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
——以重庆地区为例

2017-05-12 09:10何超
时代农机 2017年1期
关键词:重庆条件区域

何超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供给侧改革下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
——以重庆地区为例

何超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文章采用对比的实证分析,从中西部的动态比较优势出发,通过中西部各省的优势比较,从总体上确定了中西部承接产业的优劣势。并以重庆为例,分析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找出适宜承接产业转移的类型和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区域产业转移;竞争力评价;供给侧改革

1 引言

产业转移也称产业区域转移,是由于产品需求和供给条件发生一定的改变后,某些产业从该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的经济行为过程,关于产业转移转出的趋势和承接产业转移潜力的研究很多,国内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研究还在继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一个处于西部地区的省份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着与中部地区和其他西部地区省份竞争的多重压力,因此,在分析该地区的承接产业转移条件时,不仅要看到自身具有的绝对条件,还要看到与其他省份之间存在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往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实证分析的资料较少。文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西部各省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得出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以及给出对策建议。

(1)理论基础与借鉴。20世纪70~80年代,梯度产业转移理论被我国学者熟知,该理论主要介绍了生产力的空间推移,出发点在于梯度实际状况,先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梯度地区推移。当前,我国发达地区(主要是东部地区)把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于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仅要面对二级梯度中部地区的竞争,而且要面临同一梯度其他省区的竞争。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首先要看与转移地区之间存在区域梯度差异的大小,这种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差异。

(2)基于产业本身竞争角度,波特创立了由价值链和菱形架构等构成的竞争优势钻石模型。该理论分析得出,对产业竞争力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要素有六类。分别是:机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战略组织与竞争状态、机关与支持产业、政府。探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优劣势,可以借鉴波特的“钻石理论”,把影响因素归纳为要素条件、支持条件、市场条件和政府条件四个方面。

2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的说明

以“梯度转移理论”和“钻石理论”为基础,并考虑到指标的可量化性和数据的可得性,建立以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从区域梯度差异、要素条件、支持条件、市场条件、政府公共服务这五个方面出发。

区域梯度差异指标:从经济增长、收人水平、城市化三个方面来衡量各省区与广东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其中人均GDP差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差异,是广东与各省区人均GDP之间比较的结果。城市化率反映的是城市化水平差异,等于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判断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其公式是

这里i表示广东,j表示18个样本省区,k表示第一、二、三产业。X为产业结构比重。要素条件指标: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条件、土地条件、资金条件、劳动力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地区发展最重要的两类自然资源,分别用人均资源量和矿产资源的综合丰度来评价。矿产资源的综合丰度等于各种人均资源量与全国人均量的几何平均数之比,这里考察的矿产资源包括8种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和8种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通过计算地方预算财政收支平衡差和居民储蓄率来评价资金条件,前者等于收入与支出之差,后者等于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比上它与居民消费性支出额的和。以人力资源规模衡量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规模=d*g(a+k1m+k2h)。这里d表示劳动力人数,g表示平均预期寿命,a、m、h分别表示小学以下和小学、初中和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之比,k1和k2分别表示具有初中和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工资相当于小学以下和小学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工资倍数,假设k1取1.5,k2取2.5。

支持条件指标:从运输条件、产业集聚和环境承载力三个方面来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条件。评价运输条件的指标用交通便利指数表示,它等于铁路、公路、水路总长度与土地面积之比乘以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之比。评价产业聚集水平用区位熵大于1的个数来表示,区位熵反映了产业专门化程度。产业集聚在形式上其实表现为一定区域内产业所拥有企业数、产业增加值和产业从业人员数逐渐增加的现象。因而求出各省区大中型企业单位数、增加值、从业人员数占全国的比重,再将其简单平均化,就得到评价产业集聚程度的产业集聚系数值。此外,用森林覆盖率、垃圾处理率、湿地面积比重三个指标来评价环境承载力。

市场条件指标和政府公共服务指标:关于市场条件,一是用外贸依存度评价市场开放度,二是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评价市场容量,三是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评价市场规模。其中,外贸依存度为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关于公共服务条件,一方面用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用供水能力、运营线路网长度、道路面积来分析城市设施水平。

分析选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除西藏)范围内的18个省份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样本地区,从而分析比较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位置,进而分析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文章分析的数据是2014年广东与18个样本省区的截面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和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并且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前,对这27个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3 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2014年18个省区的27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因素的方差累计率达到86.11%,第一主成分由城镇居民收人因素、水资源因素、建设用地因素、地方财政收支因素、人力资源因素、技术因素、产业聚集因素、市场容量和市场规模因素、供水和交通设施因素控制,第二主成分由经济增长因素、城市化因素、交通便利和道路设施因素控制,第三主成分由产业结构因素、矿产资源因素、垃圾处理因素、市场开放度因素控制,第四主成分由居民储蓄因素、垃圾处置因素、城市人口密度因素控制,第五主成分由森林因素、绿地因素控制,第六主成分由产业专业化因素控制,第七主成分由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因素控制。

(1)实证结果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得分情况,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2014年18个省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根据评分表1中来看,重庆承接转移的竞争力在18个省区中居于第十四位。从各主成分的得分来看,第二、三的得分较低,分别排在倒数第三和第二;第四、六主成分的得分一般,都排在第十四位;第一、五、七主成分的得分排名就比较靠前。因此,可以判断: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因素由主到次包括第一、五、七主成分因素,制约因素由主到次包括第三、二、四、六主成分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七个主成分得分排名和综合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SPSS软件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所得

(2)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近年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重庆工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在产业承接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将制约重庆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①工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体现在笔电产业与汽车摩托车产业独大,整体工业配套支撑体系较为单一;轻重工业比例失衡,高新技术产业力量薄弱。二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主要工业产品缺乏技术含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较低。②产业发展布局不尽合理:“一小时经济圈”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与主城区工业配套需求存在差距,对主城转移传统工业的承接力不足;“两翼”地区工业缺乏工业基础,产业层次低,缺乏产业支撑。环境保护要求下,重庆产业发展又存在着主城区大气排放总量与老工业基地升级、三峡库区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库区就业安置、渝西地区缺水与工业发展需求等主要矛盾,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的限制。③产业集群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由不同类型、规模的企业进行集群所形成各产业的生产地域集群,不具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目前,重庆只是在汽摩、化工、笔电三个产业形成集群优势,其它优势产业集群化程度大都还处于起步培育阶段。

4 供给侧改革下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供给侧改革核心就是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根据以上问题提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思路和几点对策:首先,通过建立区域经济梯度指标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得出重庆地区适合承接东部地区木材加工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产业具有转移趋势且都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承接优势明显。其次,考虑到重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圈、两翼”产业布局思路与重庆六大支柱产业规划,重庆可在重点承接产业中培育和发展汽车摩托车、笔记本电脑、综合性轻纺食品等行业,形成集群优势;从承接产业结构、投资环境、自主创新、产业集群承接模式角度提出重庆产业结构优化对策。最后,面对经济的新常态,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重庆经济面临产业机构,区域结构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

[1]周起兴,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朱华友,孟云利,刘海燕.集群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动因及其区域效应[J].社会科学家,2008,(7).

[3]牛勤.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及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1,(6).

[4]陈建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陶良虎.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0,(1).

[6]张驰,李松志.产业区域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8,(1).

[7]马子红,于干千,胡洪斌.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昆明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6):58-63.

[8]贺清云,蒋菁,何海兵.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J].经济地理,2010,(6):960-964.

Research on Industry Transfer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Supply Side Reform——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HE Chao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China's supply and demand is facing a structural imbalanc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rovinces,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It takes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industries to relocate to the constraint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supply-side reform background,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find a suitable type to under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way.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supply-side reform

F127

A

2095-980X(2017)01-0102-02

2016-12-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要素流动与村落空间重构的模式设计和路径选择”(SWU1509319)。

何超,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重庆条件区域
重庆客APP
排除多余的条件
分割区域
选择合适的条件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