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拉安南小说《怦然心动》的出版价值和意义

2017-05-15 18:34刘小杏崔莹
出版广角 2017年8期
关键词:布莱斯朱莉青少年

刘小杏 崔莹

【摘 要】 德拉安南的《怦然心动》是一部描述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典范作品,叙述视角相互穿插交错,情节设置巧妙,引人入胜。这部作品的出版传递了丰富的文化、美学、教育和社会意义。

【关 键 词】《怦然心动》;成长;出版;价值;意义

【作者单位】刘小杏,河北金融学院;崔莹,河北工业大学。

《怦然心动》(Flipped)是美国儿童与青少年作家文德林·范·德拉安南的代表作之一,它被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SLJ)列为前百名儿童小说必读作品,曾获得IRA-CBC最佳童书、IRA教师选择奖,Judy Lopez 儿童文学纪念奖,加州青年读者奖章等奖项。《怦然心动》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已成为一本畅销经典小说,《芝加哥论坛报》、《图书馆对话》杂志、美国图书馆协会书评网站、《出版人周刊》等都对它赞誉极高。作品已于2010年8月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在全球上映,并在2011年被译为中文译本在国内出版,亦是好评如潮。作品对于女主人公朱莉自强自立、自尊自省的成长描述,对两家人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等方面都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德拉安南缜密的构思与细腻的文笔,令人回味,引人共鳴。

这部作品所描述的故事简单但内涵丰富,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个普通小镇。二年级时朱莉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就对布莱斯怦然心动、一见钟情,而布莱斯却对她避之不及甚至厌恶。直到八年级峰回路转,布莱斯开始发现朱莉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迷上了她。这个时候,经历“梧桐树被砍”“鸡蛋风波”“智障叔叔被嘲笑”等系列事件后的朱莉开始认清布莱斯的为人,觉得他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空洞,至此两人的矛盾达到顶峰。作品的最后两个人终于在成长中形成了同一共识,重归于好。小说以初恋为主题,以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推动力,穿插讲述了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怎么看待贫穷、怎么接纳残障的家人、怎么维护自己的自尊及怎样正确认知周围世界等成长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因此,本部作品虽有初恋的清新,但它更侧重在初恋背景下对成长所进行的深刻思考,这赋予了作品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作品的叙事技巧及人物的成长历程

本部作品从命名到收尾可谓构思巧妙,浑然一体。作品的名称为Flipped,“flipped”本意为“翻转”,亦有“入迷、发狂”之意,通读小说,可以发现题目一语双关。一是朱莉第一次看到布莱斯就怦然心动,后来布莱斯也经历成长开始痴迷朱莉。二是故事情节的翻转,紧扣题目,朱莉开始喜欢布莱斯时,布莱斯却嫌弃朱莉,唯恐避之不及;后来朱莉经历系列事件认为布莱斯只是空有其表并开始疏远他,而布莱斯却意识到了朱莉的独特魅力并转而追求朱莉。

此外,这部作品的叙述视角也别具一格,分别采用了男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视角轮流转换推进情节发展,清新自然,引人入胜。作品围绕两条主线将故事娓娓道来。第一条线索是布莱斯的感情发展和变化:从最初对朱莉的讨厌、回避,到因梧桐树被砍同情朱莉的悲伤之情,再到因扔掉朱莉的鸡蛋、嘲笑朱莉家的庭院而感到愧疚,直至最后发现朱莉的内在美并喜欢上朱莉。第二条线索是朱莉的感情变化:从最初对布莱斯的一见钟情、大胆追求,到“梧桐树被砍”“鸡蛋风波”后对布莱斯感情的淡化和反思,再到听闻布莱斯和朋友嘲笑智障叔叔的气愤和放弃,直到最终接受布莱斯的道歉与他重新开始[1]。当然,这两条主线背后也穿插交织着一些细致的人物描写,通过对朱莉家人、布莱斯父亲及外公这些人物的隐形刻画,故事更加立体丰富、曲折且令人回味悠长。

掩卷深思,我们会发现作品在平淡清新的文字下,其所塑造的个性和价值观迥然相异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令人久久萦怀,难以忘记。女主人公虽然相貌平平,但她是一个自尊自省、自强自立、果断干练的强者。她善良勇敢,乐观向上,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好,能悟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真谛,自己动手养鸡,修理庭院,虽然最初热情追求自己所爱的男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用探索和发现的眼睛去评判周围的一切,一旦触及其自尊的底线,她也能果断放弃自己的初恋。因此,她的成长成熟离不开自我反省、对他人及周围世界的探索和发现的历练。相比之下,布莱斯虽然出生于富贵家庭,但在古板刻薄、牢骚满腹的父亲的影响下变得怯懦彷徨,缺乏真诚坦率与承担责任的勇气,以至于一次次伤害了朱莉真诚的心。但幸运的是,睿智的外公指引他克服胆怯心理,直面现实,发现了朱莉的与众不同并形成了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正确认知。这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是很多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必经阶段,性格迥异的他们及其成长经历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作品的出版价值

1.文化价值

出版物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每一部文学作品的出版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价值[2]。《出版人周刊》曾这样评论《怦然心动》,“一位会令孩子们疯狂喜爱的魅力超群的女主角,两个叙述者之间富有吸引力的互动,一个能引发共鸣的结局,这本小说有着远超于构成它的文字的意义”。事实上,这部作品除了精彩、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有着不凡的文化价值。

其一,《怦然心动》的出版展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小镇居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念——淳朴的生活和正向得体的教育有机统一。朱莉的家庭生活拮据,父母二人努力工作为孩子们创造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以保障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对于朱莉的早恋,父亲没有横加干涉,而是以富有哲理的话语对其加以引导和温情关怀。对于朱莉哥哥们酷爱音乐而不想上大学的做法,父母表现出的是对孩子们有音乐天赋的自豪和对其兴趣的尊重。对于学校的实践项目,父母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并鼓励孩子动手探索。另外,综观朱莉和布莱斯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出,美国家庭从小就注重对孩子劳动观念的培养,喂鸡、整理庭院都是孩子应该承担的分内之事。这些细节正是美国儿童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独立个性、责任感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原始溯源,同时作品所传递的文化理念——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要比物质财富更能给孩子输送无限正能量,这也是当代中国家庭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其二,这部作品呈现了双人交替叙事方法和象征表现手法的独特风采。作者德拉安南在叙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时,将同样的相遇、同一件事情分别以男女双方的视角推进,两人意识上的巨大反差通过各自的叙述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叙事方法的独到之处就是它能深深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不至于给读者造成理解困惑。同时,这种意识上的反差和对比,诸如朱莉的怦然心动在布莱斯眼中就是恐惧,朱莉的热心帮助在布莱斯看来就是不识趣的打扰,以及布莱斯趁家人不注意提前在门口拦下朱莉送来的鸡蛋被朱莉视为迫切的等待,布莱斯对朱莉的厌恶和逃避却被朱莉认为是内向和害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时眼睛看到的事情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许和别人眼中的事实截然相反[3]。从而间接揭示出我们不仅需要用眼睛,更需要用心去看问题这一深层认知意义。这部作品的另一亮点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德拉安南笔下的梧桐树不仅象征着朱莉的成长乐园,同时它也代表着一种精神高度,也是朱莉和布莱斯关系发展的见证。这一事物横贯全篇,首尾统一,缔造了小说《怦然心动》的完整和成功。不同家庭对梧桐树的不同看法以及朱莉在梧桐树上看到的自然美景及其对周围世界的思考,带给我们回归自然的享受和冷静思考的淡然,这些也使得本部作品成为爱情小说的优秀典范。

其三,《怦然心动》于2010年8月被拍摄成同名电影并在各大影院公开上映,创造了巨大的文化产业价值,并促进了小说的畅销和推广。影片以男女主人公各自心理变化和内心独白作为两条主线,相互穿插交错,成功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青春形象,并以电影所特有的技术和效果展示了青少年初恋、青春期成长以及在成长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并寻找自我的过程,勾起了人们对自己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及对初恋和成长的无限缅怀,其在儿童教育上所折射出来的超前的人文关怀和美式价值观也不禁让人们感慨沉思、深入学习[4]。

2.美学价值和哲学意义

《怦然心动》这部小说的出版,除了不菲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其美学价值也不同凡响,它在启迪人们认知事物和提升美感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

其一,朱莉父亲在引导迷茫的初恋女儿时讲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哲理话语,它也開阔了我们审视周围人或事物的视野。“单独的草地、牛羊、野花和太阳只是一个个平凡的个体,但将它们放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自然界的事物如此,同理人也符合这一规律,有些人只不过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徒有其表的绣花枕头,但有些人却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令人称颂的正人君子。因此,我们在看待或评价周围世界时,不要只注重部分亮点,更要关注其整体表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睿智并使自己的认知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其二,布莱斯外公关于内在和外在的辩证关系论述同样鞭辟入里,对事物的分析入木三分。“有些人平庸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是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她让你觉得你以前遇到过的所有人都只是浮云。”这些话语给予了布莱斯莫大的启发,并扭转了他对朱莉及其家人的看法。作者分别通过对人物、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对比印证了内在美的独特魅力和实际价值。这是对注重外在物质财富而轻视内在精神内涵的现实世界的一个正确导向和有力回击,也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迷途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的空间,哲学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怦然心动》这部小说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纯美早恋故事,不同于现代的通俗恋爱小说,它温暖、阳光,让花样年华的青少年体验到初恋的青涩美好,也让青春已逝的中老年朋友们重温青春岁月的欢喜忧愁,不可否认这种清新脱俗的“萌文化”逆袭带给人们无限美的享受。

3.社会价值

作为儿童与青少年的必读书籍,这部小说故事内涵丰富、充满温暖的正能量,它所折射出来的青少年成长启示、人性美、家庭教育、女性意识等社会层面也深深感染着读者,赋予了其广泛的社会价值。

德拉安南笔下的朱莉充满了人性的闪光点,面对爱情,感性与理性共存,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挚爱,但也不是一味地盲目崇拜,而是在不断审视自己的感情,维护自己的自尊,不断地思索和反省自我;面对生活,享受与思索并重,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体悟怎样才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真谛;面对家庭,热爱与责任相融,她积极向上,用乐观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虽然布莱斯在家庭环境和父亲的影响下形成了优柔寡断、懦弱彷徨的个性,但最终在睿智外公的引领下成长为一个敢做敢当的人。朱莉和布莱斯的成长,对于改变当前感性、冲动的青少年的理性思考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品另一个暖心的画面就是对家人相亲相爱的描述,朱莉父母对家人的关爱、父亲对智障弟弟的悉心照顾以及朱莉的善良和对家人的热爱,彰显了家人的责任感及血浓于水的亲情,弘扬了和谐的社会风尚,衬托了朱莉及其家人崇高的人性美,同时给读者传递了令人向往的人文关怀和无比温暖的社会正能量。正因为朱莉和布莱斯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两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价值观也迥然不同。显而易见,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人格塑造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当前国内的家庭子女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此外,本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也呼唤着女性的觉醒。在我国,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需要保护,需要疼爱。而美国不同,从《乱世佳人》到《走出非洲》,颂扬的都是敢于承担责任、自强自立、能够独当一面的女性。作品中朱莉也是这么一个角色,她勤劳勇敢、善良大方、自尊自立。毫无疑问,这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女性从小克服柔弱个性、养成自强自立的意识、逐渐摒弃社会上对女性的歧视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作品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怦然心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对青少年初恋与成长主题的细腻描写和巧妙构思,还在于它是一部反映家庭教育题材的经典之作。它的出版传递了深远的文化、美学、教育和社会意义,对国内读者来说,作品所折射出的美式家庭教育观对于中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尤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其一,從宏观角度来看,作品深刻反映出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重大。家人之间互相关爱,其乐融融,父母的责任感和包容心以及理性处事方式都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从朱莉和布莱斯的形象对比上可以窥见一斑。因此,中国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积极正向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其二,美国家庭将孩子视为平等个体、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在美国,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子女谈论早恋话题以及子女需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等,这些都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反观大部分中国家庭,父母的权威意识很强,往往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学习至上,基本与劳动隔离,从而造成孩子走向社会后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的尴尬局面。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国父母可以借鉴美式育儿方式,尊重孩子,民主施教,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三,从朱莉通过小鸡孵化项目一举夺冠的情节介绍上可以看出,美国父母和学校注重鼓励孩子动手实践,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国内青少年及大学生创新能力较差这一不争的事实警示着中国父母和学校:是否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怦然心动》的出版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其故事情节所带给读者的阅读享受,它为青少年提供了正面的成长案例,为中国家庭展示了积极正向的家庭教育观,为社会弘扬了人性美和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唤醒了女性的独立自强意识,并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启迪和改变着人们的处事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因此,这部小说被列为青少年必读作品当之无愧,这样的优秀作品也值得我们推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林刚,吴益如. 电影《怦然心动》的叙事学分析[J].电影评介,2013(17).

[2]何倩. 浅谈小说《金翅雀》的出版价值和意义[J].出版广角,2016(22):86-88.

[3]搜狐网. 不一样的心动——从不同的角度看《怦然心动》[EB/OL]. http:// mt.sohu.com/20160101/n433225318.shtml.

[4]葛武生. 让灵魂中的梧桐树长青——美国影片《怦然心动》的教育启示[J]. 师道·情智,2013(10).

猜你喜欢
布莱斯朱莉青少年
乐游布莱斯峡谷
青少年发明家
从《怦然心动》看青春期恋爱和成长
一颗水晶球
铁母鸡
布莱斯峡谷岩柱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