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链接高考

2017-05-13 11:20任小平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挖掘高考教材

任小平

[摘 要] 高考命题体现“植根于教材,来源于课本,着眼于提高”的原则,本文以圆锥曲线的复习为例,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挖掘教材,夯实基础,深入研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及其引申、演变. 高考圆锥曲线模块知识点:定义与方程、轨迹、定点、定值、最值、共线等.

[关键词] 教材;挖掘;高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姜钢主任在解读2017全国高考新修订考纲的文章中指出:通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 解读中指出:“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

事实上,其他三个层面及“四翼”的培养与形成有较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与掌握程度,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的省、市卷,各份试卷都特别注重高考与教材的紧密联系,因而用好教材以及对教材的挖掘至关重要.

在高考备考的学习中对照考纲,用好教材,尽量把“目标”与“要求”的考查用课本例题、习题或变式题这些熟悉的背景呈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由于高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植根于教材,来源于课本,着眼于提高”的原则,本文以圆锥曲线的复习为例,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挖掘教材,夯实基础,深入研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及其引申、演变,关注高考圆锥曲线模块知识点:定义与方程、轨迹、定点、定值、最值、共线等在教材的生长点,使高考备考事半功倍.

[?] 椭圆的标准方程

高考重视学科素养的考查,重视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通用性知识的考查.

(1)人教A版《选修2-1》第40页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

课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①定义法;②待定系数法.

2013年高考四川理科卷第20题:

已知椭圆C:+=1(a>b>0)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1(-1,0),F2(1,0),椭圆C经过点P

. 其第一问“求椭圆C的离心率”就是以该例为背景改编而成的.

采用课本的定义法求解如下:2a=

PF1

+

PF2

=+=2,所以a=. 又由已知得c=1,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e===.

(2)人教A版《选修2-1》习题2.2A组第7题:

如图1,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 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O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人教A版《选修2-1》习题2.3A组第5题与该习题类似. 学生探究后容易求解这两个问题.

轨迹问题可以优先考虑运用定义法:连接QA,由于l是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Q∈l,所以QA=QP. 又OP=OQ+QP=r,从而QO+QA=r.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是椭圆.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第20题:

如图2,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其第一问“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的生长点就是该习题.

学生在此基础上容易完成此问题的求解:因为AD=AC,EB∥AC,故∠EBD=∠ACD=∠ADC,所以EB=ED,故EA+EB=EA+ED=AD. 又圆A的标准方程为(x+1)2+y2=16,从而AD=4,所以EA+EB=4. 由题设得A(-1,0),B(1,0),AB=2. 由椭圆定义可得点E的轨迹方程为+=1(y≠0).

[?] 三角形的周长问题

教材部分典型例题、习题及其演变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教材是高考较大一部分中低档试题的直接来源.

人教A版《选修2-1》“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练习第3题:

已知经过椭圆+=1的右焦点F2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AB,交椭圆于A,B两点,F1是椭圆的左焦点. (1)求△AF1B的周长;(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AF1B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

2012年四川卷理科第15题、2014年全国卷第6题两试题命制的生长点选择的就是这题.

2014年全国卷第6题:

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过F2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4,则C的方程为( )

A. +=1 B. +y2=1

C. +=1 D. +=1

2012年四川卷理科15题:

如图3,椭圆+=1的左焦点为F,直线x=m与椭圆相交于点A,B,当△FAB的周长最大时,△FAB的面积是________.

设F′为椭圆的右焦点,连接AF′,BF′. △FAB的周长=AF+BF+AB=4-AF′+4-BF′+AB=8+AB-(AF′+BF′)≤8.

当直线AB过右焦点F′时“=”成立. 此时AB=3,FF′=2,△FAB的面积为3.

该题进一步还可以演变为:A,B是椭圆+=1上的两动点,左焦点为F,则△FAB的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FAB的周长的最大值为8.

[?] 位置关系与最值问题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部分试题必须有一定难度,这部分试题大多数也是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编拟的,只不过是在综合性和灵活性上提出了较高要求.

(1)人教A版《选修2-1》“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例7:

如图4,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直线l:4x-5y+40=0.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它到直线l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

作出直线l与椭圆(如图4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利用平行于直线l且与椭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直线与椭圆相切),可以求得相应的最小距离.

学生根据分析容易提出课本求解方法(判别式法),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其他方法. 经过探究后,学生提出用参数法设出椭圆上点M的坐标(5cosφ,3sinφ),表示出M到直线l:4x-5y+40=0的距离d=,然后采用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可以求出d的最小值.

还可以更进一步探究:一般情况下直线l:Ax+By+P=0与椭圆+=1(a>0,b>0,a≠b)相切时,A,B,P,a,b满足的关系. 学生分组探究后得到满足的關系式为:A2a2+B2b2=P2. 这在练习中或考试中解决小题会显得非常快捷、准确.

如:已知以F1(-2,0),F2(2,0)为焦点的椭圆与直线x+y+4=0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椭圆的长轴长为( )

A. 3 B. 2

C. 2 D. 4

运用结论可得12a2+()2b2=42,即a2+3b2=16,又a2-b2=4,从而a2=7,a=,选C.

(2)人教A版《必修2》“3.3.3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人教A版《选修2-1》“2.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练习第7题:

经过椭圆+y2=1的左焦点F1作倾斜角为60°的直线l,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求AB的长.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第20题:

设圆x2+y2+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其中第二问“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

该问就是将教材知识点交汇后以此为背景综合改编而成的. 具体求解如下:

当l与x轴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y=k(x-1)(k≠0),M(x1,y1),N(x2,y2).

由y=k(x-1),

,0

,由后面计算的结果知道该点仍然是(2p,0).

通过这两个题目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改编、演变,适当时提出问题: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顶点为O,A,B为其上的两个动点,当OA⊥OB时,直线AB是否一定过定点(2p,0)?反过来,直线AB过定点(2p,0)时,是否一定有OA⊥OB?

各个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x=my+t.

由x=my+t,

y2=2px,得y2-2pmy-2pt=0.

所以y1+y2=2pm,y1y2=-2pt.

所以x1x2=(my1+t)(my2+t)=m2y1y2+mt(y1+y2)+t2=-2ptm2+2pm2t+t2=t2.

因为OA⊥OB,所以x1x2+y1y2=0.

所以t2-2pt=0,所以t=2p,直线AB的方程为x=my+2p,直线AB过定点(2p,0).

学生通过课本两个习题的研究容易得到: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顶点为O,A(x1,y1),B(x2,y2)为其上的两个动点,当OA⊥OB时,直线AB一定过定点(2p,0);反之,直线AB过定点(2p,0)时,一定有OA⊥OB,且x1x2=4p2,y1y2=-4p2.

事实上,还可以演变、引申出结论: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顶点为O,A(x1,y1),B(x2,y2)为其上的两个动点,当·=-p2时,A,B,M(p,0)三点共线;反之,直线AB过定点M(p,0)时,一定有·=-p2,且x1x2=p2,y1y2=-2p2.

在高考备考中,其他模块与圆锥曲线模块的复习一样,首先研究近些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导向,找出试题在教材中的生长点;其次,积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探究教材试题的改编,把握好教材与高考的链接,切实达到高考复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挖掘高考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