细菌性仔猪腹泻的综合控制策略

2017-05-10 21:56陈付月陈涛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细菌性猪只宿主

陈付月 陈涛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37-01

细菌性仔猪腹泻一直是养猪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种细菌均能造成仔猪细菌性腹泻的发生,而腹泻一旦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造成猪只生长发育迟缓,最后形成僵猪,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仔猪细菌性腹泻的发病机理及诊断特征来给出控制策略。

1 发病机理及诊断特征

1.1 仔猪黄痢

1.1.1 发病机理

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其致病力是由黏附素性菌毛和肠毒素两类毒力因子构成,通过吞食或饮水进入宿主小肠,粘附于肠粘膜上,进而在小肠内增殖并释放肠毒素,造成肠管内的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被打乱,造成腹泻。

1.1.2 诊断特征

主要感染1周龄内仔猪,特别是1-3日龄的仔猪。临床特征为拉黄色或者黄白色水样稀粪及快速死亡。病仔猪精神萎顿,严重病例肛门松脱,排便失禁,粘附于尾巴等处。病豬快速衰弱,脱水、逐渐消瘦、昏迷直到死亡。解剖病死猪呈现肠道臌胀,内部充满液状和气体,肠黏膜发炎。

1.2 仔猪白痢

1.2.1 发病机理

其致病机理与仔猪黄痢类似,均由大肠杆菌感染所致。

1.2.2 诊断特征

主要感染10-30日龄仔猪。临床特征为拉灰白色稀粪。解剖病死猪呈现结肠内容物为白色浆糊状或油膏状,一些粘在肠黏膜,较难剥离,肠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轻微肿大。

1.3 仔猪副伤寒

1.3.1 发病机理

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该菌的毒力因子较多,起作用主要的为脂多糖,肠毒素,细胞毒素等。沙门氏菌进入宿主,其构成细菌外胞壁的脂多糖能够抵制宿主免疫细胞的吞噬和杀伤,并能导致宿主发热、黏膜出血、免疫白细胞数量降低、全身循环衰竭,甚至导致宿主死亡。肠毒素及细胞毒素可引起肠积液及部分细胞病变崩解,引起电解质和水的代谢平衡被打乱,引起腹泻。

1.3.2 诊断特征

主要感染1-2月龄仔猪。按照发病速度不同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不喜食,病早期呈现便秘,不久转成下痢,患病猪的鼻端部位、耳朵及腿部内侧肤色变紫,精神不振,体温下降,不久则死亡;慢性型病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初期病猪体温轻微升高,精神萎靡,早期呈现便秘,随后转成腹泻,拉黄色或者绿色稀便,患病猪表现为逐渐消瘦。解剖发现急性型病例表现为败血症病理组织变化;慢性型病例表现为肠黏膜糜烂,且肠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物质,颜色为灰黄色或者黄绿色,并且比较容易剥离,肝脏、脾脏及肠系膜淋巴处通常可见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或浅白色结节。

1.4 仔猪红痢

1.4.1 发病机理

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该菌进入宿主肠道并留在其内,当外界环境及饲养条件发生变化,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肠道内部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内部产气荚膜梭菌迅速增殖,从而引起仔猪红痢的发生。较多的产气荚膜梭菌产生较多气体,来不及由肛门全部排放,导致猪只胃部和肠部发生臌胀,挤压心、肺部位,造成全身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不能正常运转,最终引起窒息死亡的发生。该菌还可分泌多种外毒素,当外毒素进入血液,可造成宿主发生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

1.4.2 诊断特征

该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患仔猪红痢的猪的诊断特征是拉血红色痢便及肠道黏膜坏死。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恶臭。大部分的病例变现为急性发生,猪只突然发病,很快死亡,死亡率特别高。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解剖病死猪只呈现为肠腔内有大量的血红色内容物,肠黏膜有充血、出血变化,并且肠黏膜比较容易剥离,肠系膜处充血明显,肠系膜淋巴结处呈现肿胀变化。

2 控制策略

细菌性仔猪腹泻一旦发生,胃和肠道必将受到损伤,即便通过治疗手段能够好转,其正常功能也必不能完全恢复,定然会影响到猪只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料肉比升高,饲料报酬下降。故而,要想预防养殖场细菌性仔猪腹泻的发生,必须做到坚持执行防重于治的原则,并且实施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

2.1 饲养管理

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及时粪便清理,栏舍定期消毒,保持舍内干燥,饲喂优质饲料,禁用霉变饲料或突然更换饲料,保证饮水清洁卫生,坚决执行自繁自养原则,对于必须的引种应做到严格控制,做好母猪生产前后以及新生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对新生的仔猪特别应该注重防寒保暖及尽早喂食母猪初乳,消除各种诱发病因。

2.2 疫苗预防

选用疫苗免疫时最好用自家苗,自家苗目前而言是最常用的预防猪细菌性疾病的比较理想的途径。该疫苗免疫保护率较基因工程苗高,免疫取得的效果也很好。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前3周免疫1次,对疫情严重的猪场在新生仔猪1-2日龄时和2周龄均做一次免疫;仔猪副伤寒:仔猪5周首次免疫,于10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仔猪红痢:母猪在产前4周和2周分别免疫1次,仔猪在30日龄免疫一次。

2.3 药物防治

复方硫酸新霉素制剂对防治仔猪细菌性腹泻能起到较理想的效果。腹泻导致大量液体和金属离子丢失,进而导致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被打乱,因此,应积极消除病因,并给予强心补液、以预防机体脱水、保障心脏正常机能、解除机体酸中毒症状、加强动物机体抵御外界不利条件的能力等防治原则。临床生产上多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对防治猪细菌性腹泻有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细菌性猪只宿主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