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017-05-11 17:42贾龙飞
党史文苑 2017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中国道路

贾龙飞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他们考察东方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运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关键词]中国道路 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总趋势。在晚年,他们深入考察东方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东方民族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设想不仅指出了东方民族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也为东方民族国家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在实践中,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科学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表象,探究促使人们行动起来的客观原因,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原因。他们指出,当一种社会形态发展到它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撑破旧的社会形态,进入到新的社会形态。他们运用典型分析方法,深入剖析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的生产方式,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1]p241。

作为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既没有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绝对化,认为一切民族注定都要走这条道路,也没有将无产阶级革命的重点始终放在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忽视对东方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观察和思考。最初,他们认为,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前提下,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东方社会从属于西方社会。随着对印度、中国以及俄国等东方社会的深入了解,他们意识到,东方社会“已经成为整个现代资本主义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1]p695。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低潮,东方社会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兴起。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开始将理论研究侧重点从西欧转向东方,特别是集中思考了俄国问题,提出“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2]p472。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完成这一革命以前,俄国公社如何能够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和社会工具而掌握起来呢”[3]p458?对此,恩格斯认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1]p251这表明,恩格斯认为,俄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是建立在“俄国土地公有制”和引发“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并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前提下的。他将对俄国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前资本主义国家,指出,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3]p449。至此,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构成了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

二、十月革命的勝利以及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深入观察国际局势和俄国国内力量对比情况,指出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俄国革命将成为欧洲革命的导火索。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及时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在《四月提纲》的鼓舞下,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所设想的由俄国革命引发的欧洲革命高潮并没有如期而至,苏维埃俄国不得不面对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辩证地思考和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民族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前提和条件,在现实中采取了迂回曲折创造“充分享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条件。如前文所述,这些前提和条件主要有:一是土地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二是东方民族国家革命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并得到呼应;三是充分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这些前提和条件可以归结为两点:其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其二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俄国等东方民族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主要是确保俄国等东方民族国家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避免遭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从而能够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在胜利的西方国家提供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无私的国际援助和帮助下,充分享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来进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

对此,列宁指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为前提的,可以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建设社会主义一定水平的前提。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共处时期后,苏维埃俄国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共处的新时期,利用资本主义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1920年1月,经过3年激烈残酷的战争,协约国最高委员会被迫宣布撤销对苏俄的封锁,标志着苏维埃俄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成功地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资本主义国家与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和平共处的局面。面对这一有利局面,列宁敏锐意识到苏维埃俄国“已经取得了能够同那些现在不得不同我们建立贸易关系的资本主义列强并存的条件”[4]p14。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全面恢复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要向美国等国的资本家“购买用于运输和生产的机器、工具及其他东西,而且不仅用黄金买,还要用原料买”[5]p333。在列宁看来,苏维埃俄国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机车和农业机械,同样,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小麦、亚麻和白金。因为,苏维埃俄国的谷物和其他任何国家的谷物具有同样的味道[6]p589-590。当然,列宁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贸易、利用资本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取得同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我们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尽快地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机车、机器、电器材料等生产资料……要用加倍的利润售卖资本主义。……我们所得到的是主要的东西,在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4]p435。

列宁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一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无非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再向前跨进一步”[7]p234,“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8]p225。在实践中,列宁提出了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和租赁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随着对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的深入,他逐步将合作社从国家资本主义单列出来,认为合作社在事实上就是社会主义了。二是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外资。列宁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掌握技术,掌握科学,并为了更广大的群众而运用它们,而这种技术和科学只有从资产阶级那里才能获得。”[9]p283他强调:“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否则,我们就不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10]p48三是大量吸引资产阶级的专家为俄国服务。通过制定一系列优厚待遇和高額薪酬的引进人才措施,许多外国专家前往俄国工作,弥补了俄国在科技、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缺陷。在列宁看来,“没有各种学术、技术和实际工作领域的专家的指导,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主义要求广大群众自觉地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基础上向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迈进”[11]p88。

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继承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引进西方技术、进口机器、吸引外国贷款和技术人员,使苏维埃俄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局面。遗憾的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使社会主义国家长期隔离于世界经济之外,错失了发展机会。

三、中国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运用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独立自主地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前提。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成功地将这条道路推向21世纪,并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了这条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推动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

这条道路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以后,无论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允许外资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土地所有权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面所有制和群众集体所有制。”[12]就经济成分而言,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主要分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中,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这条道路充分享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从而为中国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创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引进外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诚然,在引进外资、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发达国家到中国投资建厂、转让技术,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无私支援和帮助。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是分不开的。

事实证明,中国道路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充分享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的一条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凯尔任采夫.列宁传(下)[M].北京:三联书店,1975.

[7]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0]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1]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

责任编辑/彭月才

猜你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间平等互信思想探究
人与科技的辩证关系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