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私家园林空间转换量化研究1

2017-05-15 01:58胡超文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私家园林视线句法

胡超文

空间句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比尔·希列尔教授提出的一种基于拓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1],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城市的空间分析,后来这种方法被引入到园林研究中,也产生了一些成果.例如孙鹏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深入分析了运用空间句法时建构模型需要注意的问题[2];陈烨探讨了Depthmap软件在园林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3];徐雷运用凸空间法在可达性、可视性以及空间配置三个层面研究了苏州古典园林艺圃的特质[4];华南理工大学蔡倩仪研究了清晖园的空间特色[5].总体而言,当前空间句法在园林领域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江南地区,岭南园林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岭南传统私家园林具有不同于江南传统私家园林的空间特征,因此,有针对性地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明清岭南四大私家园林之一的东莞可园作为案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来研究岭南园林的空间转换.

1 研究对象说明

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是岭南传统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可园的主人名叫张敬修,少有大志,二十三岁进入官场,常年身在军营,驰骋沙场,任职于广西、江西各地,后回乡修筑可园.由于主人性好文墨,也精通琴棋书画,于是在可园建成之后广邀文人雅士在此吟月赏风,更有岭南画师居巢、居廉在此客居十年,创造了撞水、撞粉画法,使可园成为近代中国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

可园的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占地2204平方米,面积虽不大,但亭台楼阁、厅堂轩榭、山水廊桥,一应俱全,种类丰富.园中建筑沿用地边线布置,形成“连房广厦”的外封闭内开放的庭园空间.根据功能,可园大致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东南角的门厅建筑群,它以门厅为中心,包括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等,是接待客人和人流进出的枢纽;第二个部分是西部楼阁群,包括邀山阁、可轩、双清室、厨房和仆人室,是款宴休闲、纳凉消暑、眺望抒怀的场所;第三个是北部厅堂群,包括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观鱼簃、钓鱼台、可亭等,其中可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红砂岩石柱四根,敞厅设门罩,气派不凡;临湖设有游廊,取名“博溪渔隐”,是主人和宾客居住、读书、吟诗、绘画、琴乐、游览的地方.这些建筑群和周边的半边环碧廊围合成中央庭院,庭院的西南种有岭南佳果荔枝、龙眼等,还构筑有曲池和湛明桥,东北片平面方整,有假山涵月、滋树台、花之径等景点[6].

图1 东莞可园平面图

图2 可园内的景观及建筑

图3 可园的院落空间

2 空间转换的层次

空间转换,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通层面,即人沿着路径在各个景点或建筑之间的转换,属于基础性的路径转换或称交通转换;二是视觉层面,即视野在游园过程中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转变,可称之为视觉转换,这种转换是由路径转换和景点吸引力两者共同影响形成的.

2.1 视线与路径的偏离

在空间分析当中,视线可及与交通可达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人通过路径到达目标,人的脚步在路径线上移动,但人的视线却可以到处游走.然而,受限于人眼在脑袋上的位置和头颅自身有限的旋转机能,如果脚步不动,那么视野将不能360度地自由改变,随意选择观察对象,这就意味着人的视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限于脚步方向,即路径方向,因此视线受路径影响.举例来讲,要去一个地方,我们会随着路径走,但是由于路径前方以及两侧景色的吸引,导致我们的眼睛忍不住会转去关注风景,这样视线方向就与路径方向发生了偏移,如果这种偏移较多,就代表着周边景色的吸引力就越强.因此可以认为,脚步或称路径是功能性选择或者交通性选择,而眼睛或称视线则是美学选择或者注意力选择.大部分时候,视线与路径都是偏离的,因为我们不会完全盯着路走,但是整体来看,路径与视线的偏离度是有限的.

Akkelies Van Nes曾举了个公园的例子来分析人的视域[7],如图4左侧所示.倘若公园基地环境有所调整,中央有一条河流,如图4右侧所示,那么,人的视域完全没有变化,但是交通路径却变化了,警察如果要过去抓小偷,恐怕就得绕行了.如果河流左侧没有桥,那视域还是没有变化,但其交通状况恐怕更糟.因此,看得到(视线层面)不一定能过得去(路径层面).

图4 增加河流与桥梁引起的深度值变化

所以视觉代表了信息的接收,但路径或者说“可达”代表的是空间功能(使用)上的联系,我们暂称之为理性联系,与之对应,视觉则属于感性联系.那么理性联系(路径)与感性联系(视线)彼此之间能否互相影响?具体地说,就是视觉能不能产生功能上的力量?答案是肯定的!仍以本例来讲,警察不能过河去抓捕小偷,但是他看到了,就可以电话通知河对岸的同事帮忙去抓捕;或者警察看到河对岸有人正在实施犯罪行为,而他带了手枪,也是可以隔着河流进行射击的,所以眼睛获得的信息,同样具有实际意义,但是从日常生活的体验来说,视线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媒介发挥作用.因此,在空间句法的分析当中,需要将可视与可行的范围分别绘制出来,然后进行计算分析.

2.2 路径转换

根据前文所述,人在行进当中是根据视线获得的信息来找寻目标和指导移动,但是其运动的轨迹却是由脚下的道路决定,有时脚下的路直线连接目标,有时却未必.岭南园林当中,多数情况下在人与目标之间存在着障碍物,可能是水池,也可能是花台、苗圃,或者是假山,甚至是建筑,总之人不一定能沿直线走过去.因此,要到达目标,人必须“找”路,这种“找”路的过程,实为路径转换角度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路径转换次数来分析空间元素之间的关联,但是实际上,除了转换次数之外,路径的长短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感受,但是由于私家园林毕竟没有像城市那样的巨大尺度,游园行为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在园林研究中路径长度造成的影响暂且忽略.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较高,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加重其病情,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治疗已形成一整套特定的模式,传统常规护理因其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灵活性较差等因素,不利患者预的后恢复[2-3]。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按照对病情的监测、治疗及护理等顺序,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对促进预后恢复、改善其术后状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给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旨在分析其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2.3 视觉转换

视觉转换的研究对于空间分析应该更有价值,由于景点之间的吸引力和路径上的不断调整,视觉转换得以实现,而且,路径转换的频率影响着视觉转换的频率,路径转换越频繁,视觉转换也会越频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通过频繁的路径转换创造了高频的视觉转换,而在视觉层面上看到的内容则是景点营造的关键.因此,如果说游园是一种“阅读行为”,那中国传统园林正是通过不断的视觉转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来丰富“叙事内容”,延长“阅读时间”,以利于“阅读者”深刻理解园林的主题和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主要选取空间句法中的深度运算功能,来分析院落中的假山、植物、花台等景观要素的布置对空间转换次数带来的影响,并辅之以其他指标说明岭南传统私家园林的空间特质.

3 模型建构与研究思路

在园林的空间分析当中,虽然建筑也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元素,但建筑单体的特征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些研究在各地的民居分析当中已经非常丰富.私家园林跟普通民居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独特、丰富、趣味、多变的院落空间,因此由建筑及连廊所围合而成的庭院应成为我们研究的核心,它包括了路径、假山、水池、植栽、花台和硬质的活动场地等要素.

在运用句法变量分析空间时,最初的模型建构往往就已经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成效,因此,引入系统观念科学合理地建构模型是研究的前提.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将研究模型分成两个类别,可行层与可视层.可行层是指人可以行走移动,脚步所能到达的区域,包括了室内室外的硬质地面;可视层是指距离地面160cm高的水平断面层.可行层又分为有庭院的可行层和虚拟的无庭院(硬质地面)的可行层两种;可视层也分为有庭院的可视层和虚拟的无庭院(硬质地面)的可视层,从而形成三种对比:第一,比较两种可行层中主要空间的visual step depth值来分析庭院的布置对园林内部交通可达性造成的影响;第二,比较两种可视层的visual step depth值来分析庭院的布置对视线可及性的影响;第三,比较有庭院的可行层和有庭院的可视层的visual integration值来分析园林内部视线可及性与交通可达性之间的关联,并说明其空间特征.

在资料的处理上,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搜集绘制相关的空间底图,然后再进行修正,主要用到了AutoCAD和UCL Depthmap两种软件,前者用于建模,后者用于空间句法的运算.

4 可园的空间转换量化分析

4.1 可行层与可视层的空间整合度对比

图5 可行层的整合度

图6 可视层的整合度

在可行层当中,如图5所示,整合度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曲池和滋树台之间的花之径上,以及壶中天的入口处,说明这两处的空间交通可达性比较好,尤其是擘红小榭向北出来之后的曲池沿岸,其交通可达性是最强的,说明在空间联系上,花之径区域非常重要,处在连接庭院东北和西南的关键位置.

在可视层当中,如图6所示,整合度较高的区域变得更大,集中分布在庭院中部,说明相对于交通可达性,视线可及的范围有所扩展;但整合度最高的区域仍在曲池、滋树台、壶中天附近,与可行层具有比较高的重叠率,这说明可园在空间营造上交通可达与视线可及的范围比较一致,具有明显的功能性特质.

而对于建筑群而言,在可行层当中,由于门厅建筑群和西南楼阁群外部空间相对狭小,因而整合度普遍较低,而壶中天和可堂明显要高一些,说明可园在交通组织上,有主动引导宾客前往可堂以及与壶中天紧密相连的可湖的意图.这一点在可视层当中也较为明显,可堂区域的整合度较其它两个建筑群要高.因此,从园林的整体规划布局来说,应该是以可堂为中心进行设计的.

4.2 两种可行层的空间深度值对比

图7 无院落的可行层深度值

在这类比较中,我们主要利用庭院空间的布置与否来分析建筑群之间的交通可达性,因此,特定空间之间的深度值具有较强的意义.我们选择从可园大门处(图中黄点)到湖边的雏月池馆和主体建筑可堂之间的深度值作为分析的对象.

在虚拟的无庭院景观元素(仅为硬质铺地)的可行层当中,如图7所示,从可园大门到雏月池馆的步深为3,到达可堂门口的步深也为3;而在现实的有庭院景观元素的可行层当中,如图8所示,从可园大门到雏月池馆的步深为3,到达可堂门口的步深为4,这充分说明庭院的布置并没有极大地增加景点之间交通上的深度,意味着庭院的布局设计并没有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群之间的交通可达性.

图8 有院落的可行层深度值

4.3 两种可视层的空间深度值对比

图9 无院落的可视层深度值

图10 有院落的可视层深度值

在这项对比中,我们主要分析庭院空间的布置与否对视线可及带来的影响,同样利用特定空间之间的深度值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我们也选择从可园大门处(图中黄点)到湖边的雏月池馆和主体建筑可堂之间的深度值作为分析的对象.

在虚拟的无庭院景观元素(仅为硬质铺地)的可视层当中,如图9所示,从可园大门到雏月池馆的步深为2,到达可堂门口的步深也为2;而在现实的有庭院景观元素的可视层当中,如图10所示,从可园大门到雏月池馆的步深为2,到达可堂门口的步深也为2,这充分说明庭院的布置并没有加大景点之间可视深度,也并没有极大地影响建筑群之间的视线可及性.事实上,仔细比较这两张图,除了可堂门前的假山涵月景点造成了一部分视线遮挡,它们之间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别.

根据前文的对比可知,在庭院当中布置了小桥、流水、假山、植栽、花台等元素之后,景点之间的视线可及性并没有多少变化,分析可知应该是岭南园林的庭院景观更多地倾向于选择低矮的灌木、花台或者高大乔木,而能阻挡视线的假山等所占比例较小,这样在人视高度并没有形成较大的遮挡,保留了广阔的视线可及范围,形成疏朗通透的视觉效果,营造了较为开阔的园林空间;而且主要建筑之间的交通可达性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可园的庭院设计在增强了景观丰富性的同时,并没有极大地影响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同时视线可及性与交通可达性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明显体现出岭南园林空间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特征.

5 研究结论及体会

通过上述岭南传统私家园林空间转换的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岭南传统私家园林虽然如同江南私家园林一样,也是布满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花木,但组织方式却有差别,不像江南园林含蓄内敛,而是清新旷达、素朴生动,给人开朗、明快、简捷、欢快的感觉,其空间塑造在创设良好视觉景观的同时,却也追求功能单元的利用效率、优化庭院路径设计、强化建筑群体之间的关联,表现出明显的实用性特质;又由于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多风,因此硬质铺地较多,且形成了事实上的互相连接的“小型广场”,极大地扩展了可行的方向,并组织了更大范围内的空间元素,提升了内部景点的可达性,发挥出重要的交通作用.

同时通过项目研究,研究者对空间句法理论在园林当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第一,分析模型的建构非常重要,它关乎到研究的最终成效,因此,应该树立系统论的观点,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有层次分类别地科学合理地构建模型;此外,模型的建构方式还需要探讨.例如构建可行层时,有些道路边线实际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标高相同,或者彼此可以人为地无障碍跨越,因此没有在可行层中体现出来,但是在传统社会,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的礼仪规则,这种“斜跨式的抄小路”现象是否存在,需要分析.

第二,在园林空间转换的量化分析中,对于更大范围内的借景,空间句法理论尚不具备较强的解释力,例如可亭的视野问题.因为在可亭看到的大多是园林以外的景色,如可园外面的湖水和树木等,这种情况也包括园林内部的观景点,它们也有向外借景的情况,但是在空间句法理论的分析中,却无法科学合理地确定借景的边界,如果扩大可视面积,则系统会重新计算各网格元素指标值,可能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第三,在中国的传统园林当中,有许多极具特色的构件,如挂落、屏风、漏窗、空窗等等,这些构件对视线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屏风,其开合与视线穿透无疑密切相关;还有窗户的问题,因为窗户首先形式是多样的,除了普通窗户之外,还有漏窗和空窗,漏窗本身即为某种造型或图案,可以一定程度地采光,但是视线穿透性非常弱,尤其是在距离较远的地方,根本看不到窗后的景色,而空窗虽可以看透一些窗后的景色,但是,由于空窗面积也不大,所以这个“框中画”在视野中的占比也是比较小的;还有一些窗户能透光但不透景,另外,窗户多是活动构件,其开启和关闭由人主观控制,在不同状态下,分析结果会存在巨大差异,这些都对空间分析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空间句法理论发展应用到今天,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成效显着,但是它毕竟建立在拓扑学的基石之上,进行的是纯粹数学层面上的推理,忽视了空间单元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在应用到具体学科领域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未来句法理论在空间上的研究,应从对整体性指标的关注转向对建筑组团、建筑单体和他们彼此之间关联的分析,也就是从整体转向个体,从全面转向局部.

参考文献:

[1]HILLIER B,HANSON J.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孙鹏.空间句法理论与传统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比解读——承德避暑山庄空间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陈烨.Depthmap软件在园林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87-89.

[4]徐雷.艺圃空间量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5]蔡倩仪.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顺德清晖园空间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6]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AKKELIES V N.The One and Two Dimensional Isovists Analyses in Space Syntax[M]∥ In Steffen Nijhuis,Ron Van Lammeren,Frank van der Hoeven(Eds.).Exploring the Visual Landscape:Advances in Physiognomic Landscape Research in the Netherlands(pp.163-183).TU Delft.2011.

猜你喜欢
私家园林视线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北京老城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中国园林前世今生
当代视线
雨天戴偏光太阳镜 视线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