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找你的情绪按钮

2017-05-11 20:40明天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结按钮情绪

明天

那意外甩出的一巴掌

云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失手打了新婚三个月的妻子晓娜。他举着发麻的右手,不知所措,晓娜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离婚”,摔门而去。

半小時前,云峰刚从杭州出差回来。一进家门,他就热烈拥抱妻子。行李箱里,是给她准备的礼物——漂亮的丝绸睡衣。小别胜新婚,没想到,晓娜却和他大吵大闹。

一个星期前,云峰和同事出差。事情办完后,云峰决定到郊区工业区转转。大哥下岗在家,云峰想考察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向大哥推荐。这是家事,云峰不想让同事知道,便搪塞:“你先回,我还要会个朋友。”担心单位有事找他,云峰还关了手机。

同事回家后,在楼梯口碰到邻居晓娜。晓娜问起丈夫行踪。同事直言相告:“他要会朋友,晚一天回。”晓娜顿生疑虑:什么朋友?她马上给云峰打电话,却总是不通。她疑心更重了。

云峰一进门,晓娜就审问他和谁约会。“没有,我是骗张会计的。”“我知道你在说谎。你是会情人去了。”云峰马上掏出去郊区的车票,晓娜看也不看就撕碎,“这只能说明,你坐了很远的车才见到她。”晓娜坚持己见,云峰非常恼火,“你怎么不相信人呢?我只是去郊区转转。”“如果什么也没做,为什么不敢和张会计一起去?为什么要编造谎言呢?为什么要关掉手机……”

晓娜连珠炮似地质问,让云峰插不上嘴。看着她理直气壮的神情,云峰只觉得血往上涌,全身都颤抖起来,他伸出右手,“啪”……

“从恋爱到现在,我对晓娜连狠话都没说过。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如此愤怒、冲动。我最看不起打老婆的男人。我是怎么啦?”云峰懊恼又困惑。

害怕被冤枉的刻骨情结

咨询师问云峰,没有事先和妻子沟通,妻子有疑虑,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可以理解的。而云峰没做亏心事,心里按说应该很踏实,不会像妻子那样有情绪。可为何他那样焦躁?

“怎么不急呢!她冤枉了我!”云峰将声音提高了八度,他说自己很害怕被冤枉。担心辩不过别人,只好发怒。

咨询师试着探索,“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被冤枉的经历呢?”

云峰说,自己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家务事繁琐,母亲脾气很不好,一点点小事都会发怒,而且总将过错归咎于别人。比如,母亲上班迟到了,就会怪罪几个孩子,“就因为要给你们做早饭!”“喊你们半天不起床!”“我要你们找雨伞,你们都听不见!”

云峰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7岁时,他正在屋里写作业,不知什么原因,衣柜上的大镜子“哐当”一声碎了,哗啦啦落到地上。闻声赶来的母亲见状,马上叫道:“你怎么又在捣乱?!”“我没碰它。”“你没碰,它会自动碎?你还狡辩?”

母亲更生气了,从后背击了他一掌。云峰仍然坚持说不是自己弄的。母亲一边狂吼,一边抓起笤帚要打他。大姐赶来劝架,“云峰你就承认了吧,好孩子不能说谎。”云峰噙着泪点头,“是我碰的。”父亲回来,母亲向他告状,父亲又数落了云峰一番,并扣下他一个星期的早餐钱。

云峰说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自己家里,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母亲都要揪出一个罪魁祸首。连母鸡死了,母亲都坚持认为是孩子们毒死了它。为了不让她更生气,大家只好承认,但心里那个憋屈的味……

看来,云峰从小就有“怕人冤枉”的心理情结。现在,妻子的误会正好按了他这个“心理按钮”,唤起了他童年委屈和愤怒的记忆。因此,他的情绪变得激烈,甚至失控。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心理按钮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中未得到解决的心理问题,常被带入婚姻。所以,表面上我们是在与配偶相处,其实是在不断重复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再现。

比如,我们常会莫名地被配偶激怒,对他(她)的某个表情动作、某部分性情忍无可忍。这是对方无意中按了“按钮”,唤醒我们的记忆。配偶无意中说“你真没用”,你可能马上看到父母苛责的影子。所以说,发生矛盾,表面是对配偶生气,其实是对自己心中的记忆生气。

可惜,现实生活中,没多少人明白,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其实与自己相关。这一部分,应是我们自己要负起责任改变的。

与父母间的旧情绪尚未解决,又与配偶彼此伤害,制造新情绪。新仇加上旧恨,会对夫妻感情造成很大伤害。

僵局中,云峰没有怨怪妻子的不信任、歇斯底里的质问,而是寻找她情绪失控的原因,这种自省值得肯定。不过,要缓和关系,他还要做些努力。

首先要尝试改变“害怕被冤枉”的心理方程式,警觉它的存在。一旦感到被冤枉,要立刻在心中亮起红灯,自我对话:又有人按了我的心理按纽,先不要发作。没做错,我着什么急。别人要怎么看我,那是他们的事……甚至可以暂时不回应质问,避而谈其他,待对方冷静,再作解释。

其次,要与配偶沟通。妻子不知这个“按钮”,云峰越着急,妻子越认为他心虚。等妻子情绪稳定,再告诉她心理情结。要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求得谅解,而不是警告:此“按钮”是禁区,你不能碰!我们不能强求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真正激怒我们的是心理情结,我们应该负起改变它的责任。

如果有可能,和父母坦诚沟通,将多年委屈说出来。也听听父母的想法,也许就能理解他们的无奈和歉意。比如,云峰的母亲常冤枉孩子,也许是她认为承担的责任太多,因此不得不转嫁一些责任,虽然转嫁得不合理不正确。

如此,我们就能放下耿耿于怀的情结,坦然面对糟糕的记忆,将心理按钮轻轻删掉。

编辑 赵莹

猜你喜欢
情结按钮情绪
毛绒情结
“战斗民族”的体育情结
探索潜意识深处的情结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是情结控制了你,还是你控制了情结
死循环
情绪认同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