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之性难高升 生花妙笔留经典

2017-05-15 10:53陆杨
时尚北京 2016年9期
关键词:会试汤显祖万历

陆杨

2016年,是莎士比亚去世400周年,也是一位东方剧作家去世400周年,他就是晚年白号茧翁的汤显祖。莎翁和茧翁,前者自然影响大得多,不过,茧翁最佳作品《牡丹亭》,却与莎翁名著《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有着相当高的结构平行度。有专家考证,《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杜丽娘话本和流传在江西南安大庾的女魂恋人故事创作的。而舞台上最常扮演的昆曲剧目《牡丹亭》,更是几百年来传唱不休。

汤显祖

(1550年1616年),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坎坷的功名之路

《明史》说汤显祖“少善属文,有時名”。他出生书香门第,是当时江西临川的文坛名门。汤显祖承袭四代习文家风,5岁进书,12岁能诗,13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在他21岁时,以排名第八的成绩高中举人,被誉为“临川才子”。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这种性格作风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交往密切,也使他推重海瑞和徐渭这样“耿介”之人。《明史》中记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这评语颇能概括其生平。这样的性格在讲究考学的明代,也就注定会有坎坷的功名之路。

明隆庆五年(1571年),汤显祖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考场在如今建国门内贡院东街、西衔一带的顺天府贡院。由于榜上无名,他回乡后又苦读三年,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仍名落孙山。

当时的明代科举制度已经腐败,考试成了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运气不好,遇见了张居正。当时朝廷首辅张居正把持科场,其二儿子张嗣修也在这一科里参加考试。张居正久闻汤显祖之名,便派堂弟约见汤显祖和安徽宣城举人沈懋学,希望他们对张嗣修多加关照,并允诺让汤、沈考取前三名。但被汤显祖拒绝,而沈懋学则愿意相助。会试放榜时,汤显祖名落孙山,抱憾而归。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进京参加会试,偏偏又赶上张居正的三儿子张懋修也在这一科里,这一次汤显祖又榜上无名。

汤显祖不但有骨气,还有毅力,三年后再次赶考。这一次已经34岁的汤显祖终于金榜题名,前提却是,前一年,张居正因病而亡。张居正死后,张四维、申时行相继为相,由于之前两次跟张居正硬扛,汤显祖此时的名声已是如日中天。他们也曾许以翰林拉拢汤显祖入幕,汤显祖都拒绝了。布满荆棘的仕途从此开始。

消失的西裱褙胡同

据《汤显祖诗文集·问棘邮草》记载,汤显祖五度进京会试,均住在西裱褙胡同。第五次参加会试得中后,他在礼部“观政”,期间也住在西裱褙胡同。就是后来到外地任职,每次进京,他同样是把西裱褙胡同作为居所。

西裱褙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长安街南侧,隔长安街与全国妇联大楼相望。明代时,西裱褙胡同与附近的东裱褙胡同,统称“表背胡同”。因胡同靠近贡院考场,买卖字画者甚多,所以从事裱褙者也多,故称。清乾隆时,将“表背”二字改为“裱褙”;宣统时,裱褙胡同以闹市口为界,始分东西。明清时期,胡同里旅店较多,秀才们进京应试时,多集中投宿在这一带的“连升店”里。所谓“连升店”,不过是店家为了迎合举子们的心理,寓意“连升三级”而取的名字。

据说汤显祖当年住在西裱褙胡同中部路北一家“连升店”。第四次进京会试时,有一位来自山东济宁的举子与他同住一室。这位举子已年近五旬,是第三次进京会试。因为三次落第,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吃不喝,要寻短见。汤显祖多番劝导,且说自己已是四次落榜,三年以后还要再考,只要锲而不舍,终有所成。老举子被他说服,消除了轻生的念头,打点行囊回了山东,临行前还与汤显祖相约,三年以后京城贡院里见。

充满荆棘的仕途

明代考中进士的人,在正式任官之前有个“观政”阶段,目的是习练政务,期限一般为三个月,期满后或补选京官,或到外省任职。而汤显祖被安排在礼部“观政”了近一年时间。

赋闲期间,汤显祖遍游京畿名山胜水。因他对佛教多有研究,所以寻访了西山一带的众多寺院。据传,万历年间香山寿安禅林(今卧佛寺)住持慧远法师与汤显祖是同乡,对佛经研究颇深,汤显祖在京期间,多次前去拜访。此外,他还游览过浑河(今永定河),并到丰台草桥一带观赏牡丹、芍药,其代表作《牡丹亭》之名便缘于他春日到丰台观赏牡丹有感而得。

万历十二年(1584年),汤显祖以七品官职被派往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代南京官署只是安置官员的地方,没有实际的政务。

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结果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除了实施一系列民生善政之外,汤显祖还做过一件很轰动政坛的事——纵囚观灯。历史上最有名的纵囚典故,就是唐太宗纵囚390多人,让他们回家看望家人后自动归牢。但是作为一个基层地方官吏,敢这样做,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仅仅五年的县令生涯,就让汤显祖在遂昌一地有显名,足可见其施政才干。在这期间,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春到北京述职。据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赴京,仍暂居在西裱褙胡同的“连升店”里。

但汤显祖最终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愤而弃官归乡。三年后,朝臣以“浮噪”之名,将他的官籍削除。

这种傲骨和高洁,几乎贯穿了汤显祖的一生,他仕途的不顺、晚年的困顿乃至戏曲成就的辉煌,都与之有关。

古代的“疯狂”粉丝

1598年,年近半百的汤显祖弃官而归,完成了《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这是汤显祖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戏剧中一部伟大的作品。之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相继问世,合称“临川四梦”。“临川四梦”一问世,轰动明末剧坛。

汤显祖本人也为此自豪:“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于》”。时人沈德符的《顾曲杂言》即指出:“《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不少人为故事中的痴隋男女伤心流泪,成为最早一批“汤粉”。“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自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一名叫冯小青的女子读《牡丹亭》感伤而亡作绝命诗。传说杭州女伶商小玲也因爱情上受压抑,演出《牡丹亭》中“寻梦”一出戏时巷隋激动,卒于台上。

而最为出名的粉丝非俞二娘莫属。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记载:“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大意是,俞二娘在读了《牡丹亭》之后,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作了许多批注,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运也像杜丽娘一样,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断肠而死”。临终前从松开的纤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戏本。

汤显祖得知消息后,还挥笔写下了《哭娄江女子二首》:“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存心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长安街的拓宽改造,西裱褙胡同只剩下少数单体的文化遗存,不能称其为一条胡同了。在高楼大厦之间寻迹,车流滚滚的长安街南侧坐落着_座略显突兀的四合院。走到面前,看到门牌号为西裱褙胡同23号。此地为于谦故居,门匾书“于忠肃公祠”,俗称于谦祠。回来的路上,落日余晖投射在大厦的玻璃幕墙和四合院的清水砖墙上,似乎在迎接着一个新的美丽的北京夜晚。

猜你喜欢
会试汤显祖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日本藏万历世德堂刊传奇《水浒记》考述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