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国代表出席北京盛会

2017-05-13 11:24李珍
环球时报 2017-05-13
关键词:高峰论坛倡议一带

●本报驻日本、德国、韩国特约记者 李珍 青木 张静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柳玉鹏 汪析

本周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将在北京举行,这是今年中国最大的外交事件,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来自130多个国家的1500名代表将出席。过去24小时内,高峰论坛的热度再度升温:美国将派高级代表参会、刚赢得大选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将派代表团出席、朝鲜代表团将前往北京、俄罗斯驻华大使称俄方已申请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全部活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有关“一带一路”的重大构想,不到4年间该倡议就在全世界获得惊人的认同。“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主题,在贸易保护主义涌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当下,没有什么能比这样一场国际超级峰会更为给力了。

“条条大路通中国”

“条条大路通中国”,德新社12日模仿西方那句著名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来描述14日将在北京拉开帷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称,在北京的“全家福”上,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外,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等29国元首或首脑、130多个国家的代表,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将参会。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美方认识到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将派代表参加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论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2日说,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将率团出席论坛相关活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美国代表团与会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象征性的背书”。

韩国外交部12日证实,曾担任国会副议长的共同民主党资深议员朴炳锡将率团参加北京“一带一路”论坛。韩联社称,朴炳锡是韩国政坛有代表性的“中国通”,虽非总统特使身份,但可被视为文在寅政府成立后访华的首位使节。报道还说,朴槿惠政府时期,由于围绕“萨德”问题矛盾加剧,中方没向韩方发送邀请函。文在寅9日当选新总统后,中方向韩方发出邀请。12日晚些时候,韩国传出消息:执政党要求立刻停止非法部署“萨德”。

《日本经济新闻》12日披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了亲笔信,已将信件交给作为日方代表访华的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二阶俊博与中国关系良好。报道称,不寻常的是,安倍的政务秘书官今井尚哉还组了一个团13日访华出席“一带一路”论坛,今井尚哉在日本被视为安倍“最信任的人”,他单独外访属于特例,应是为改善停滞的日中关系创造环境。

“北京让半个地球参与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俄罗斯《消息报》12日这样评论本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规模。台媒报道称,还有70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确认参加将在大陆举行的高级别会议,高峰论坛与会正式代表总人数约1500人,4000多名记者将参加采访报道。美国《时代》周刊称,“一带一路”覆盖世界65%的人口、3/4的能源以及40%的GDP,中国每年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已超过1.4万亿美元。

来自中国外交部的消息显示,此次论坛主要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个部分。其中,5月14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后将举行高级别全体会议,14日下午将举行以“五通”、智库交流为主题的6场平行主题会议;15日,习主席将主持圆桌峰会,包括两个阶段的会议和工作午餐。习主席还将在其后的记者会上介绍高峰论坛主要成果。外交部发言人称,中方将同出席圆桌峰会的有关国家共同发表一份联合公报,这份公报将反映各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共识。论坛期间,与会各方还将对接发展战略,合力打造一批务实合作成果,届时将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11日刊发该中心专家格斯佩尔斯的文章,认为此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有望实现三方面成果:增强“一带一路”倡议软实力元素;敲定一批“一带一路”项目;推进跨区域自贸区建设。

“一带一路”魅力何来

“何谓‘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媒体热议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之时,路透社12日不忘“科普”,报道说,它是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目标是推进扩大亚洲、非洲和欧洲联系的构想,它有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报道引述一位“亚洲高级外交官”提及此次高峰论坛时的话称:“实际上,多国施压要求获得中国邀请,而不是相反。”

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1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短几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这么多国家参与,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外交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力量使然,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少有的在国际社会影响如此普遍深远的理念之一。中国领导人掌握住了世界的脉搏,互联互通、共建共赢给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蓝图,由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
台湾《中国时报》网站刊文引述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的话称,“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许多国家受到欢迎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基础设施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关注点;二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他们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刺激经济增长;三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北京能够带来专长、经验和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是与北京加强合作的理想方式。
“莫迪必须派出一名代表参加中国的大型峰会。”12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的助手库尔卡尼在新德里电视台网站撰文写道,中国提议打造一个现代化网络——涵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数字联通基础设施、电网、输气管道以及支持性的金融机制,将世界几大洲联结起来,“一带一路”倡议将形成新一波的全球化,2.0版的全球化将由亚洲主导。在这种情况下,逃离“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一种极其近视、自掘坟墓的决定。
“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一条人来人往的街上,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木炭烤羊肉的浓浓味道。夜空中烟雾腾起,却被这里不常见的东西——闪烁的红色霓虹灯标志,上面是中文餐馆名——照亮。店老板辛瓦里站在门口欢迎络绎不绝的中国顾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发自伊斯兰堡的文章写道,在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已成为代表人们所渴望的经济繁荣的时髦词。该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它有众多项目,包括道路网络、光缆项目、铁路线、深海港口、煤矿和太阳能发电厂,巴方把它视为发展本国经济的大机遇。
CNN的这篇长文超过3000字,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行之前,从投资、教育、基础设施、游客、军事角度梳理了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比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戴维“第一次打开学生花名册时,班上的中国学生之多令他震惊”,中国学生改变着美国的教育;肯尼亚从港口城市蒙巴萨至首都内罗毕耗资38亿美元、长472公里的铁路,这是该国独立后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国的资金改变非洲;英国基德灵顿的妇女安娜贝尔在那个平静乡村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中国向联合国各地维和行动提供了2322名军人——是安理会成员中最多的——并承诺8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
日本富士电视台12日也播放特辑,详细报道了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个项目:中国投资开发下的老挝万荣。报道称,这块土地有34平方公里,是730个东京巨蛋大小。这里正在建造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连接云南省和曼谷的高铁车站等。老挝政府称,要将万荣建设成一个小香港,或者深圳。该电视台评论称,“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的影响力成倍扩大。
日本关西地区国立大学一位从事日本政治外交研究的教授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各国纷纷前往北京再次说明,在国际上真正有发言权的国家就是依靠实力。他说,日本同其他国家的首脑会谈都是在多边场合“顺便”举行,由此发明了“走廊外交”“站立外交”“偶遇攀谈”等形式。如今,中国影响力的增加迫使日本在调整对华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大陆影响力的提升?德国《斯图加特日报》12日报道说,“中国希望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台湾《旺报》12日称,“一带一路发力,救了全球停滞的经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1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一带一路”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效应正在出来,可以说挡都挡不住。“一带一路”的影响源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前所未有地增加,希望中国承担更大责任。另一方面,中国本身已经发展到了关键节点,必须要以更大的步伐,更大的开放,提出更多的合作设想。“一带一路”提出新的方案,可以靠合作,可以共赢,这是打动人的地方,也是动力所在。▲

猜你喜欢
高峰论坛倡议一带
破界·融合|“金貔貅奖”颁奖盛典获奖名单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活动预告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