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管理模式在糖尿病专科教育中的运用效果评价

2017-05-11 08:08马风珍杜晓霞李红梅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科饮食血糖

马风珍,杜晓霞,李红梅

·经验交流·

问题管理模式在糖尿病专科教育中的运用效果评价

马风珍1,3,杜晓霞2,李红梅1,3

目的 研究问题管理模式在糖尿病专科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选取诊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问题管理模式,帮助患者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的最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比较2组患者效果。结果 观察组6个月后糖尿病知识评分包括具体饮食评分、运动评分、用药评分及监护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教育方法相比,糖尿病患者专科教育中采用问题管理模式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问题管理模式;糖尿病专科;个体化教育;运用效果

问题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理念[1],最终目的是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是由一系列连续不间断的环节组成,它包括问题发现、问题归档、解决方案提出、对解决方案的评定、实施解决的方案、宣布解决问题结束和整个过程的数据报告[3]。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属于多系统全身性疾病,患者治疗时需要不同专科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治疗、管理,其目的是从不同专业角度共同管理,使得患者在饮食、运动、自我管理、用药及定期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提高患者临床糖尿病治疗效果[4]。糖尿病患者在专科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自我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文探讨有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以提高治疗效果。我科将问题管理模式运用到糖尿病专科教育中,且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11月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80例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44.5±2.5)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不符合临床诊断,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肺等功能异常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知识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及常规糖尿病饮食教育指导。观察组在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应用问题管理模式,进行糖尿病个体化强化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①及时发现问题,入院时找出现存的问题点。②分析和追溯问题,由高年资护士负责,发挥年龄大、有耐心、善于与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沟通等其资源优势,通过沟通和观察掌握患者各自主要影响血糖控制的最主要一个或多个问题,根据个人饮食喜好、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干预及强化。③总结和归纳问题,对问题进行专业总结和归纳,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15例,不重视病情10例,缺乏糖尿病知识25例,不良生活方式30例(饮食结构及高热量饮食,运动不当),口服服药方法不正确10例;胰岛素注射方法不正确15例,血糖监测意识不强、不及时10例,个人管理目标不明确30例等。④解决问题,建立严格专业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合理护理目标并且实施。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糖尿病教育方式,根据患者不同需求选择教育内容,针对不同文化层次采取不同的交流技巧。针对问题管理采取有针对性措施:①教育内容,包括讲解糖尿病知识,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饮食、运动、服用降糖药指导,以及低血糖防治、自我监测等[5]。②饮食及运动干预,饮食在糖尿病专科治疗中也相对比较重要,应加强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执行糖尿病患者饮食,降低饮食对患者血糖的影响。③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指导患者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④药物及血糖监测管理,糖尿病患者治疗需要终身用药,护士应该根据医嘱及时准确测定患者血糖,医生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⑤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家属宣传教育,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降低药物因素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焦虑、抑郁、恐惧等。因此,患者入院后应加强其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对于不重视病情的患者,告知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让其思想上重视并积极配合治疗。⑦定期随访,2周1次电话强化教育随访,每次平均 30 min;每4周1次门诊随访面对面强化教育,每次平均 30 min。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6个月后糖尿病知识(饮食,运动,用药,监测)评分,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2 结果

观察组6个月后知识评分(总分20分)、饮食评分、运动评分、用药评分及监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糖尿病知识评分等比较(分,±s)

表2 2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空腹血糖等的比较±s)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治疗时需要长期用药,部分甚至需要终身用药,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较大的心理波动。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进行评估,运用问题管理方式制定个体化、系统教育模式与护理干预6个月,调动患者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意识,调整合理饮食结构及运动方案,制定个体化的控制目标。结果显示,通过问题管理模式进行糖尿病教育的观察组,6个月后糖尿病知识评分(饮食评分、运动评分、用药评分及监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效果明显。结果提示,问题管理模式与常规教育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能有效地增强我科教育者管理好糖尿病患者的意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个体化管理”的原则,能及时发现糖尿病专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如患者有心理问题、饮食问题及用药问题等。在住院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和行为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采取正确的健康行为尤为必要[6]。另外,出院后门诊复查及随访工作非常重要,确保正确的健康行为得以巩固。

2015年我科将问题管理模式在糖尿病专科教育中运用,发现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处理解决,锻炼责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教育、有效分析、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患者看到了降糖成效,树立了降糖信心。在糖尿病专科教育中运用问题管理模式,使患者真正获益,对糖尿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血糖有效控制获得了理想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夏怀华.问题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14,22(1):89-90.

[2] 胡佳.问题管理模式在ICU护理记录书写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3410-3411.

[3] 杨青敏,林文.问题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9,9(6):75-77.

[4] 高丽春,王丽纳,吕心阳,等.专科团队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5):144-145.

[5] Luk LA.Wai I Milly Ng.nursing management ofmedica-tion errors[J].Nursing Ethics,2008,15(1):28-39.

[6] 崔建蓉.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3):4197-4199.

10.13621/j.1001-5949.2017.04.0377

1.宁夏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宁夏 银川 750002 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2 3.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2

R473.5

B

2016-05-18 [责任编辑]马兴忠

猜你喜欢
专科饮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健康饮食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