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生活适应要因分析

2017-05-16 09:50韩天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7期

摘 要 在教育国际化的大时代下,留学生群体对于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不可或缺。而留学生活的适应过程却是充满困惑、压力和不确定性的,在留学的整个过程里,文化适应的过程时时都在发生,为了达成留学的最终目的,适应的过程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综合现有的留学生活适应研究理论与成果,对影响留学生适应能力的外界要因——社会资本,进行系统性考察,从而把握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学习生活中的影响要因,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为平稳理想地完成留学生活而提供理论依据与发展建议。

关键词 社会文化适应 学校生活适应 家庭社会资本 学校社会资本

教育的国际化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留学生的数字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52.37万人。如今,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环境下,留学生群体对于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不可或缺。同时留学生对其家庭来说无疑是希望和未来,甚至是他们父母的精神支柱。因此,留学生能不能良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无疑对国家和家庭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出国留学对于留学生来说,这份经历和体验会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但随之而来的,留学生活的适应过程却是充满困惑、压力和不确定性的。无论在想法上还是行为上,以前熟悉的规范和价值在新的文化情境下未必是适用的,为适应新的环境需要相当大的努力和一定的技能。因此,离开本国来到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被置身于崭新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经历一个异文化适应的过程。外国留学生虽然有着取得学位或语言研修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在留学的整个过程里,文化适应的过程时时都在发生,为了达成留学的最终目的,适应的过程尤为重要。

综合现有的留学生活适应研究,大部分学者将焦点聚集在跨文化融合、多元文化人格和文化心理上,对影响留学生适应能力的要因,特别是外界要因——学校社会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的研究还不够重视。而对社会资本要因进行系统性考察,不仅可以对留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人成长状态进行总体性把握,同时也能够成为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而规划出个人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为更好地辅助中国留学生完成留学生活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拟针对影响中国留学生留学生活适应程度的主要要因进行分析整理,并考察各要因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对留学适应程度的影响大小。预期本研究成果可对高校国际教育管理部门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和拓展研究依据,为更好地辅助中国留学生完成留学生活适应提供策略保障。

1理论背景

随着留学规模的不断扩张,由此引发的留学生活适应问题渐渐成为教育研究者们所关注的议题。

首先,在作为留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的学校中,如何适应这一社会化环境,会给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能够良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留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态度、个人的学习动机等都会呈现出积极的状态,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会更为融洽,学校内的成绩一般也表现良好,留学生的整体行为态势会呈现出积极进取的状态。据此可知,学校生活适应对于留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另一方面,很多研究指出,在留学生接纳留学国异文化的过程中,各種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心理变异现象被诱发,因文化不适应而导致的留学生个人心理上的社会性问题比比皆是,继而引发留学生的异文化压力。在对留学国社会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如果这种异文化压力不能被有效解决,就会导致非常危险的精神健康问题,如挫败感、酗酒和药物滥用以及自杀或攻击性行为等等。

由此总结出,留学生活适应可分为学校生活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两个主要组成部分。(Berry,1998;刘莉莎,2008;刘伟,2008;阎琨,2011)

而究竟什么因素决定了留学生活适应的好坏,即对留学生的留学生活适应产生影响的要因分析课题,就摆在了各个学者面前。

首先,在针对留学生学校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成果中显示,从父母那里获得关爱更多的留学生,其未来的留学生涯中从留学国社会上所获得的支持也越多,其留学生活的学校适应能力也越高。除此之外,学校生活适应程度还与留学生的年龄、留学国语言能力水平、消费水平、人生规划、课外活动、同学关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来看,学校生活适应的影响要因,可分为家庭(父母)、学校、当地社会等三大类别。

其次,对于社会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指出,基于外国留学生的特性变量,对留学国社会文化的理解程度,与性别、年龄、国籍、留学国语言能力、消费水平、居住形态、留学形态、人生规划、课外活动、外国朋友数量及朋友关系等有着显著的相关度。总结而言,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要因,可分为个人性要因和社会关系型要因两大类。其中个人性要因包括性别、年龄、留学国语言水平、留学形态、滞留时长等,社会性关系要因包括父母的关爱、朋友及教师的帮助等。( Coleman,1990,1998;孙淑女,2015;王坤晨,2009; Thoranit Lilasetthakul,2010)

综上所述,除留学生性别、年龄、留学国语言水平等个人性要因以外,家庭、学校、当地社会等社会性支持相关要因均从社会性关系中得来。社会性关系网的规模大小互不相同,关系网内个人所占有资本的程度高低也因人而异,导致个人所能够动员起来的资源总量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异综合起来就反映出种种社会资本要因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社会资本是指,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个人所属的家庭或本人所在的学校,在这些联系网中所产生的实质性的或潜在性的资源的总和,其由在运转家庭或学校等联系网时所出现的资产所构成,分为信赖、规范和关系网三个子要因。许多学者将社会资本分为家庭内社会资本和家庭外社会资本。而通常来讲,家庭外社会资本由目的国社会资本及学校社会资本组成。在本研究中,考虑到留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家庭社会资本与学校社会资本。(Coleman,1987,1990)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与问题

本研究选取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外高校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社会文化适应和学校生活适应的社会资本要因进行深入探究,并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要因善加利用,从而引导中国留学生更有效地适应留学生活制定策略方案,保证中国留学生在外国期间能够顺利取得既定的留学成果。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中国留学生的家庭及学校社会资本有哪些?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留学生活适应状态如何?

中国留学生在适应国外留学生活过程中的影响要因有哪些?有哪些具体的影响内容?

2.2测定工具

2.2.1个人背景要因

根据中国留学生的特性,并综合先行研究成果,将个人背景要素分成性别、年龄、留学时长、外国语水平、留学层次以及个人开销水平6项来考察;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分成父母的学历水平、总收入以及职业3个方面来考察。

2.2.2 社会资本要因

社會资本是社会成员相互间为了利益满足而调整与合作而形成的规范、信赖度及人际关系网。

(1)家庭社会资本。具体到家庭社会资本要素中,信赖度主要体现为父母的一贯性要与态度以及子女对父母的信赖程度,人际关系网主要体现为家人一起共度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而规范子要素则主要体现在家人间的关系与家庭整体氛围等。

(2)学校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要素中,信赖度主要体现在对他人的信赖程度及对社会制度的认可度上,人际关系网主要体现在人际交流、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程度以及社会规章制度遵守程度等,而规范子要素则主要体现在成员间的互利互惠、规章制度及平等性氛围等方面。

(3) 留学生活适应。留学生活适应指的是,在国外大学内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诱发的所有问题,能够良好地的衣橱里,为满足自我需求和自我成长,自己与学校以及社会环境有效地予以改变,将陌生的文化与语言环境,情感上、社会上、学业上、文化上都达到了适应。

本研究中,将留学生活适应划分为大学生活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两个方面。

在大学生活适应方面,Baker与Siryk将其划分为学业适应、社会适应、个人感情适应、一般性适应等。本研究中,将一般性适应要因划分为其他要因,保留学业适应、社会适应及个人感情适应三类。

社会文化适应方面,以Baker的社会文化适应模型(身体上的适应、生物学上的变化、社会性变化、文化性适应、心理性适应)为基础,将生物学上的变化划归至身体上的适应,社会性变化与文化性适应同和魏文化性适应。

即,本研究中的留学生活适应要因分为大学生活适应(学业适应、社会适应、个人情感适应等)和社会文化适应(身体适应、文化适应、心理适应等)。

2.3模型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把握家庭社会资本与学校社会资本对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生活适应所产生的影响。为达成此目的,在本研究中,将留学生的留学生活适应设定为研究的因变量,将影响留学生活适应的因素(即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设定为自变量。

2.4数据统计

资料分析将使用SPSS 20.0和AMOS 18.0统计分析软件,来分析对研究对象所具备的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对其留学生活适应所带来的影响。按不同的研究问题,相对的分析方法如下:

(1)为验证研究工具的信度,将计算统计数据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要因的效度(validity)将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及最大方差正交旋转(Varimax);而对于整体变量的标本拟合度分析,将通过KMO值进行检测;变量相互间的独立性,将通过Bartlett球状检验来进行测定。

(2)为考察中国留学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变量特性,将实行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sis),对分析数据的频数、百分比进行综合整理;

(3) 根据中国留学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背景特征的不同,为考察留学生家庭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及留学生活适应程度的差异,将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

(4)中国留学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个人变量,及家庭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与留学生活适应程度之间的关系,将通过Pearson的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方法计算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5)为分析对中国留学生留学生活适应产生影响的相关变量,以及这些变量的相对影响力大小,本研究将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Multi Regression Analysis)。而针对家庭内社会资本与学校内社会资本,与留学生活适应之间的因果结构关系,将引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来进行研究。

3研究结果

本研究针对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外高校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14名中国留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下列结果:

(1)在关于社会资本的分析中,被调查的314名中国留学生父母的学历,对其家庭社会资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留学生的学校社会资本,不同程度上受到年龄、滞留时长、留学层次、父母学历水平以及父母的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2)在对留学生活适应的整体情况分析中,从调查结果上看,年龄、滞留时长、目的国语言水平、留学层次等,都对留学生活适应产生影响。而分析留学生活适应变量的两个子变量——大学生活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从整体来看,留学生活适应程度并不受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但是一项结果显示,父母的学历水平对社会文化适应有明显的作用。

(3)根据相关分析的分析结果来看,留学生活适应的影响要因有留学生滞留时长、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等。滞留时长与留学生活适应间反应出负相关的联系,即,留学生在留学国滞留时间越长,其留学生活适应程度越低。社会资本方面,家庭社会资本越雄厚,学校社会资本越丰富,则留学生活适应程度也就越好。

(4)通过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显示,个人变量与家庭社会资本,均对学校社会资本产生影响,并以学校社会资本为媒介,进而对留学生会适应程度产生最终影响。另外,家庭社会资本对留学生活适应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子要因中的家庭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社会资本子要因中的学校规章制度,与留学生活适应产生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无论对社会资本还是留学生活适应,均没有显现出有效相关度。

(5)对留学生活适应产生最大影响的要因是学校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含纳对学校的信赖程度、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三个子要因。其中,学校规章制度对留学生活适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学校规章制度包含對他人的尊重程度、对合作的态度、对学生守则的遵守态度、对学校传统的态度、关于平等的认识,以及学校的整体氛围等。留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的尊重和平等越强烈,对学校内协同合作的活动参与度越高,学校的亲和氛围越浓厚,则留学生的适应程度也越高。除此之外,通过观察留学生对学生守则的遵守情况,也可以窥探出留学生活适应度的高低。

(6)学校社会资本受到个人因素和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家庭社会资本中,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规范制度,与学校社会资本有着很大的关联度。在个人一般性因素方面,年龄、滞留时长、目的国语言水平及留学层次,与学校规章制度子要因呈现负相关联系。

(7)家庭社会资本除对留学生活适应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外,经由学校社会资本要因,还发挥着间接的作用。从通径系数(Path Coefficient)的结果来看,家庭社会资本要因既不受留学生个人因素影响,也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关。

(8)个人背景要因虽然也对留学生活适应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其经由学校社会资本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在个人背景要因中,年龄、滞留时长、目的国语言水平、留学层次等,对留学生活适应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年龄越小,滞留时长越短,目的国语言水平越差,留学层次为学期交换的情况下,留学生活适应反而越强。分析其缘由,大体因为在此种情形中的留学生,对留学生活抱以憧憬的态度,且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尚不繁重。

(9)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留学生活适应并无有效关联。然而,父母的学历水平对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起着有效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父母的学历水平,在对子女养育的态度上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4 结论

本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廓清对中国留学生海外留学生活适应产生影响的要因。根据留学生个人背景及其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以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为媒介,留学生活适应程度千差万别。通过此研究,在中国留学生留学生活适应度提升上,获得如下启示:

(1)如前所述,学校社会资本对留学生活适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子要因中的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留学国学校管理部门应努力提高对学生的尊重与一视同仁的态度,积极促进留学生融入到学校集体活动中来,强化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促成学校融洽友好的整体氛围,从而提升学校社会资本。除此之外,留学生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外院校的文化融合政策,提升自己的适应水平。

(2)通过分析显示,在家庭社会资本中,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规范制度要因,会对学校社会资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应尽可能地给予精力与财力上的投资,在精神上予以关怀与鼓励,努力维系平等民主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增进家人间的感情,从而提升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规范制度。

(3)根据留学生年龄、留学层次和留学年限的不同,学校应设立有针对性的商谈体系与教育活动。如,在以留学生为对象进行学习辅导时,以商谈的形式摆正留学生的留学动机,帮助留学生梳理自己的留学目标。另外,学校还可以围绕留学国的经济、政治、宗教、语言、人文等方面,开设文化课堂,并积极组织留学生走访当地名胜古迹、名企名所,从而提升其文化适应程度。除此之外,对于留学生精神健康的有效干预也是留学国学校可为之事。

作者简介:韩天炜,女,汉族,1982年7月,籍贯北京,硕士,职称: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 外事办公室 – 副主任,研究方向:高校国际化战略及留学生文化适应。

参考文献

[1] Coleman,J. S(1990). Social capital In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Coleman,J.S(199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3] Coleman, J. S. and T. Hoffer(1987).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The impact of communities. New York: Basic Books.

[4] Fukuyama,F(1995). Trust: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New York: Free Press Paperbacks.

[5] Lesser. Eric L(2000). Knowledge and Social Capital: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Boston: Butterworth Heinemann.

[6] Lin(2001).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Cambridge: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7] Portes, A(1998).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2: 1-24.

[8] Putnam, Robert D. 1993a.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9] Zhang, D. (2005). Parent Practices in Facilitating Self-Determination Skills: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hildren's Special Education Status. Research &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30(3), 154-162。

[10] 陳慧,车宏生,朱敏.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J]. 2003,11(6):704-780。

[11] 陈向明. 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0):165。

[13] 黄新宪.当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适应性问题探讨. 教育研究[J]. 1994(11):42-46。

[14] 王英杰,高益民.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 2000(2):13-16,21。

[15] 徐光兴. 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36

[16]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4。

[17] 严文华. 2007.跨文化适应与应激、应激源研究:中国学生.学者在德国.心理科学[J]. 2007,30(4):1010-1012。

[18] 郑雪,David Sang. 文化融入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 应用心理学[J]. 2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