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师的藏砚史

2017-05-15 10:04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坑口歙砚端砚

记者 陈佳慧

一位医师的藏砚史

记者 陈佳慧

褚兆洪随手拿起一块砚台,就能将它的妙处一一剖析出来

在苏州城内,藏着各种各样的收藏者,玩家具的、玩字画的、玩古玩的。褚兆洪说,像他这样爱好砚台的不多,算是小众。那么,在卫生医疗界里收藏并仔细研究砚台,就是小众中的小众。

一方石品惹人醉

砚台不算是大件,见褚兆洪那天,他把精心挑选出的收藏品都带到了办公室,一字排开。各色砚台在光线下呈现出各自的质感。

砚台的世界太大,在听他讲解之前,需要先科普一下中国十大名砚,这是基础:

端砚,(分布在肇庆西江两岸的七大产区,著名的坑口都在端溪之斧柯山一带,因端砚的颜色以紫色为主,所以这里也叫紫云谷),主要坑口取自于肇庆市东南端溪之斧柯山一带,自唐代问世以来,就颇受文人学者青睐,加上石品(注:纹饰统称为石品。只有歙砚的石品也称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纷繁,地位很高,是我国石砚之首。

歙砚,在唐代因产于安徽古歙州而得名,坑口分布在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西麓之间的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等县境内,以婺源(今属江西)龙尾山石材所制最优,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爱,故在歙州设置了砚务,专理制砚事宜。

澄泥砚,创于唐、鼎于宋,产地一说在山西绛州,又一说在河南虢州,在宋代近乎绝迹,而在苏州灵岩山一代,山上的砚石质地、颜色和澄泥砚非常相似,被成为澄泥石,现在很多明清的澄泥砚,其实都是苏州的澄泥石砚。

各色砚台摆了一桌,这只是褚兆洪的部分藏品

褚兆洪用了苏东坡的话来赞美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以上是褚兆洪收藏得较多的三种砚。

此外还有洮砚、鲁砚、苴却砚、贺兰石砚、思州石砚、松花石砚台和易水砚。

玩砚,玩得是什么? 褚兆洪随手拿起一块,就能将它的妙处一一剖析出来。

“你们看这块,产于老坑,也是水坑,用手指一捂,就有了一个水印。”他捧着一块端砚道,“再听听敲击它的声音,是木头声音。端砚不全是木声,木声是很少的,但是好的端砚一定是木声。因为木声的端砚来自水沉岩,质地不一样,它是泥层一层一层积累起来的,片层不一样,只要是木声的,含水量都高,跟本身的水云母的含量都有关。”顺道分析一下结构,这也是他玩砚台的乐趣所在。

至于好的歙砚, 褚兆洪则借用了苏东坡的话来赞美它们:“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他欣赏歙砚纹理缜密,坚润如玉,磨墨无声,但除了质感,它们还有它的颜色与纹理让人沉醉,眉纹、螺纹、彩带、水波纹……(歙砚颜色以黑为主,还有黄、红、青、紫、绿)而颜色则有歙青,歙红,黄鱼子,紫云等。而在芙蓉溪水里一千年的石板所做的歙砚,皮色会像珍珠一样发白。这种美丽很是被人推崇。

而砚台的用法也有趣,在一块行囊砚歙砚两侧,褚兆洪指出了两个孔,原来古代徽州人出去做生意时,会把墨灌在里面,再用蜡封起来,还配有扣子可以挂在身上或包上。当他们需要写字的时候就把孔抠开,敲一敲,墨就出来了,颇有智慧。

褚兆洪赏砚台,用的是“四色石法”:第一个是石色,第二是石质,第三是石品(石头上的花纹),第四是石声。“四石法”也是辨别砚台坑口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过程,既丰富了收藏的乐趣,更能让他科学地归纳了不少东西,越玩越深。

以研究之心玩砚

玩得系统化,是褚兆洪收藏砚台的最大特点。在他所在卫生系统里,还有一个收藏砚台的外科医生,这位同好属于看到合眼的砚台就收藏,而褚兆洪则是按照系列按照坑口来收,慢慢去研究。这与他所从事的专业也不无关系。

褚兆洪出生山东淄博,在温州长大,15周岁去漠河当了卫生兵,1979年到了泰州防疫站,1989年来到苏州。泰州的十年间,中专底子的他去上海进修,来苏州之后,又参加成人高考,大专、本科、研究生一路读下来,是个自学成才的学霸。作为一名研究员,科学系统地分类和归纳,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

接触了砚台以后也是如此。1989年,褚兆洪随军来到苏州。一次和爱人游玩灵岩山,看到路边都是卖砚台的,三十块钱一个。后来叔叔从山东带来鲁砚,家里的砚台就慢慢多出来了。2005年,褚兆洪到平江区卫生局工作,皮市街有个名为“宜可轩”的铺子,他中午没事就去玩。那里的老板姓陆,主要经营端砚,可以说是褚兆洪遇到过的对砚台,尤其是端砚研究最深的一个人。于是,好学的褚兆洪便时不时跑去请教他,店里又有许多实物可以问。之前,褚兆洪的收藏以端砚为主,2007年开始转向歙砚。之后,他又利用网络和全国的爱好者、专家交流,累积了不少知识。

早些年, 褚兆洪采访过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石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蔡金兴。对方拿出还没雕刻过的五方石板让他辨认坑的出处。褚兆洪全都辨认对了。蔡金兴很惊讶地说,这么多年来没有人五方都说对过,后来两人成了朋友。

在网络上,褚兆洪多和四方面的人交流:首先是砚农,开采石头的人;然后砚工,雕的人对石头的性状总是很熟悉;地质学家,他们产地和石质有着科学的分析;第四个就是搞理化检验的人。

而褚兆洪本身就是搞理化检验的人,正因为如此,面对一些砚台质地和颜色的形成,褚兆洪会对砚台从分子和化学结构的角度来做一些分析,往往能得出不少结论。他甚至会做一些实验。比如端砚石品中著名的颜色天青,刚买来时的砚台秋雨乍霁,蔚蓝天际,但放置几年后蓝色没有了,成了紫中带红。古代的端砚书中没有提过这个现象,更没有人解释过这个现象。褚兆洪的假设是天青处有结晶水分子,它们或是和无机盐结合,或是和端砚里的矿物质水云母结合,出现了这个颜色,放置之后脱水颜色变了。因此他将端砚放在水中24小时,果然恢复了天青的“雨后蔚蓝”,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假设。此外,为了研究,褚兆洪还自己去寻访灵岩山的澄泥石老坑。

这些年,褚兆洪做了不少研究,除了探究端砚石品天青变色原因,还研究了端砚老坑(水岩)木声的原因,端砚金银线,洮砚黄石膘的形成,歙砚(龙尾石)最有争议的石品庙前青的广义定义,归纳了龙尾石石品等级评定表、端砚各坑口的特征和“四石”定坑法,最后还写了一本书。在这厚厚的一本册子里,记录了每一方砚台的独特之处,其中的砚铭更是点出了它们的“神韵”。

歙砚老坑庙前青(红)——《风形砚》:庙前何处觅青红,金星坑中见遗踪。

歙砚老坑 龟甲——《龟甲砚板》:黑龙扶摇铠甲落,青龟披戴眉坑出。

苏州澄泥石砚——《砚板》:灵岩西麓火烧弄,太湖东岸虾头红。

最近,他又收得一块砚台,歙砚老坑雨点金星——《山水砚》。并为它配砚铭为:“狂风肆意枫树斜,急风骤雨砚农归。”他说龙尾歙砚老坑的雨点金星,这样的石品是很难找到了。

寻得宝贝是一种快乐,分析它们是另一种乐趣,配以砚铭更是一种雅致,这位在医疗卫生条线数十年的研究员,将砚台玩得格外精致。

鲁砚临朐红丝砚《随形砚》

歙砚芙蓉溪眉纹《子石砚》

歙砚老坑庙前青(红)《风形砚》

褚兆洪的每一块砚台都有一个故事

猜你喜欢
坑口歙砚端砚
非遗传承 歙砚匠心
3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电煤购进价均小幅下降
11月上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格略降
8月下旬内蒙古动力煤价格略有下降
2020年12月中旬内蒙古动力煤坑口价格小幅上涨
荷叶形端砚赏析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浅析歙砚的发展历程与当代传承
端砚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