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 “情境启导法”教学的实践探讨

2017-05-11 00:09张吟静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讨

张吟静

摘 要:美术课“情境启导法”是指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巧设各种情境,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触味嗅觉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使其统合而一,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方法大致有1、以游戏营造情境;2、以音乐渲染情境;3、以故事描绘情境;4、以画面再现情境;5、以想象虚拟情境;6、以实验演示情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 情境启导 探讨

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不少人把美术课等同于图画课,以“像不像”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临摹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导致学生的作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严重的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判情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从理论上探讨和实践中探索解决小学美术教学中操作的问题,笔者认为 “情境启导法”的课堂教学非常可行,且势在必行。

一、何为“情境启导法”

“情境启导法”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是:从整体角度考虑教与学的和谐发展。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其感性认知,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创新教育目标。

1、教学模式

“情境启导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情感”为纽带,巧设各种情境,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受,使其相互沟通,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共鸣,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技法创作意识,使其统合而一,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结构

(1)创境激趣,切入情境

①导入课题,激情引趣。由生活实际进行课题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借人的综合感官,使各种感觉想通相融而衍生出对事物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导入课题。如请学生通过品尝某些东西(味觉),观察(视觉)他人的脸部表情来画味觉,即是由味觉通感到视觉的联系。

②讲授新课,激发创作。学生融入角色后,角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发现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分阶段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而后初步尝试,互学互教,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创作,演绎情境

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创作激情被唤起,此时,请他们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演绎情境,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教师则点、线、面结合,利用巡回辅导全面统筹,并因材施教。

3、特点

由于认知的直观性,在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演绎中,学生(尤其是低、中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启导法”主要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亲切可感、身临其境,在情境连续不断的启发下进行有效地学习。

由于操作的可行性,即操作往往与具体的认识相结合,儿童之间的互教、互学相互影响、交流,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以自我为中心中摆脱出来。因此,“情境启导法”在情境教学的同时灵活运用尝试法、发现法、留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用,有的放矢地巩固所学知识。

由于情感的渲染性,在情境中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情境启导法”能使这些感觉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自然而然地使情感得以渲染、升华,达到认识、操作、情感的同步提高。

二、“情境启导法”如何实施

美术“情境启导法”教学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挖掘素材,切入情致,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而情致正是学生们作品的真正核心,情致的表现是实现作品效果的主要保证。因为情致是孩子与素材之间心物两契、产生情感共鸣的闪光点,也是情境与学生进行创作的联系点。因此根据不同素材、不同情致来设置不同的情境来开展教学工作。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情境启导法”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游戏营造情境

根据各课内容设定的某一具体情境,请学生做一些游戏,从而进入角色,如戏剧表演、面具、音乐会等,通过游戏活动,借助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器官,以一种或多种感官引发另一种或多种感官的迁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教学《纸蝴蝶》,让小朋友扮演成蝴蝶,自由自在地表演,使蝴蝶拟人化,那么作品蝴蝶就意趣盎然,生动可爱。教学《有趣的动物头饰》,让大家戴上自己的头饰,自编故事,随意表演,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感染了每位听课的老师。

2、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欣赏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渲染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在中国画欣赏中,播放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国画素淡、清远的韵味;在创作画《爱劳动》一课教学中,以明快欢乐的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来烘托情境,活跃学生学习氛围,激发创作兴趣。在泥塑课《京剧脸谱》中,以动感明快的京剧音乐导入新课,学生情绪明显高亢,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以故事描绘情境

小孩最爱听故事,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通过故事导入,通过语音的描繪来表现情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如教学《设计一双新鞋子》,以一位旅行家的故事贯穿全过程,学生们能根据故事中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设计许多功能齐全、造型新颖的新鞋子送给旅行家:有安装了自动收缩滑板的,有充气式鞋帮的,有步行于水上的,有安上指南针的。。。。。。丰富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孩子们自由的想象力。

4、以画面再现情境

由于画面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它能够形象直观的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所以画面的再现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教学《美丽的鱼》,播放“深海鱼类”视频,来一段声情并茂的现场实况,学生不断观察、讨论鱼的动态、造型、色彩表现等。儿童固有的海鱼形象立时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找到了一种鲜活的感觉,从而涌起了无数快乐的联系,一条条俱全的鱼自然而然的在孩子们的笔下生动的畅游着。

5、以想象虚拟情境

虚拟现实意境,能让学生在联想和幻想中创造出符合思维定势的新形象。如创作《有趣的蘑菇》想象画,看实物,作示范显然是不能使学生创造出“有趣”蘑菇形象,反而会误导儿童刻意模仿,固步自封,于是,笔者在出来这课时创设了若干个“假如”:有一天蘑菇变得很大很大……;有一天,人和蘑菇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小兔生活在蘑菇城里,有蘑菇形的桌凳、雨伞、汽车……这一系列虚拟的意境,老师不断地发出语言信号、体态示意和情感暗示,在朦胧和不可言状的情意中激发孩子内心最纯真的情感,作品立即体现出孩子大胆创造,超越时空的个性魅力。

6、以实验演示情境

实验演示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其形象直观,强烈的过程渗透使孩子们求异心理得到满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如《会变的颜色》,对三间色调配的认识,先通过实验操作将原色两两放置透明的玻璃器皿中得出三间色,实践颜色加深了学生对三间色的科学理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情境启导法”不仅开发了教育环境这一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且赋予了“情境启导法”主体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以新的内涵,使之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更为广泛的现实可行性。欧洲教育学家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情境启导法”正是以“趣”引趣,以“情”导航,以“异行”为主线,把“千人一面”的临摹教学改变为充满活力的创作为主的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探讨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