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资源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7-05-11 10:34娄鼎榕
新教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时事教材内容品德

娄鼎榕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课程革新后设置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学生品德性与社会性养成的主导渠道——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活动,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服务,不能圆满达成教育的本质要求——人的社会化。如何解决当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初衷相背离的矛盾,改变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学而不信,知而不行”的状态?方法很多,在课堂教学中,补充大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事资源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时事资源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用时事资源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启迪学生,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

2015年10月,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在福州举办。第一次在家门口举办如此盛会,这一时事热点理所当然地要融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五年级“江山多娇”教学中,开课伊始,教师播放了“青运”宣传片:秀美的三山两塔,壮阔的闽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三坊七巷和鼓岭。在熟悉的宜人风景中,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四年级“浓浓乡土情”教学中,教师播放了“青运”期间福州客流暴增的新闻,引发学生思考:有朋自远方来,怎样才能让他们了解福州、爱上福州,从而开启家乡文化交流会的序幕。引领学生从“乡俗、乡艺、乡曲、乡音”方面对家乡文化进行归纳了解,提升爱乡之情。

运用喜闻乐见的时事资源,能很自然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时事的关注热情。

2.抛砖引玉,推陈出新。

时事资源是教材内容滞后的有效补充。教学中,教师针对过时的教学内容可以大胆取舍,剔旧迎新,适时介入热点时事,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四年级“小窗口大世界”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在网络上搜索屠呦呦的资料,引导学生走进大众传媒新天地:五年级“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十八大选举的直播视频,引导学生在关注国家时政大事中打开了解民主选举的教学新篇章:“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抗战七十周年,世界各地的华人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为“情系中华”的教学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教材内容的呈现永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时事资源就如那源头活水,可以不断地丰富着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用心的教师都可以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资源,用其充实滞后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里了解世界。

3.适时拓展,开阔视野。

时事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丰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五年级“追根寻源”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愿景,带领学生在中美联合制作的《丝绸之路》的宣传片中,在福建的《海西丝绸之路》的宣传片里,了解祖国的变迁,从古今衣食住行的变化里感受着祖国的发展与繁荣昌盛。在六年级“腾飞的祖国”的教学里,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北京令世界再次心动,中国将续写奥运辉煌,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2015年9月3日大阅兵,令全球瞩目”“中国新型高超音速飞机首飞,比美军‘黑乌侦察机更快”等新闻,让学生在激动万分、热血沸腾的民族自豪感中,打开视野,增长阅历,了解到一个更为开阔的世界。

4.训练技能,学以致用。

了解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学会自我保护技能是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时事资源可以结合每一阶段的安全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技能技巧,学会安全地生活。

教学五年级“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辖区派出所民警配合,开展“现场模拟——点评——自救指导”等活动,及时教给学生自救办法,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还结合时事热点,指导学生遇到危险沉着冷静,了解身边自救工具,学会临场自救与呼救的方法,通过现场模拟演练,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旁征博引,明辨是非。

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时事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直面的、鲜活的生活画面,对社会的发展、道德的约束有更深刻的感受、感知、感悟,从而学会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年级“科技是把双刃剑”教学中,课始,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造就了微商的发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我们便捷的生活方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反馈课前搜集到的“3D打印技术掀起‘武器定制风潮”“智能手机如同毒品”等时事资料进行剖析,在利弊权衡中,引导学生感悟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合理利用,严格管理,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的道理。在三年级“規则有什么用”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昆明踩踏事件原因”“小学生横穿高速公路上下学引发惨剧的分析”等时事资源,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事件里痛定思痛地理解制定规则的意义,感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适当利用时事资源,能大大增强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能够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通过时事资源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剖析生活,懂得生活;通过时事资源的学习,学生在正反辨析中,能够客观看待世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时事资源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筛选时事资源时,教师应更多地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事件,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资源,才能激起学生共鸣,才能使道德发挥对善对美的向往作用,成为引导学生今后生活的“活性因子”。

2.学会辩证看待。

教师对其所筛选的时事资源要了解、把握,对其根源的理解要全面、客观,提供给学生的信息要尽量丰富、全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

3.与时俱进地适时调整。

社会是瞬息万变的,时事资源就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练就一双慧眼,用心搜集、整理与我们课堂教学相关的时事热点、信息,与时俱进地适时调整,及时补充更新最先进、最前沿的内容,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而实在,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学会思考,懂得分析,从而提升品德素养。

猜你喜欢
时事教材内容品德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时事政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