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017-05-16 21:35包丹妮
青苹果·高一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卓越课程体系素质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卓越素质课程契合了当今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理论,是核心素养指导下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它是以核心素养基本观念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是卓越课程的理论根基,卓越素质课程是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能力为导向,强调课程整合,以课内外融合衔接为目标,对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自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重要政策、文件均對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山东昌乐外国语学校就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卓越素质课程体系。近期,我国刚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它的出台关乎今后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多项事宜,而卓越课程的构建正是契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观念。因此,本文以卓越素质课程体系框架为例,浅谈核心素养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意义。

1 卓越素质课程内涵释义

按照昌乐外国语学校给出的定义,卓越素质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异于常人的智慧、超强的适应能力、服务大众的态度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卓越素质课程就是在卓越素质核心观点基础上构建的一系列课程体系。卓越素质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落实办学理念,建设与实施必须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实现办学理想。卓越素质课程的目标导向为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六个维度。正契合了当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卓越素质课程是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改革模式,它是以培养综合知识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卓越素质课程基本内容

卓越素质课程按类型划分,包括品行教育类课程、外国类课程、诵读与演讲类课程、生命教育类课程、艺术特长类课程、创新与科技素养类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和节会活动类课程。按课程实施来划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必修课、选修课和统一实施课程。必修课是由学校统一规划、级部具体安排落实、课程表上单独开设的,如外教口语演讲、国学经典等;通过课程整合开设的,如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增添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选修课是学校统一协调组织、向学生公布课程开设科目、上课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助地选择课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选学1~2门学校课程。选修课以级部为单位统计学生的课程选择,由选修课任课教师确定学生名单,并按照学校规定的授课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课程。统一实施课程包括必修课中的远足、游学、企业考察等实践体验类课程,集中在周二、周三、周四和小周的周日集中开设。

3 卓越素质课程与核心素养逻辑分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纲要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社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核心素养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但以着力点划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偏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养成。褚宏启教授也指出,“在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中,我们可以依据其重要性进行聚焦。重中之重的核心素养是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说,卓越素质课程是以核心素养基本观念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是卓越素质课程的理论根基,卓越素质课程是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

3.1 关注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能力为导向

卓越素质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六个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认为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社会性的双重过程。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卓越素质课程打破以往课程体系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培养路径,开始从“人”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发展,它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学生的发展更具有主体适应性,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的导向意义。

3.2 强调课程整合,以课内外融合衔接为目标

卓越素质课程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卓越素质课程注重国家规定教材和课本教材的高度融合和衔接,如诵读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等都以必修教材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课外活动拓展,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且完善。另外,卓越素质课程也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如科学、社会活动、体育活动等,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能力。其次,从人的角度看,卓越素质课程强调学生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卓越素质课程主张学生团队合作、自主探究,以此来完成课内外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卓越素质课程中十分明显,让学生真正做到引领未来,主宰未来。

(作者简介:包丹妮(1990- ),女,吉林省松原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卓越课程体系素质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画与理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