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生态养殖与饲草料供给技术

2017-05-12 16:23侯钰荣任玉平李学森魏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态养殖牧区

侯钰荣+任玉平+李学森+魏鹏

摘 要:在天山北坡选择了昌吉、塔城、阿勒泰三处示范区,先后7年完成了划区轮牧、放牧强度、退化草地修复、人工草地建设、优良野生牧草育种材料的筛选、牧草新品种培育等工作。通过多年努力,已经确认与自由放牧相比,适度放牧或划区轮牧是比较合适的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示范户按照这种利用强度或利用方式经营,一方面暖季草场完全可以满足家畜利用,无需添加任何补充性饲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草地良性发展和生态恢复。说明改变暖季饲养模式、增大冷季饲草贮备是提高牧民经济收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养殖;饲草料供给;牧区

中图分类号 S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21-03

Abstract:Chose three demonstration area on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was respectively Changji,Tacheng and Aletai,we completed rotational grazing,grazing intensity,degraded grassland repairing,artificial grassland construction,excellent wild forage breed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forage new variety cultivation and so on in the seven years. Hard work many years,which has confirmed the moderate grazing or blocks rotational grazing is more appropriate way of using intensity and using compared with the free grazing. A model househol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strength or use way,on the one hand ,it could completely satisfy the cattle use and dont need to add any supplementary feed in warm season. On the other hand,it is advantageous to develop grassland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se are main measures and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income of herdsmen,and expand the scale of production,operation of changing the feed patterns and increasing forage grass supply in cold season.

Key words:Ecological culture;Forage grass supply; Pastoral area

天山北坡区域是新疆人口密度大、牲畜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多年来,该地区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受人为破坏、频繁自然灾害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影响,使该区90%以上可利用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直接威胁到草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人地矛盾、人畜矛盾、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冬草场普遍偏远、质量差、环境艰苦,加之牧民种植饲草料技术有限,导致该牧区畜牧业生产中饲草料缺乏,尤其是缺乏优质牧草,使得家畜冬季掉膘、死亡、新生羔羊成活率低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建立人工草地,种植优良牧草是缓解冬季饲草紧张、遏制草地退化、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生活、生产、生态角度考虑,帮助牧民转变思维、改变生产方式,摆脱贫困,缓解草地生态危机,结合课题,推动“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饲养模式,实现“生产生态生活”配套保障技术,这是当前加快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解决草原资源匮乏和生态恶化的关键措施。

1 生态养殖示范户的选择

几年来,我们的工作大部分集中在昌吉地区、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昌吉试验区设置在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的低山和中山地带。塔城试验区设置在塔城市齐巴尔吉迭新区和窝依加依劳牧场的牧区。阿勒泰试验区设置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是阿勒泰市唯一的蒙古民族乡。选择的这些示范户均是以牧业为主,草地质量在当地属于中等质量且等代表当地畜牧业发展水平的牧户。

2 暖季草地利用强度和方式及恢复方式

2.1 暖季草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方式 在选定的试验区内,依据草地面积、等级、质量、家畜种类、数量及草地退化程度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放牧压试验和划区轮牧试验。放牧压试验设计如下:共设计3个放牧压,分别是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依据放牧试验小区面积、产量等信息,重复1中春场(4—5月)适度放牧为6只羊,重度放牧为12只羊,夏场(6—8月)适度放牧为59只羊,重度放牧为63只羊,秋场(9—10月)适度放牧为6只羊,重度放牧为12只羊。重复2中春场适度放牧为7只羊,重度放牧为9只羊,夏场适度放牧为45只羊,重度放牧为84只羊,秋场适度放牧为7只羊,重度放牧为9只羊。以上均为6.67hm2。计划区轮牧试验设计见表1。

牧压试验显示:重度放牧对春、夏草场植被重要值影響较大,重度放牧后期,春草场表现为一年生植物明显增多;夏草场表现为有害植物针茅成为群落的优势种。相反,适度放牧下草地群落优势种稳定,一年生植物和针茅等植物较少,草地状态良好。实行划区轮牧后草地生物量有所增加,春草场地上生物量比实施前提高20.34%,秋草场提高12.98%,夏草场提高22.90%。夏草场中优势种禾草和苔草重要值在轮牧后表现为增加。从家畜体重来看,适度放牧试验区春季、夏季、秋季家畜体重均呈现增加趋势,而重度放牧区夏季后期和秋季家畜体重呈下降趋势。

2.2 暖季草地的恢复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决暖季放牧和生态恢复问题,针对天然草地的退化程度,因地制宜,实施改良措施。轻度退化草地实施围封改良和灌水改良;中度退化草地实行松土改良和施肥改良;重度退化的草地实施补播改良,补播分为单播和混播。轻度退化草地年灌水3次,灌水当年可提高产量5 400kg/hm2;圍封3年后,草地优势种稳定,春秋草场盖度提高10%~20%,夏草场盖度提高15%~25%。中度退化草地松土改良3年后草地生物量提高1.6倍;以施肥量225kg/hm2计算,施肥当年草产量增加50.30%。经过核算,每施氮肥54kg/hm2,可解决1个标准畜的冷季舍饲问题。重度退化草地补播阿尔冈金3年后,草地群落覆盖度提高30%,草地生物产量高出3.67倍;粗蛋白质高出3.23%;补播红豆草+无芒雀麦3年后,产草量提高了11.88%,粗蛋白质提高了6.48%。

3 冷季饲草料的储备

对退化严重的草地实行休牧和禁牧,同时鼓励牧民种植人工饲草料地,解决冷季饲草问题等,根据每个家庭牧场的草地面积、发展规模,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冷季饲草料储备方式和储备量,指导牧民种植饲草料,主要以种植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为主。

3.1 为当地筛选适宜种植的苜蓿品种 为了更好地解决冷季舍饲问题,开展了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苜蓿品种筛选、野生牧草育种材料的筛选和牧草新品种的培育等工作。在塔城齐巴尔吉迭新区种植了8个苜蓿品种,分别是WL343、WL354、劲能5010、阿尔冈金、和田大叶、阿迪娜、拉迪诺和劲能4.2,在这8个苜蓿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2个品种,分别是WL354和WL343;在阿勒泰北屯试验地与阿勒泰地区草原站合作种植了多个苜蓿品种,筛选出4个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分别是和田大叶、新牧1号、WL354、德宝。另外,利用苜蓿鲜草研制出饲料砖4种,分别是:高蛋白高密度苜蓿营养砖、促进羊肉风味的饲料砖、促进母羊泌乳的饲料砖、具有苦肉味山羊的舍饲草砖。种植的苏丹草产量以22.5t/hm2计算,青贮玉米产量以82.5t/hm2计算,苜蓿产量以12 00kg/hm2计算,3.3hm2人工饲草料地基本可以解决400个羊单位冷季舍饲150d的饲草问题,苏丹草、苜蓿和青贮玉米的种植规模的比例为1∶2∶7。

3.2 野生牧草资源筛选及育种新材料的筛选 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对东疆(包括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北疆(包括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及阿尔泰山等地)、南疆(阿克苏、喀什、和田)的不同气候带、不同生境的野生牧草资源进行了考察与采集,主要采取路线调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区32个县(市)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集,行程大约5万km。重点对豆科、禾本科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广泛收集,共采集到野生牧草种子680余份,淸选整理出野生牧草种子466份,隶属23科,85属,142种,其中禾本科201份,豆科102份。建立资源圃0.57hm2,共划分小区800个,其中,已在资源圃种植野生牧草340份,采用活体移栽方式保存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22份。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目前已筛选出9个优异性突出的育种材料。

3.3 苏丹草新品种的选育 供试材料为新草1号(SZ-1)、SW-1、新苏2号(CK)3份材料。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阜康试验站进行品比试验。试验小区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区四周设2m宽保护区,重复4次。牧草产量试验小区面积为4m×10m,条播,行距40cm,播量52.5kg/hm2,种子产量试验区小区面积6m×3m,条播,行距60cm,播量30kg/hm2。播种施底肥二铵375kg/hm2、尿素150kg/hm2,苗期除草浇水2次,后期追施尿素3次,每次225kg/hm2。牧草产量测定称重时去掉小区左右两个边行和前后各50cm,留茬10cm。每个小区均取样1kg鲜草测定鲜干比和茎叶比百分数。经过多年选育,目前选育出苏丹草新品种“新草1号”,2017年进行区试试验。

4 家畜品种、养殖结构的调整

对示范户的养殖结构和规模重新规划,包括对畜群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利用德国美利奴种公羊对新疆细毛羊进行改良,利用纯的巴什拜种公羊和纯的阿勒泰大尾羊分别对巴什拜羊和阿勒泰大尾羊进行品种改良。示范户经过3~5年的生产结构调整,和家畜品种改良,牲畜结构逐年优化。

5 结论

示范户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养殖,3~5年后,牲畜结构逐年优化,经营方式转变,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增幅比例逐年加大;与自由放牧相比,适度放牧或划区轮牧是比较合适的利用强度和利用方式,示范户按照这种利用强度或利用方式经营,一方面暖季草场完全可以满足家畜利用,无需添加任何补充性饲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草地良性发展和生态恢复。这充分说明改变暖季饲养模式、增大冷季饲草贮备是提高牧民经济收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态养殖牧区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内蒙古牧区牧主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再探讨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推进“猪—沼—菜”生态养殖模式,突破养猪污染瓶颈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