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你,陪伴你,目送你

2017-05-10 09:54卢元娟

卢元娟

摘要:小锐(化名),男,四年级学生,因扰乱纪律、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而被迫停课。根据多方资料搜集,初始印象为疑因多动或其它生理因素引发的情绪行为控制问题,且可能伴有一定的感统失调。考虑来访者的年龄及阻抗,采取绘画心理辅导和游戏心理輔导的方式,贯穿冰山模型、焦点解决的相关理论,建议家长明确医学诊断,并在运动及饮食上做调整。咨询共四次,来访者及母亲配合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情绪管理、改善关系的中期目标。

关键词:愤怒情绪;绘画心理辅导;游戏心理辅导

一、背景描述

(一)问题提出

小锐(化名),男,四年级,从其他区县转入我区就读。两个月以来,不断制造“麻烦”——课上、课间扰乱纪律;和同学打架,用笔戳、扎同学;看到教室里没有他的座位,觉得老师针对他,认为他是外来的,连续两天坐操场上不进班;多次忘带红领巾,被同学声讨。当听见同学对值周生说“他不是我们班的”这句话时,无比愤怒;冲撞间,同学裤子越拽越下。同学以“小锐脱同学裤子”告诉老师,被严厉批评;新仇旧恨加一起,他一脚把教室玻璃踹碎!面对陆续到场的领导,他却一直缩在花盆后不出来。

其他家长考虑到自家孩子的人身安全,集体向学校抗议。孩子被迫隔离于集体之外,周一、三、五上午接受文化课的补习,下午去机构接受注意力训练、沙盘辅导等。学校希望可以在周二或四上午接受心理辅导。

(二)资料搜集

1.来访者主诉

“我找你是因为妈妈和老师担心你,从而把一些事情告诉了我,但我很想从你的口中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就是打碎块儿玻璃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说完立马转过头去,背向咨询师,表示不配合。

2.咨询师观察

体型稍胖,知识面广,语言流畅,善于观察。他能发现咨询室是翻新的,会研究水杯和笔的影子,如角度、长短、反射、强弱等。

警戒心强,阻抗较大,问及爱好表现兴奋——各种游戏如“我的世界”“葫芦侠”等,涉及个案部分则回避交流,玩自带的平板。

3.成长经历

(1)家族史、围产期、婴儿期经历

经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经历三次流产之后,母亲于38岁生下了小锐。孕早期保胎,注射孕激素,加上糖尿病限制,胎儿到中后期没怎么发育。早产,36周行剖腹产术,母乳喂养至10个月,经由姥姥照看至1岁4个月。夫妻两地分居,母亲无暇照顾,白天将孩子寄养在别人家。

第一家主人上了年纪,有暴力倾向。不确定有没有对孩子直接施暴,但对其老伴有实施过激行为。家长发现之后换到第二家。主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在小区只顾着和大人聊天。母亲晚上操持家务,孩子独自玩耍。

(2)各方面发展

动作发育较同龄孩子慢,很大了还不会拍球、踢球、跳绳。拼音较差,会混淆b\d、p\q等字母,偏旁部首写反,不大会写字。

喜欢看书和画画。阅读力、学习力、观察力强,爱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且自主上网查询电流、电压、电阻、元素周期表等初中知识。

(3)校园生活经历

缺乏安全感,对老师同学的语言格外敏感。学前班因为一件小事受了冤枉,被老师关了一小时黑屋,被同学嘲笑说笨蛋;在外区县就读小学时,多次因作业没完成、注意力不集中、推同学等被老师严厉批评。

(4)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均在部队,母亲是医生。母亲较为严厉,容易因邻里的比较将压力转嫁给孩子。当孩子不想学的时候,会用棍子抽打,近几年有所控制。孩子经常问:“妈妈,我很爱你,你爱我吗?”父亲对孩子更多是打骂,关注学习,对行为方面不太在意。近两年情绪不大稳定,夫妻关系紧张,常因小事争吵。有时孩子会阻止双方争吵。

4.前期努力

(1)训练辅导

给孩子报过乒乓球、游泳、轮滑之类的课外班,运动能力有一定提高;做过一段时间的注意力训练(现在仍然在做),自述孩子有进步;接受过沙盘辅导,也在自家阳台开辟沙盘活动区,孩子很喜欢玩。

(2)心理测评

北医六院大夫判断是多动,但没正式测评,建议家长服用某种药物,并根据症状是否减轻来验证判断,家长担心副作用,没给用药;也去其它医院做过相关检查,医生认为孩子不配合,测评结果与本人有出入;在注意力训练之下,脑电数据采集显示短波有所减少(未出示),家长自觉效果不明显。

二、问题分析

(一)初步印象

根据孩子表现及多方资料,初步印象为:疑因多动或其它生理因素引发的情绪行为控制问题,且可能伴有一定的感统失调。

(二)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

家长未出示相关医学诊断,暂不能判定真实可信的生理因素。

2.环境因素

寄养经历使孩子的分离焦虑没及时处理,暴力行为让孩子的世界过早体验了创伤,父母体罚将孩子的不安全感推至高峰,这些事件促成了他内心的敏感与焦虑,也提供了冲动解决问题的行为参考。

环境变化、处理失当、同学跟风、批评孤立,折射出的除了有管理的难度,也有规则重于人性的无奈,这些助推了冲动行为的发生。

3.心理因素

不安全感、焦虑、敏感、有戒心,甚至怀疑咨询师会携带录音笔。想起曾经的经历还会掉眼泪,尤其对于“他不是我们班的”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和接纳,内心充满愤怒。

三、问题解决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1.近期目标: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2.具体目标:从情感层面,接纳愤怒情绪背后的需要和期待;从认知层面,澄清冲动行为带来的影响;从行为层面,掌握愤怒情绪管理的方法;从经验层面,挖掘身上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对家庭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3.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社会适应性提高,能回归正常的集体生活。

(二)咨询设置

每周一次,每次1-1.5小时,共进行3-4次。

(三)咨询方案与过程

1.咨询关系建立階段(第一次咨询)

任务: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绘画心理辅导

步骤:

(1)自由涂鸦

从孩子喜欢的绘画入手,让他自由涂鸦,并倾听他的故事《奇怪的练习》。主题是射箭和打靶,但总有一方无法命中目标,并陈述自己坐在直升机里,看着眼前这一切的发生。

思考:呈现战斗和冲突的场景。无法命中目标,是否投射出当下处境的困扰?就像自己尝试和同学相处,却总被大家排斥,最终学都上不了?孩子经常沮丧地问妈妈:“为什么我和大人说话那么顺畅,和孩子却总是不行呢?”

(2)房树人测验

一栋楼房,一颗树高耸入云,树上有一只猴,地上有一只狗。狗冲着人汪汪叫,人非常愤怒。但人物为火柴人,没有细节(图1)。

思考:画面在纸中所占比例较小,预示环境适应不良,社交能力弱;树的重心左倾,预示防备心比较重;混乱线条构成的树冠,细而淡表明缺乏稳定性,脾气暴躁,情绪激动;房子与树描绘不对称,思想单纯,思维简单,行为冲动;人对着汪汪叫的小狗,表示很愤怒;整个人物缺乏结构和整体性,挫折容忍度低,容易冲动。以上从绘画作品中获得的假设,与访谈中获得的资料基本吻合。

然而,这幅作品依然可以看到些许正向讯息与改变希望:房子被单棵树遮住,预示对父母的强烈依赖,这使得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可能会发生效用;有附加物——猴子,是否代表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灵性的向往?那么,当下的隔离处境也许能激发他对自由的重新理解;房子虽是楼房,却有一扇门,代表他并非完全回避与外界的交流,内心是渴望有人理解他的。

(3)我世界里的人们

从他喜欢的绘画入手,辅之以相应的心理学技术,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来访者的关系。了解他与周围人(父母、亲戚、朋友、同学)的互动状况、情感亲疏及代表事件更显得水到渠成了。当出示《我世界里的人们》时,他非常配合。

我:在你的生活中,都有些什么人?请你把他们分别写到相应的区域中。

锐:小实(化名)、me、爸爸、妈妈、仇人、小国(化名)、小墨(化名)、最好的朋友、小遥(化名)、小情(化名)、小齐(化名)。

我:哪些人是爱你的?请给他们贴上心形

锐:(选择了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四种颜色的心)

我:这四种颜色有不同吗,你是怎么想的?

锐:红色是爱我,蓝色只是喜欢我,绿色代表态度温和,黄色是仇恨

我:哪些人让你感到烦恼或愤怒?请贴上小鸟

锐:(在仇人处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鸟,堆起来了,还有一颗炸弹,最后再贴一个弹弓对着他打)

我:他做了什么令你感到愤怒的事?

锐:他挑拨我和同学的关系

我:比如说?

锐:他说,我不是他们班的!说我扣了班里的分。(之后又小声絮叨了好几声,是我们班的就如何,不是我们班的就如何,眼神中还有介怀与愤怒)

我:当你愤怒的时候,你会找谁?请贴上机器猫

锐:(给仇人贴上机器猫)

我:你不是和他有仇吗?他是怎么帮助你的呢?

锐:我直接和他打一架,就解决了。(继续贴了另两处机器猫)

我:妈妈呢,她能帮助你吗?(小锐点点头)

我:(指着me的区域问,你有没有过依靠自己顺利解决问题的时候呢?

锐:(摇头)没有。一会结束了我想把这张图拿给我妈看。

锐:(快速给妈妈展示了自己贴满小鸟的区域,就迅速折起来,还给咨询师)

(图2,为保护学生隐私,部分涉及学生姓名的区域做了马赛克处理)

思考:

A母子关系较好,非常清楚妈妈爱自己,这点从妈妈的会谈中得到了印证。只给妈妈看很多的小鸟,表明他想告诉妈妈,自己有多么愤怒,多么不容易,希望你可以理解我的感受。

B他的冲动行为并没有泛化(更多指向同学的挑拨离间以及排斥性语言“他不是他们班的”),且有明确的对象(贴了小鸟的仇人)。相比较而言,其他同学都贴了蓝色的心和绿色的心,代表喜欢他,或者对他态度比较温和。

C他的世界没有出现老师,这也许是好迹象,至少没有负面痕迹,也是创设友好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4)传递相关建议

A明确诊断以排除生理原因。继续询问一些关键信息,鼓励家长坚持去做诊断,病是病,人是人,去了病就是好孩子。不是你的原因,是病的原因,要把病和人分开。如果医生给开药,也要积极配合治疗。有一种药只对症状本身有作用,且持续时间不长,对身体没有副作用,可去了解。告知父母,孩子当下的困境引发适应问题,对其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与药物尚不明确的副作用相比,要两权相较取其轻。

B日常生活及饮食上的调理。告知父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遗传、模仿有一定关系;生理方面,也可能缺乏相应物质或元素,他需要更多途径去合理释放自己的能量,使身体的感受舒服一些。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理机制,结合本体感、前庭平衡方面的训练内容,适当加大体育锻炼力度,并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维生素B的摄入量。

2.心理帮助阶段(第二、三次咨询)

任务:理解情绪背后的需要,掌握情绪管理的办法。

方法:情境教学、生气冰山图、焦点解决、游戏体验。

步骤:

(1)补充未完成句

你在什么时候会感到生气呢,让我们来填写句子吧!

当_ 打架 _时,我很生气,因为我感到 疼,我也冲他心窝打,

因为我希望__ 打死他 。

这是初始的句子,孩子心中所有的能量似乎都被愤怒包围了。也许他还小,不能区辨感觉、感受、需要、期待,可慢慢引导。

(2)观看“踢猫效应”视频并讨论

我: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视频给你哪些启示?

锐:我看到这是一个循环,最后回到自己身上了。

我:嗯,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也伤害到自己。(点点头)

我:打架的时候,你感觉很疼,所以你更加生气了,也想让他尝尝滋味,是这样吗?

锐:(点点头)

我:是什么让你和他起了矛盾呢?

锐:他到处和人说,我不是他们班的,他挑拨我和同学的关系。

我:后来呢?

锐:我们打来打去,给我直接打晕了,我抱住他的腿,裤子慢慢就下来了。然后,大家都说我不对。

我:你感到很委屈,你想让他知道,你是班里的一份子,也不想同学误会,对吗?

锐:(非常肯定地点头)

我:你看,其实你只是希望他们看到你,不要排斥你,当你用拳头表达了自己,自己和对方反而更加生气了,对吗?

锐:(若有所思地低下头)

我:那我们把这个句子重新整理一下吧。

锐:当 他说我不是他们班的时候_,我很生气,因为我感到 莫名其妙,也有一点委屈 。我希望_同学不要排斥我,虽然我刚转来,但我是这个班的成员。

我:你看,其实生气的背后,有很多东西呢。(出示生气冰山,图3)

我:有没有想你的同学?想回去上课?

锐:嗯。

我:那你觉得除了和他打架,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锐:我认为有的人就不想我在班里上课。

我:那你想不想证明给他们看,让他们觉得自己看错了你呢?

锐:他们当然看错我了!

我:让我们一起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自己在生气时停下来呢?

两人共同讨论了很多办法,如FOR模式:FUN幽默 + OUT离开冲突场景 + RELAX放松,如數数、数颜色、深呼吸、喝水、坐下来等。并运用焦点解决,努力挖掘小锐控制情绪的成功经验,寻找“例外”。

(3)游戏:花式跑步

和孩子一起玩身体控制的游戏。跑——停——跑,加速——减速——匀速,咨询师背对墙,当咨询师转身的时候,迅速停下来,咨询师面向墙时,继续跑。变换各种方法跑步,以增加身体控制力。

3.咨询结束阶段(第四次咨询)

任务:能看到自身优点,愿意改变现有问题;(家长)学会控制冲动行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改善亲子关系。

形式:父母和孩子共同在场

步骤:

(1)找优点。鼓励父母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要求父母当孩子的面,分别说出孩子的五个优点;

(2)学方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可能的模仿因素,停止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并向父母普及愤怒情绪管理的方法;

(3)勇表达。鼓励孩子当父母的面,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期待;

(4)共进步。家长和孩子共同确定靶目标,作出承诺。运用表格法,妈妈由孩子监督并评判,孩子由妈妈监督并评判,如每天跑步、不动手打人等,以上方法建议坚持一个月。

四、效果评估及思考

距离咨询结束,时间不长,不确定孩子有没有回归集体生活,我将进一步开展后续的跟踪。从咨询过程来看,家长和孩子配合度良好,均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与行为重建,这将成为他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的智慧储备。

纵观整个咨询过程,我有三点感触很深:

第一,面对“送过来”的来访者,由于其主动求助意识不强,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显得格外重要。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或因阻抗而不愿表达时,可尝试艺术类、投射类、游戏类的活动,鼓励困境中的孩子释放自我,并将自己和问题剥离,完成自我统整。

第二,有的人是因为看到才相信,有的人是因为相信才看到。而学生更多情况下属于前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他,不为了改变他而建立关系,而是用不功利的心去倾听他们,去做朋友,问题不宜切入过早。直到孩子相信你了,再与孩子结盟去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结盟去打败孩子。这句话不限于咨询师,对每一位教师都适用。

第三,咨询师所听到的故事,只是我们人类共享的脆弱,困惑和成长中的挣扎。当一个人愿意把他的生命拿出来跟我分享,让我去经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人生时,我怎么可能觉得害怕、无聊呢,我充满了敬畏。但我只会去探索你邀请我探索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把你不愿意分享的故事挖出来,来满足我的好奇。咨询师的修行,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美) 萨提亚 (Satir,V.).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2] 李洪伟 吴迪.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3] 陶勑恒.小学生心理辅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 王玲.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法的评介[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0)

[5] 梁小红.高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探究[J]. 教育革新. 2016 (02)

[6] 赵煜川.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J]. 教育革新. 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