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面子”危机亟待解决

2017-05-11 00:04
通信产业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国产品牌量产面子

最近有两条新闻牵动着所有爱机一族的心弦。一是即将到来的iPhone 8外形图和渲染图曝光,苹果将在iPhone 8上首次采用三星AMOLED显示屏。二是为确保AMOLED屏幕供给,苹果斥资90亿美元与三星签订了两年的AMOLED面板供应合作,也就是说,未来两年手机用AMOLED屏幕大部分产能将被三星和苹果瓜分,其他手机企业只能做“吃瓜群众”了。为摆脱这一角色,有消息称,谷歌向LGD注资近9亿美元,以保障自有品牌Pixel的曲面AMOLED屏幕供应。

目前,消费者选择手机的关注点已从手机操作流畅性转向手机外观新颖性,屏幕成为消费者选择手机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计算能力进步到一定阶段,消费者对于手机计算速度的提升已不会有太强烈的直观感受,但对屏幕形态变化带来的外观改变则敏感得多。在智能手机大屏化不可逆转但外观严重同质化的今天,曲面屏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消费者购买欲的因素。同时,机身弯曲可带来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在尽量追求大屏占比的今天,曲面屏幕必将获得更多市场拥趸。

追求屏幕个性化,就要了解能够实现屏幕个性化的技术。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具有能耗低、超轻薄、广色域、耐冲击等优点,尤其是能实现柔性的特点被认为是最适合改变外观的显示技术。AMOLED柔性技术发展分为固定曲面显示、可多次弯曲/卷曲、可折叠显示和全柔性显示四个阶段。当前能够实现量产的柔性AMOLED技术为固定曲面显示产品。未来,自由度更高、弯曲曲率半径更小的曲面显示产品的问世将进一步丰富屏幕的种类和设计方向。除了苹果、谷歌,华为、小米、OPPO、vivo在2016年均推出多款拥有曲面设计的手机,这些手机的问世的确提升了品牌颜值。

如前所述,苹果、谷歌追逐AMOLED的脚步都迈向了韩国,这反映了目前AMOLED市场现状:韩国企业垄断了AMOLED绝大部分产能。三星凭借97%的出货量,占据中小尺寸垄断地位。LGD在中小尺寸稍逊一筹,但在大尺寸智能电视市场却投入巨资,抢占市场。2016年,三星显示在AMOLED的产能为3.7亿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为6000万片。三星在其中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掌握了面板的定价权,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2017年,全球约25%的智能手机将搭载AMOLED面板,柔性面板的出货量将达1.8亿片,其中98%以上仍来自三星。

在AMOLED面板争夺战中,最受伤的算是国产品牌手机企业了。由于我国的柔性OLED面板产线最快也要在2019年进入量产阶段,在此之前,国内手机企业选择AMOLED面板时必须“仰三星之鼻息,寄液晶之篱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OPPO。开始,OPPO在其旗舰机R9上采用了AMOLED 5.5代显示屏。随后,由于三星AMOLED屏幕无法满足R9手机的销售数量,OPPO不得不引进日本屏幕供应商JDI,推出了采用液晶面板的新版本R9km。另一个惨痛的教训是三星为避免华为手机对Note7的冲击,在推出Note7之前限制了对华为AMOLED屏幕的供应,导致华为Mate9系列手机推迟了上市时间。由此可见,在柔性AMOLED在智能手机攻城略地的过程中,国产品牌手机企业面临一场“面子”危机,AMOLED面板也成为三星公司狙击其他追赶者的有力武器。

事实上,我国AMOLED产业起步并不晚,目前也有企业具备量产能力,如国显光电、天马、京东方、和辉光电、信利电子等,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这些企业在量产水平、创新能力、配套建设、人才培养及专利布局等方面与三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面板批量供给能力十分薄弱,整体实力滞后3-5年,仍需一段时间追赶和学习。因此,国产品牌手机应加强AMOLED生产和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关联企業加强合作,加速推进AMOELD柔性屏幕产业进程。

猜你喜欢
国产品牌量产面子
国产品牌正式崛起
红旗汽车:国产品牌“扛把子”能否再度崛起?
3D打印迈向量产之路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超细、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实现量产
中国建材成功量产世界最薄光伏玻璃
捷太格特(JTEKT) 成功开发“电机用新陶瓷球轴承” 并实现量产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