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16 21:26谢才远
青苹果·高一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信息技术

谢才远

走进新课程,不仅要认识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新的变化,新的突破,新的创造。这既是课改的热点,也是课改的难点。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怎么上,怎么评价它,一直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在于对学生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评价,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与分等。强调过程化评价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原有水平上的进步发展。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笔者在学习和借鉴了许多优秀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在课堂上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方案及时进行重新建构、调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断更新与完善。

1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为目标,从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这三方面出发,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一种动态评价。评价的目标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要让我们的评价做到与教学目标紧紧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评价中就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2 灵活多样的教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是重要的课堂调控手段,具有激励、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后继学习等作用,是上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做出的激励,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做的表扬,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方式,主要有:

2.1 激励性口头语言

“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例如:一个学生小组学习中缺失信心,我就鼓励他:“试一试,你会第一步吗?”当他跨出第一步后,我更是借机表扬:“哦,原来你会的,你能够继续试一下吗?老师看看你是怎样操作的。”经过不断鼓励,不断尝试,学生便不断进步,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加。有时我会对学生说:“你积极思考,主动举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口头语言评价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恰当地把握评价时机和评价对象。“你的观点真新。”“你思考得真到位”“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你就是这样会学习,爱思考的孩子”“努力,就是您带给我们最好的名片”……这些话语能让学困生消除内心的自卑和局促,愉悦地接受同学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在学习上总是处于领跑者水平的学生,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能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

2.2 丰富性体态语言

对于学生的评价,除了用语言来表达,还可以利用肢体来表达。如给学生一个会心的眼神,给学生竖起一个大拇指,有时全组学生都表现良好,则给全组同学竖起两个大拇指,有时还可以和学生一起伸出手做“胜利”的手势。

2.3 实用性实物评价

在课堂上还可采用有形的“物质”评价。在课堂中采用“每天30分,每周100分”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即学生在当天的课堂表现中,主动回答问题,主动思考,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将分别给学生加分,学生通过不同的分数来得到相应的奖励:荣获“学习小明星”、“学习小达人”等称号,采用这种形式的评价,评价一定要准确,要让接受者感到光荣,让没有得到者有所向往,有所期待。

3 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评价中,我们常常是老师表扬学生,老师表扬学生所在的小组,老师表扬学生上课认真,老师表扬……在发挥教师主导评价作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当我们再展示一幅学生作品时候,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首先让每个学生的作品在四人小组中展示,展示的过程中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给自己的做一个点评,接着小组成员来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结合作者的话和意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一个合理、中肯的评价,最后,小组成员一起投票选出本组的代表作品。选出的代表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评价,评价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利用所学知识合理评价,然后同学们根据评完作品后,给展示的作品送星星,谁的作品获得星星多,谁的作品将是本次作品展示评比中获得优胜。

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我们还应从课堂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坚持评价表随身带。每个学生的表现除了让课堂中,老师能够知晓,在家中的表现老师可以通过评价表来跟踪,让学生把学习评价表带回家中,让在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钟的表现,然后结合家中的表现给学生评价,每天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配合老师,配合父母,激励自己,让学生在评价中给自己一个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促使自己的评价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期末的时候,我们的评价分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综合这些评价,给学生以个合理的评价。

这样做就让我们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让评价从自己到同学,从同学到家长,从家长到老师,形成一个系统,也形成一个评价网络,让我们的学生时时评价,处处评价。

4 灵活运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表现优秀的一面,当然也会呈现一些需要该井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再教学中要善于發现学生的优秀面,让学生的优秀面不断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的优秀传染到其他学生身上,让学生的良好习惯得以发展,让学生的优秀品质得以继续,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激励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促进自己,这样的评价才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才能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在多元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综合地加以运用,使之真正成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法。评价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手段,但评价不是目的。面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作他们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甘泉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