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国家优质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5-16 19:30赵铭赵华
化学教与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考建设

赵铭 赵华

摘要:教育部提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作为重点工程,解决了硬件和资源之间的互通问题。当前,“晒课”项目已实现了“一个转变”和“两个推动”。“晒课”工作整体推进了教师课堂研究水平,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与信息技术融合层次较低和学科本身的研究不足等。文章对部级优课的地域、学科、教材版本分布进行分析,优势地区、强势教材占有较大比重。对“晒课”本身、“晒课”内容、信息技术融合、资源建设和使用以及未来“晒课”工作提出五点建议。

关键词:一师一优课;国家优质资源库;建设;晒课;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06-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02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思路主要有两点,一是体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战略,即教育部提出的“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二是进一步在“三通两平台”基础上继续发展,即进一步落实刘延东副总理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落实从硬件到平台,从平台到资源建设,从优质资源到教学服务,自2014年起,由教育部基教二司和中央电教馆共同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这个项目的含义是: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因此,也称这个项目为“晒课”[1]。项目的目的是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

截止到今年11月,两年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晒课”7374620节,2015-2016年度“晒课”4326380节[3],基本覆盖国标所有学科、所有版本、所有章节。经过专家网络评审,产生部级优课5万多节,其中2016年评出优课27570节。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活动短时间内参与人数接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半数,提供了那么多鲜活的、原汁原味的案例,这恐怕在全世界绝无仅有,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一个独特的创造,对我们深化应用至关重要[2]。

二、“晒课”工作和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师一优课”作为国家工程,笔者以为,已经实现了“一个转变”和“两个推动”,这无疑是最宝贵的获得,甚至比5万多节部级优课重要得多。

一个转变,就是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让所有的教师敢于走向前台,敢于走向平台,敢于创建自己的舞台。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想培养怎样的学生,首先必须有怎样的教师,因为学生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因此,中央电教馆的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所有教师“有展示自己的信心”,这个信心比什么都宝贵。

两个推动,一是推动了全国各层各级的基层教师全员参与,真正实现了“民师”(普通教师)和“名师”在一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没有高低贵贱,只有精彩课堂的呈现,只有理念的碰撞,只有教艺的精彩对决;二是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软硬件的建设,在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培训,在与课堂结合的过程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是技术最好的表達方式。

资源建设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平台开发和资源入库;二是资源评审和优化配置;三是后应用阶段。当前,国家资源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到课堂、到讲台,实现人人用、课上用、经常用的距离还很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晒课”的资源庞杂,精品资源没有进行详细的特色推介,教师在茫茫资源中,难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二是“晒课”的资源能够使用的主要是一些文本资源,视频资源的下载和后期剪辑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一般教师怕麻烦,导致课堂教学中“晒课”视频应用较少;三是“晒课”的精品课例匮乏,特别优秀的教师、资深授课专家对这个项目的参与热情还不够高,内在驱动力还不足。因此,当前国家教育资源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使教师“爱不释手”。

三、“晒课”的整体质量状况

本人参加了本次部级评审工作,也做了一些组织工作,对本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反思,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1. 以高中化学“晒课”作品为例的质量概述

全国高中化学“晒课”被推到“部级”评审的共640节,大约有来自20个省的40位专家进行了网络评审,本人评审了其中的34节。从学科模块分布上看,其中必修10节,选修23节,其他1节;从类型上看,复习课12节、新授课22节;从知识内容上看,实验化学7节,元素化合物6节,反应原理20节,物质结构与性质1节。从得分情况看,8.5分以上6节,占17.6%;8-8.4分13节,占38.2%;7.5-7.9分12节,占35.3%,7分及以下3节,占8.8%。整体上看,今年的水平较以往有所提升。

首先是教学设计层面。本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呈现出三个典型特点:一是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绝大多数课例均有较好的情境,如:层析实验教学中,采用生活中海报淋雨后的“花脸”情境、采用早孕试纸、HIV检验等;二是重视学生活动线的设计,学生上讲台讲授、学生分组实验设计、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学生展示实验结果等;三是重视逻辑主线设计的合理性。

其次课件制作层面。课件设计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课件界面简洁,文字量适中,使用的图片比较精美;二是视频或者动画的插入也比较专业;三是课件与教学主线的契合比较流畅。

再次是技术应用层面。技术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是数字化实验的引入,使化学实验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精确定量方向发展;二是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逐渐使用比较得当;三是双屏教室配置,使得课件展示与板书配合较好,尤其在发达地区成为主流;四是大屏触摸屏的出现,一些教师能够很好地演示APP资源,很好地进行学生的展示和点评。

再其次是教师基本素质层面。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的语言品质有提升,精练、精当、精准表达成为主流;二是教师在操控硬件方面也日趋熟练,在使用电子白板或者触摸屏方面进步很大,视频的展台也比较熟练,且切换比较自如;三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层面呈现手段多元化趋势,展板、ipad、展台、电子白板等使用,均有较好表现。

最后是录制与后期编辑情况。当前录制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专用的录播教室,总体质量较好;二是在普通教室采用单机或者多机位录制加后期剪辑,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三是录制于大型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比赛现场,效果参差不齐。后期编辑工作呈现三种趋势:一是少部分教师采用第三方加盟,片头和片尾、中间过程均进行了专业化处理,甚至后期添加字幕;二是一部分教师动手能力较强,自学了AE、CS、绘声绘影等专业视频编辑工具,使得视频的效果呈现专业化水准;三是采用免费的软件,如爱编辑进行简单处理。但是,多数视频仍然是“原生态”的,音频较差、视频模糊,镜头捕捉不够专业,课件、教师、学生、全景与分镜头等处理的都不够好。

2. “晒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情况

综观大多数“晒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均属于中等或者偏下水平,属于浅层整合阶段,仅有少数部级优课呈现较高融合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制作课件的工具比较单一,仍然使用Power Point的低版本,Office中的很多功能处于低水平使用阶段,所使用Office的版本普遍较低。其次是对于新的第三方平台使用不多。三是基层学校对平台建设意识淡薄。四是高清晰的展示硬件使用不多,例如高拍仪等基于网络的展示使用不多。五是投影的亮度普遍不高,很不清晰(未来必将被高清触摸屏替代),教室配置高清触摸屏的还不多。

因此,为提升“晒课”质量,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比如课件演示与现场实验衔接、摄像头与课件演示配合、学生白板板演与教师点评结合等,这些方面都存在提升空间。

3. “晒课”中的典型问题

“晒课”中的典型问题有三,一是硬件支撑问题,普遍存在投影亮度不高、录制设备、视频展台清晰度等问题;二是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问题,课件制作水平低、多资源控制问题;三是课堂教学的问题,讲授过多、复习课大量呈现试题解析、教学设计传统、问题质量不高、伪探究等;四是教师基本功问题,语言不够精练、精准,评价语言匮乏,教师板书水平较差(粉笔字或者白板字太差),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一是从全民晒课走向专题晒课,央馆可公布各学科重点开发的专题,对一些节点进行深入梳理,对复习课、专题课进行重点研制;二是从精彩走向精品,采用预约教学名师制作精品课进行展播;预约优秀选手和专家进行“名师会客厅”“优课大讲堂”专题活动等。三是从资源库走向示范库。进一步筛选各学科同一节点下的部级优课,优中选精,建立各学科的示范性课堂视频库。

四、部级优课的基本情况

27570节部级优课作品中,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45个学科,其中小学13个学科、初中16个学科、高中16个学科,小学学科版本数133个、初中学科版本数106个、高中学科版本数75个,共涉及314个版本,覆盖面非常全面,基本涵盖了国标的所有版本教材。

1. 部级优课学段、地域和学科分布情况

从各学段来看(表1),小学最多、其次初中和高中,從全国各学段教师总数看,初中学段教师的部级优课占比偏少。

从部级优课的分布地区看(图1),前十强是江苏、安徽、辽宁、重庆、广东、湖北、天津、北京、河北、福建等,相对较少的是海南、西藏、青海、贵州等。

从学科分布看(图2),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小学英语、初中语文等位列前五,这跟教师总数密切相关,可喜的是,小学音乐和小学美术教师的参与度也非常高,这说明小学阶段各地对艺术等学科的师资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

2. 部级优课区域分布的特点分析

在2015-2016年度的四百多万节课中(如表2),从获奖比例来看,北京以105.32‰高居榜首,达到每100位教师中有10节部级优课,其次是天津、黑龙江、吉林、福建、内蒙古、新疆兵团、浙江、江苏、辽宁。

从前十名来看,有两个典型特点,一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仍然占据优势;二是以东北、北京和天津为代表的北方语系,普通话水平较好,在评审中占据一定优势;三是使用国标版本人教教材的地区占据一定优势。

3. 部级优课教材版本分布的特点分析

从部级优课在各版本的分布来看,以语文学科为例(如表3)小学语文学科人教版获奖最多,苏教版、语文社版紧随其后;初中语文学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社版位列前三;高中语文学科,人教、苏教版、粤教版列前三。

从数学学科来看(如表4),小学数学学科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列前三;初中数学学科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列前三;高中数学学科是人教A版、北师大版、人教B版列前三。

从英语学科来看(如表5),小学英语学科是外研社版、人教版(PEB)、人教版(精通)列前三;初中英语学科是人教版、牛津译林版、外研社版列前三;高中英语学科是人教版、译林版、外研社版列前三。

综上,发现两个特点,一是主流教材具有强势地位,由于使用面广量大,参与教师多,优秀教师参与研究多,因此在部级优课中占据较大份额;二是主流教材分布在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研究水平高,技术支撑有力,是部级优课比例较高的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长期的优质资源相对集中,导致使用弱势教材地区的教师获取优质资源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如此,形成“汇聚”和“稀释”效应,从这一点上看,部分弱势教材在欠发达地区长期使用,也会造成“近亲繁殖”现象,这倒是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教材和资源这两者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发展性关系,相关部门一定要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项目中发现问题,找准痛点,解决资源对教材的支撑问题,也为更好地促进教材发展提供良策。

五、对“晒课”工作的几点展望

1. 对“晒课”本身的建议。

首先要从“磨课”到“洗课”。好课要经过精心研制、精心设计、精心磨合而成,磨课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洗课,洗课的标准就是“删繁就简花千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次从“优课”到“晒课”。洗过的课,不一定是优课,只有优课才能晒课,至少要让教者自己相当满意为止。当前,很多教师为了满足一定的任务要求,盲目上传了一些劣质课,这本身是对自己、同行的轻视,更是对平台和资源建设的小视。因为,“晒课”的价值不是给教师提供直接“复制”的样本,而是提供各种不同教学理念下的“多元设计”,让教师获得“思考”“发现”“可解构”“促建构”的案例启示和思考价值。所谓的“晒”,不同于生活中的晒,那种“晒”大多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随性的个人行为。而“晒课”应该是一种规范、严谨的职业行为,是业务展示、思想交流、同行切磋、资源共享、专业互赏的一种行为,尤其是专业互赏,就是要能够打动自己、更能够拨动别人的思考,既然是互赏,就必须是双方、多方的相互激赏的行为。因此晒出的课一定要有含金量,要有前瞻性,要有值得分享的性价比,能让观看视频的同仁有所悟,亦有所得。

2. 对“晒课”内容建议。

要对各学科进行梳理,对各节点进行重新审定,尤其是要梳理出各学科的单元复习课节点和毕业班复习课的节点,避免重复,进一步细分同一节点下的多单元问题,尤其是复习课需要进行布点;要对热点课例进行回避和引导,提出重点需要晒的课题;对已经获得省级奖次的优质课和大型活动的公开课一般不要参加晒课,如要参加,需要重新摄录;建议对视频质量进行要求,提倡进行后期音视频编辑。

3. 对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融合的建议。

不片面强调非得使用课件,提倡使用高清展台或者高拍仪;要重视学生活动演示实验、学生展示的视频化效果(大屏幕呈现);要解决电子白板和触摸屏书写的延时问题,进一步对教具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使得课堂展示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拍摄“晒课”作品前,教师要跟拍摄人员进行脚本沟通,有效拍摄、亮点抓拍、宏微结合,呈现立体化的课堂形态,展示课堂最精彩的部分。

4. 对优质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建议。

项目会征集到丰富的优质资源,怎样盘活这些资源,使之真正为广大一线教师和在校学生真正使用,这将会是另外一个大课题[4]。首先要对部级以上优课进行二次遴选,组建国家级资源库;其次,要对遴选出的优课进行评估和专家推荐;三是进一步完善这些优质资源,如对课件、教案和链接资源进行修订和整理;四是视频资源方便教师剪辑使用。要处理好资源使用的问题,技术层面上要解决好视频下载和剪辑的问题,如youtube等国外视频网站,提供了便捷的“网址更改下载模式”,这是可供借鉴的做法;还要解决教师平台的建设问题,方便教师构建文本和视频库;还要解决好课堂使用的便捷性问题,除了网络畅通,保证视频流畅,更重要的是解决个性化生成资源的问题。可以委托在线教育企业加快设计开发“教学应用平台”,推进混合学习,充分利用好在线资源,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

5. 对组织工作的建议。

首先是“晒课”环节,按照以往部级优课的比例下达一定数量到各级部门,严格控制数量,也可以缓解上传压力,引導教师不盲目“晒课”,使得“优则晒、晒则优”。其次是评审环节,对于网络投票这个做法需要慎重,防止出现拉票现象,对于一个节点上的多晒课问题,可以先行请评审组长进行一次筛选,不要进行网络投票这种“非理性”的行为。有些版本教材使用地区少,出现了报一节课,就可以成为省优或者部优的现象,而有些版本教材使用者众多、晒课量大、竞争激烈,导致千里挑一的情况,适当限定一些版本的优课比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Z],2016教基二厅函[2016]5号

[2] 杜占元.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J].中国电化教育,2016(6):1-3

[3]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EB/OL].(2016-12-26)[2016-12-26]. http://1s1k.eduyun.cn/portal/html/1s1k/index/ 1.html

[4] 焦建利.“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3-14):30-31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