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出海”,历史是看点

2017-05-16 08:52邢晓婧
环球时报 2017-05-16
关键词:出海认知度长城

本报记者 邢晓婧

截至14日,由陆川执导的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右图)北美票房累计1232万美元——不但超越该片在中国的票房纪录,还成为北美自然类纪录片影史票房第8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末代皇帝》《霸王别姬》《西游记》等包含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成为海外民众认知中国的光影教科书。今年年初,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在争议声中收获3.3亿美元全球票房。随着中国影视作品加快扬帆出海的步伐,观众日益国际化,如何满足国际化观众的需求,是急需探讨的课题。近日,《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起并执行了“中国影视作品海外认知度”调查,以美国民众为典型代表,探究海外民众对中国影视作品的了解情况。本次调查的数据采集方式为美国在线样本库,通过邮件邀约的方式进行收集数据。调查为期7天,共收回美国有效问卷1060份。

1.近四成美国民众听说过电影《长城》

此次调查为受访者提供了9部中国影视作品,分别为电影《长城》《叶问3》,电视剧《西游记》《甄嬛传》《人民的名义》

《琅琊榜》,以及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36.0%) 的美国受访者听说过由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认知度最高;陆川执导的《我们诞生在中国》排名第二(15.5%);《叶问3》排名第三12.8%)。其他选择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西游记》(10.8%);《舌尖上的中国》(9.0% ) ;《甄嬛传》(7.1%);《航拍中国》(6.1%);《人民的名义》(3.9%) 和《琅琊榜》(2.8%)。此外,48.2%的受访者表示“对中国影视作品不熟悉”(如图)。

为何《长城》的认知度和观影比例最高?影评人鸿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长城》虽然是由中国导演执导的以中国为背景的电影,但其使用的是北美的制作团队,主演也是美国影星马特·达蒙,因此该片在美国的认知度和观影比例最高合情合理。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张冲认为,《长城》认知度较高除了有马特·达蒙的加盟,还有类型元素、“中国第一部魔兽片”的海外宣传及魔兽类型片在西方热映的营销基础。另外,中国动作片或武打片早已形成一个稳固的美国观片基础,也是《叶问3》认知度较高的原因,“但最有利的是中国元素的吸引——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牵动和吸引着美国人的注意力,这是最重要的元素”。

在观影比例中,看过《长城》的美国受访者人数同样接近四成(38.1%),排名首位;15.5%的受访者看过《叶问3》,排名第二;《我们诞生在中国》排名第三(12.6%)。此外,31.0%的美国受访者表示“以往没有看过任何中国影视作品”。

为何在国内人气口碑爆棚的《甄嬛传》《琅琊榜》等电视剧在国外的认知度不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佳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美两国在电视剧的制作方面不是一套逻辑:“《甄嬛传》和《琅琊榜》这种作品在美国能有些知名度已经很不错了。这类题材的电视剧更接近中国网络文学的逻辑,也更贴近中国青年的欣赏习惯,说明美国观众对于中国新兴的影视题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2.功夫片不再是观影首选

有趣的是,当问及“您喜欢或希望收看哪些类型的中国影视作品”时,“历史类”题材以41.6%的选择率排名第一;“纪录片”以40.8%位列第二;“动作类”排名第三,选择比例为40.0%,其他选项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功夫类”(33.7%)、“中国戏剧类”(16.2%)、“文艺类”(16.1%)、“科幻类”(14.3%)、“中国现实类”(14.3%)、“中国动漫类”(13.6%)和“悬疑类”(9.1%)。

鸿水认为,无论是动作类还是功夫类,好莱坞这些类型的电影都已太成熟,这些片子对于美国观众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这使得他们在观看外国影片的时候,往往希望换个口味,比如通过历史类题材了解中国。孙佳山认为,电影本身对于中国来说算是“比较新的发明”,中国比较擅长的几种影视剧类型就是清宫剧、谍战剧,以及家庭伦理剧。谍战剧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传播有限;家庭伦理剧过于复杂,美国观众看不懂;所以中国可以对外提供的剧集类型多为包括清宫剧在内的历史类题材,这种类型更易被美国观众接受,从商业角度看也更容易成功。

张冲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诞生在中国》类似BBC的纪录片,对中国更深远的自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记录与介绍,满足了西方对他者文化猎奇的观影需要,同时因为影片制作精良,异域风光与珍奇动物成为两大看点。这也是“纪录片”能位列第二的原因之一。▲

3.为什么有人对中国影视“不感冒”

在问及“您对中国影视作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感兴趣吗”时,超六成(63.5%)的美国受访者表示“感兴趣”,其中选择“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18.5%和45.0%。表示“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美国受访者人数分别为22.5%和14.1%。由此可见,大多数美国受访者对中国影视作品感兴趣。

对中国影视作品“不感冒”的原因是什么?超六成(62.4%)受访者表示“对内容不感兴趣”。其次为“平时收看不到中国影视作品”(24.2%)和“中国影视作品的制作字幕翻译水平差”(20.1%)。“中国影视作品的配音质量差”以16.1%的选择比例排名第四,其余选项选择比例不足15%。

孙佳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外国观众对中国影视作品“不感冒”很正常。他提出一个问题——做“二流的好莱坞”还是做“一流的自己”?显而易见,做“二流的好莱坞”是没有意义的,保持中国特色对海外传播至关重要。对此张冲认为,中美观众对于“一流作品”的认同标准不一样,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影视剧的叙事技巧、叙事策略有待提高。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影评人鸿水认为,中国制作方容易走上一条偏离的路,即效仿好莱坞、拍摄“可能容易受到外国观众喜欢”的电影,“这样的效果反而不佳,实际上中国特色浓厚的作品在国际上比较容易得到关注”。鸿水举例称,就好比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就是希望看到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景观,并非“小纽约”“小巴黎”。

鸿水对中国影视剧走向海外保持乐观。“中国海外传播的一大优势是巨大的市场容量。中国大银幕数量已全球第一,电影市场也成为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受到的关注度高了,可能性和机会也随之增长,对中国影视剧输出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大部分美国民众近年观影中都接触过中国元素。当被问及“您最近几年看过的影视作品中,是否含有一些中国元素”时,近六成(59.3%)受访者表示“含有”,其中选择“经常有/很多”和“会有一些”的比例分别为13.4%和45.9%。此外,25.2%的美国受访者表示“有,但是很少”,仅有15.5%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

猜你喜欢
出海认知度长城
护士对卫生经济学评价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长城,长城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