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的花朵在孩子心灵深处绽放

2017-05-10 09:54刘国龙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刘国龙

摘要:健康是每个人追求和渴望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所追求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壮或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关心理咨询统计,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学会利用学校体育的特殊性来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活动;心理健康

一、研究目的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表调查報告表明全国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愈来愈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普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本文就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谈一谈粗浅认识。

二、研究意义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在关于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话题谈得热火朝天,在大力实施“减负”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学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内涵之一,它旨在根据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要讲究实效,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研究对象

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小学生。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有关文献书籍和学术论文,予以收集

2.观察法:结合教学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予以积累

3.谈话法:通过和学生课后交流获取反馈信息

4.归纳总结法:对所掌握材料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分析结果

五、结果与分析

窗体顶端

(一)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

1、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理性认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3)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有32%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著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现在未成年人的心里特别脆弱,原因与独生子女的教育有关。父母大多都是特别溺爱孩子,事事为孩子着想,孩子们逐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从来经受不得风雨,遇到一点困难就会退缩。媒体报道中有过的案例,某学校学生因挨了老师的批评而采取了集体自杀的行为,还有某某学生因为和母亲缺少沟通而最终采取杀害母亲的行为。种种鲜活的案例暴露出,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意志力、情绪波动大、不易与人交流等问题。

学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摆正体育卫生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同时从实质上加强体育与卫生工作的相结合;三是处理好与德育的关系,既不能用体育中德育代替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取代体育中德育。

(二)体育活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祖国传统体育和养生学历来重视人的情知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如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在意念的主导下“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通过一定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使“心灵交通以契合体道”,进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们用自我精神驾驶形体的能力,增进人的固有机能,以达到精神与形体的高度统一。现代体育运动主要起源于生产劳动,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首次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运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科学、辩证地阐述了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们的“体育梦”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