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管理的保障条件探析

2017-05-10 09:22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汪田田
家教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糖果创设班级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汪田田

幼儿自主管理的保障条件探析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汪田田

自主性是独立性人格的最核心特征,也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性的最终目的。科学的儿童观认为,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个体。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幼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这种生命力积极、活跃地存在。幼儿有着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自我发展。幼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人”,所以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该如何创设条件来保障幼儿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心理环境保障

心理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和同伴的影响。在物化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凸显心理环境能让幼儿自主的氛围更加自然和浓郁。

1.自主发展的前提:创设安全、被接纳的心理氛围。

只有在安全被接纳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有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创设安全、被接纳的心理环境是前提。如小班开学初创设亲子墙,在创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幼儿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全家福,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将照片张贴到创设好的亲子墙上。

2.自主发展的保障:创设幼儿自主的环境。

幼儿在班级活动中有自主的意识和行为是幼儿自主发展的保障,因此要在班级中创设幼儿自主的环境。如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备材料不备空间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大量的材料,但并未划分区域,也并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规则约束。幼儿进入区域,与材料产生互动,出现具体的行为后,再与幼儿一起进行具体的跟进和调整,让幼儿成为班级活动优化的主体。

3.自主发展看得见:创设让幼儿充满自信的环境。

教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甚至一个动作对幼儿的发展都有可能产生影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是幼儿自我管理的陪伴者。以幼儿开学适应阶段为例,幼儿不适应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哭闹。教师面对幼儿哭闹时,“我知道你很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吧”“没关系,想妈妈时会哭”这样的话语来认同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发泄情绪的过程中逐渐能有调整自己情绪的意识。

二、时间保障

为保障幼儿的自主管理,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大版块时间作息,把时间的计划性还给幼儿。

大版块时间作息给了幼儿和老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孩子们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计划在每个时间段可以做什么。依据班级孩子的阶段性需要来设计大版块作息内容,如开学初放大过渡环节时间,让幼儿明晰过渡环节需要做的事情和要求,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对本班孩子行为的时间进行测算,如早操(含上下楼梯)需要多长时间、牛奶点心需要的时长,据此调整每个环节的时长,从而使一日作息时间更加合理,适应本班孩子的需求。

银河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试行)夏令时

2.弹性一日作息,把时间的自主权还给幼儿。

所谓弹性一日作息,是指在大版块时间下,幼儿和老师可以自主安排一日活动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不是按照原来的教条式时间作息安排表一味执行。比如生活活动就可以做个性化处理,中大班幼儿就不需要单独再组织生活环节,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按需进行。比如区域游戏和集体活动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调整,如果投放了一个新的材料,幼儿在区域时间玩得很投入,热情很高,可以把集体活动时间延后。同时,为了保证大板块作息的有效性,教学管理上一手抓信任一手抓标准,在信任放手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写日计划,定期调研等。

3.一日作息上墙,把时间的有效性还给幼儿。

大版块作息,弹性时间安排,用幼儿看得懂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作为班级公约上墙。在上墙时,要考虑灵活性,可以通过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替换更改。这样幼儿可以阶段式地讨论一天中我们要干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并把这计划上墙,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对时间的敏感性,潜移默化中进行幼小衔接。

三、空间环境保障

1.了解幼儿基础,找准空间环境创设的起点和生长点。

首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了解幼儿当下的经验与兴趣,提供幼儿需要的空间环境。如小班开学前期,教师通过针对性的家访和调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为班级空间环境创设提供依据。其次,要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触摸幼儿的生长点。

2.合理规划与调整,空间环境创设满足幼儿需要。

首先是空间时间开放的布局规划:如在开学班级环境创设中“备材料,不预设空间”,让教室处处都有活动的可能。其次是班级的物质环境要随着幼儿游戏行为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如小班开学并未划分区域,但随着幼儿分区游戏行为的明显,相应的区域位置也会出现。

3.记录经验与发展,空间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成长看得见。

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游戏行为、活动轨迹、幼儿各类作品、商讨的规则和行动步骤等都是呈现幼儿经验、承载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空间环境创设中,这些内容就成为了幼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般是静默观察、记录,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幼儿活动并以某一种方式张贴出来,这样幼儿就能够通过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来进行行为的调整。

四、材料保障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提高。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养成材料自选的习惯。在材料自选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材料的提供要丰富且相对固定。

材料要丰富多样,满足更多幼儿的不同游戏需要。在材料摆放方面,要把材料进行分类摆放,便于幼儿有序取放。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自主养成自选材料的好行为,要在材料盒上贴有相应标记,有利于幼儿辨别。材料盒最好是半透明或者不要全封闭,一段时间内材料架和材料框不要随意调整位置。

2.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取放和更换。

材料架高矮适中,满足不同身高幼儿自选材料的需要。材料架摆放在幼儿区域操作桌附近,便于幼儿拿取和更换。

3.材料的调整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区域中走动观察,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材料进行适当调整,引发幼儿主动操作的积极性。如在美工区,教师发现幼儿叠飞机的技能已经非常娴熟,而幼儿折叠的兴趣还在持续着,所以教师投放了相关的叠青蛙和知了的步骤图和纸张,让幼儿进行复杂折叠的尝试。

五、制度保障

把班级管理的执行权交给幼儿,内化他们的规则行为,其动力来于“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去维护,获得了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1.规则的来源——幼儿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定过程。如幼儿在来园时,需要放水杯、晨检卡、和老师打招呼、进入区域游戏一系列事情。怎么样才能做得有序而顺手呢?我们和孩子共同讨论,入园一共有几件事?我们可以怎么样排排序?然后共同制定来园几件事,形成班级公约。

2.同伴互动——规则形成的过程。

“幼儿与成人、同伴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每天区域活动时间,是幼儿自主行为的充分体现。在区域划分时,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你想在班级里玩什么?”“你觉得在哪里玩比较合适?”接着我们一起为区域商量标记。小班的幼儿我们会准备现成的图片请他们选择,中大班的幼儿会和同伴一起商量绘画区域标记。区域规则的制定,都是幼儿商量、确定,自主制定区域规则和标记,最后再共同遵守。

3.显性的呈现——标记张贴。

除了一起商讨,共同遵守以外,还借助标记提示幼儿自主管理。如自主盛餐时,幼儿的行进路线乱而杂,我们就在盛餐的幼儿后面张贴了一米等待线,还将幼儿行走的路线用箭头标明。或者在盥洗室门口张贴两个方向的箭头,标明幼儿进出的路线,以利于幼儿能根据标记管理自己的行为。这些标记虽说不起眼,对孩子们学习自主管理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在幼儿发展可能的基础上,这也正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幼儿自主发展才有可能得以保障和实现。选择多种材料穿出自己喜欢的项链,并展示出来或放在货架上出售;而第二个层次的目标则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穿,比如按照珠宝盒上的排序提示卡穿出符合要求的一串项链,放在对应的珠宝盒子里;第三个层次目标则是幼儿自行按照知道的排序规律穿项链,如按照AAB、AABB等最简单的一些排序规律。游戏的目标明显呈现出递进性、层次性,给孩子的游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游戏必须持续开展下去,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几次游戏就能解决,并完全实现所有的目标的。

2.材料的设计从直观到抽象。

小班幼儿思维比较具体,直观的事物能首先吸引孩子的兴趣,中间穿插替代性的材料,能促使孩子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发展,开放性、替代性材料的使用,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比如借助绘本故事设计的“好饿的小蛇”游戏,幼儿头戴蛇头饰,扔骰子,然后根据扔到的骰子朝上的数量,去夹相应数量的食物喂给对应的小蛇吃。这些食物一开始可以是具体直观的食物,比如一些自制的成品水果、蔬菜等,也可以是幼儿自己画的一些食物图片,也可以是一些替代性、抽象的材料,比如剪成一段段的塑料吸管、妞妞棒或是雪花片、塑料珠子、块状泡沫等。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些材料全部当成是小蛇爱吃的东西。

3.“连续剧式”的游戏情节。

层次性材料的投放,让单一的游戏变得丰富有趣。以前玩钓鱼游戏,我们肯定重点思考孩子钓鱼的游戏材料设计,如何钓,重点让钓鱼变得有趣,具有探究价值,但是这样的游戏,幼儿玩了两三次后,游戏兴趣就会逐渐降低。现在我们通过层次材料的投放,将游戏进行了拓展,幼儿可以玩钓鱼——晒鱼——烤鱼——吃鱼等,让游戏循环进行下去。洗衣房也是这样,洗衣——晒衣——折衣——整理等,让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有事可做,游戏氛围温馨,游戏中幼儿有序友好。每个游戏都具有情境性,像是一部部连续剧,每个游戏分解一下,又是各个小游戏,每个小游戏锻炼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

(二)同一游戏、内容繁简设计——深入玩之

1.同一游戏,不同难度,任务增多。

根据幼儿游戏的具体开展情况,一次一次逐步增加任务。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没有梯度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望而却步,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能因缺乏挑战而丧失兴趣,因此,必须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

比如在“钓鱼”游戏中,孩子们去池塘钓鱼,感知磁铁的吸附性,然后将钓来的鱼洗一洗,用小夹子把鱼夹在麻绳上晒一晒变成鱼干。还可以将钓来的鱼放在烧烤架上烤一烤,在烤的过程中,用夹子翻一翻鱼等,两面都烤熟,防止一面烤焦,烤的过程中还可以放一些调味剂。这种游戏任务较多,技能的锻炼也不单一。

2.同一游戏,提示不断减少,从有到无。

指示的减少乃至逐步取消,无形中增加游戏的难度,是一个提升。比如语言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一开始为方便孩子记忆故事内容,降低表演难度,因此根据故事内容重点部分做了提示,比如大白鹅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大大的眼睛”,因此在大白鹅图片旁放一张眼睛图片,方便幼儿记忆。等一定时间过去了,视幼儿情况,取消提示图片,可以从部分取消到全部取消。又如美工区游戏“折纸萝卜”,一开始帮助幼儿学习折萝卜的方法,放了学习步骤图,待幼儿基本熟悉了可以取消步骤图,幼儿自由折萝卜,看是不是不用看提示就会折萝卜了。

3.内容繁简设计。

内容从一到多,从一个类型到多个类型,关键经验一样,但难度不同,要求不同,拓展游戏内容,让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孩子的游戏兴趣更高。“糖果屋”游戏的设计就是这样的,有按照糖果制作步骤图自制糖果的;有按照封口袋或各种糖果罐上的标记进行包装糖果的,这种标记又是多样化的,有数字、点子的标记,还有实物图片个数标记;另外还有发展幼儿观察能力的,比如包装实物糖果,教师事先收集各种包装的真实糖果,然后任意搭配拍照打印出来做成标记,孩子们观察标记上的糖果,从众多糖果中找出对应的糖果装进相应标记的糖果罐。最后孩子们再将这些包装好的各种各样的糖果放在糖果屋中出售。

(三)难易设计——满足个体差异

1.规则难易设计。

规则的难易代表着幼儿的游戏水平,简单的规则能让幼儿熟悉游戏玩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提出再复杂一些的规则,产生继续玩游戏的兴趣,满足幼儿挑战的需要,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在游戏开展中,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一次一次地逐步加深游戏规则的难度。从易到难的规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复杂的规则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简单到难的规则能让幼儿慢慢接受,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幼儿,更需要这样逐步递进地引导,待充分明确简单的游戏规则后再尝试玩游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游戏参与的积极性。对接下来,规则更复杂一些游戏的深入,更是起到了铺垫和推进的作用。如在“小刺猬运果子”的游戏中,一开始,提供塑封好的小刺猬图片和大小不同的水果,将任意数量的水果夹在小刺猬身上,运到小刺猬的家,这是游戏的第一个层次;接着提供果子树(夹满各种水果的大树),小刺猬头饰,幼儿带上刺猬头饰扮演小刺猬去树上摘水果,将水果运到自己的家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则是提供不同数量的点子卡片,刺猬头饰图片上可以插任务卡,幼儿扮演刺猬选择一张任务卡,从树上摘下与任务卡数量一致的水果送回家,这个环节结合了数学按数取物,让游戏的难度更加大了,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数量点子的任务卡,体现了个别差别;第四个层次还能按水果的大小或种类进行排序,根据排序提示卡夹在小刺猬身上。

2.技能从易到难,具有挑战性。

孩子根据提示,自主选择难度进行挑战,鼓励幼儿挑战更高一个层次。“搭高楼”游戏中,用翻翻日历制作成挑战卡,用各种可以搭高的材料,进行搭高楼,通过选择与不同高矮的长颈鹿进行比较,挑战成功并得到对应的奖励,然后继续挑战更高的长劲鹿。这里的长劲鹿是要可以站立的,它的脖子最好是可以自由变化长短的,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高度进行调整。

3.暗示及干扰材料的设计。

在设计材料时投放一些对于幼儿可以起到暗示或干扰作用的材料,这些材料推动序列目标的实现。干扰材料的设计,如无干扰到有干扰,单一的干扰到多种干扰等,每一种暗示及干扰材料,都是促进孩子能力提升的一个催化剂。干扰的类型又包括很多,如颜色干扰、数量干扰、形状的干扰等等。如“饼干屋”中的颜色和形状干扰,每只兔子要吃同种颜色和形状的饼干,幼儿要从众多饼干中,排除干扰找出正确的饼干喂给小兔子吃。

四、层次材料——隐形的老师

在最初材料设计时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层次材料流于形式,不是所有幼儿都能进行层次性的操作;又比如材料的摆放比较凌乱,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自觉游戏。在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观察反思、一次次修改中,我们摸索出了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层次材料设计的一些思路。

例如,在最初的糖果屋游戏中,很多幼儿都会选择包装糖果,往糖果罐和糖果袋中按标记装糖果,因此数量的感知得到了发展,但事先预设的按步骤图制作糖果却不那么受幼儿欢迎。通过思考发现制作糖果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幼儿耐心地按照步骤图一步步地操作,并且材料的摆放位置在角落,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因此事先设计的游戏线路受到影响。发现了问题后,及时反思,想出解决策略,减少游戏材料中实物糖果的数量,增加幼儿制作的糖果照片标记,通过材料的调整引导幼儿去游戏。实物糖果包完了,就必须自己去制作糖果。另外制作糖果材料的位置也调整到中间,将之前放在中间的各类糖果罐放到货架上,通过进一步调整,幼儿的游戏比较顺畅了。

层次材料设计中,材料的细化,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在情境游戏中轻松快乐、自主地学习。同一游戏材料,进行内容的繁简设计,孩子可以在同一个游戏中,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玩法,持续并深入地玩下去。这样既不失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也能让教师在同一个游戏中持续关注幼儿,让幼儿逐渐提升,有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可以看出,层次材料设计好了,就像是一位隐形的老师,引导孩子有序游戏。

猜你喜欢
糖果创设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观察:糖果找不同
雨季里的糖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