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细节

2017-05-16 09:1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柔石工棚遗像

尊严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被聘为北京图书节形象大使。在谈到自己的读书生涯时,他讲过这样一段话:1981年我刚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时,还在北京的一个老四合院办公。出版社的后院是图书室,是我最爱去的地方。老木板地早已踩得凹凸不平,每天被墩布拖得干干净净。这么干净的旧地板,我后来只在日本见过,走在上面吱吱作响,韵味无穷。图书室有多少人也是没有声响的,即使说话,每个人都是低声下气的,像犯了错误。年轻时候我不知原因,今天想起来,原因挺简单,不是读书人有修养,而是书有不能描绘的尊严。

(文/薛峰)

相扶

1928年夏,柔石来到上海见到仰慕已久的鲁迅,二人一见如故。鲁迅为柔石安排了住处,还邀请他吃饭。柔石视力不好,但无论是同鲁迅一起外出,还是在路上碰到,柔石总要主动搀扶先生。先生呢,虽然腿脚未有任何不便,但从不推辞。学医出身的先生知道柔石近视得厉害,他是怕路上的坑洼磕绊了柔石才接受“被搀扶”,这样先生就可以“引导”着柔石躲开脚下的障碍。这个原因,先生从未说破,只是在纪念柔石的文章中一语带过。

上海闸北的老旧弄堂,见证了这一对忘年交一次次相扶走过。

(文/张希)

表面

河边有处工地,一天傍晚从那儿走,就见几个农民工,在帆布搭成的工棚里,光着膀子喝啤酒。心想,炎炎夏日,河风习习,能有这样一处凉爽的所在,三五工友一起,抽着烟喝着酒,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呀!

时间过得很快,倏忽已是冬日。一天早晨,又经过那个工棚,看见一个工人端着茶缸漱口,门帘开处,里面木板床上,横七竖八躺着几个还未醒来的工人。当下心里喟叹:这么冷的天,他们却在这里睡觉,怎么熬得过呢?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却让我有不同的感叹。很多时候,我们看人看事,容易被其外表光鲜所迷。

(文/邹扶澜)

思念

母亲去世后,每年除夕,张恨水都要点上蜡烛,对遗像进行跪拜。1967年,他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除夕。他让女儿用白萝卜切成两个烛台,点上红蜡,在儿子、儿媳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向母亲遗像跪拜。他说:“这不是迷信,我是在做我心之所安的事,这样,可以让我的思念得到一些慰藉。”

(文/康健)

不舍

在婚礼上哭泣的新娘父亲,我至今只见过一次。他站在门外,不停抚摸着女儿的手,在耳边轻轻低语。我礼貌地走开,远远看着这位父亲越说越激动,红着双眼,脸上渐渐泛起了酸楚。女儿则低着头,不停点头,再抬起头的时候,已是泪水涟涟。仪式还没开始,室内几百人翘首企盼,父女俩却已在门外哭得稀里哗啦。

司仪宣布进场,新娘挽着父亲缓缓走向红毯,灯光给他们的身影营造出一圈光亮的轮廓,看上去很神圣。当追光灯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一对新人,新娘父亲的神情此时被埋在阴影中。或许,只有作为摄影师的我才能看到新娘父亲笑得那么僵硬。

从呱呱落地起便对她一心呵护,全心付出的日日夜夜,她成长中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哭泣……都汇成了父亲此刻的依依不合。

(文/wendy)

瞬间

2008年冬天,在南充火车站售票大厅,遇到一对儿民工夫妇彻夜排队买票。男人把垫子从编织袋中拿出来铺在角落里,让女人坐下休息,他好去买票。女人坐好后,他在转身去买票之前,低头在她额上亲了一下……

我时常对人讲起这件事,因为太像是一个幻觉了。我需要讲述来提醒自己,是真的。

(文/半枝)

編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柔石工棚遗像
刘善良
函数教学,要让学生由“懂”到“会”
爷爷奶奶的遗像
SACS软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哭出一座山丘(三首)
李传真作品
父母的遗像
相扶
爸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