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现法的中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2017-05-16 00:24倪誉丹
文理导航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倪誉丹

【摘 要】发现法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据培养创新能力的三大重要环节,提出了因势顺导中学生的“好学深思”、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培养中学生的“标新立异”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发现法;创新能力;培养;中学生

中学是巩固基础、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黄金阶段,但由于受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教學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以及理论实践经验的不足,种种问题导致了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缺失。因此,运用发现法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激发中学生的智慧潜能,不仅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求,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在注重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时代赋予了教育工作者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神圣使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学理念。例如:填鸭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但现代教育所依附的教学法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学习不同于小学生学习,相对而言中学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化,课程门类也逐渐增加;学生成绩日益分化;自主学习能力日显重要。中学生课业难度增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注重激发智慧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的学习能力。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依然盛行且占主导地位,倚重灌输注入知识体系,忽视了中学生的主体性,泯灭了中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束缚了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容易让中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失去自我思索探究的能力。墨守成规的教学观念一味地将教师自身所固有的知识体系传授给中学生,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违背了人的创造本性。教师机械式讲解,学生循规蹈矩,不加以思考,造成创新能力的缺失,所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往往眼高手低,不具备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条件,沦为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废材。而发现法教学主张自主探究摸索,利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推论、辩证,从直观感受提炼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規律,有利于提高学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二、发现法教学的特点

(一)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思维敏捷、有个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而且还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教师能传授知识本身给中学生,但是无法将创造力教给他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应该被“神化”。运用发现法教学,使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转变教师传授主导的地位,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提问权利和质疑空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中学生大胆假设,思我所疑、说我所想、解我所惑,并善于发现和肯定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智慧潜能

以中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取决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智慧潜能的激发,并作用于以中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运用发现法教学,倡导中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以事实为理论支撑依据加以验证,引导中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比较、概括,对探究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转换归纳,以确定假设。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调动思维的活跃性与参与度,挖掘中学生潜在的智慧潜能。

(三)有利于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教学法一味的将已有的知识体系以讲解传授的方式灌输给中学生,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的抑制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思维局限于狭小的知识圈里百学不怠。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期,发现法教学以教学目标、中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学习素材为基础,设计激发中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发中学生的问题思考。激发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求知欲,充分调动内在探索学习动机,引发思维的想像创新。

三、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因势顺导中学生的“好学深思”

“好学深思”就是要激发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需要仔细的实验观察和丰富的背景知识。思想上的创造力也是具有冲击力和爆发力的,任何学习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有的教材本身还是存在一定欠缺的,要试图去打破“教材本位论”,敢于去思考,敢于提出质疑,敢于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解析探索求知。

(二)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奇思异想”

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就是引导想象和联想,将发现的问题和知识信息整合。想象力是创新能力这个三角架的支点,联想力是定点。没有绝对的理论,也没有绝对正确,更没有绝对的错误。发现法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想象。

(三)激发培养中学生的“标新立异”

教师要善于引导中学生去学习,要“尽可能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的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建构起了意识概念,才能进一步激发中学生求知渴学的欲望,不要去按图索骥束缚学习本身。重视中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发展中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发现法教学在于让中学生作出自己独立决策,拿捏外来知识信息量的摄入,有了创新意识大脑才能有意识构建知识信息库。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布鲁纳.发现教学法[J].哈佛教育评论,1961(1):26

[2]王晓琼.“发现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王晔.发现法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滁州师专学报,2002,(2):69- 70

[4]刘伟,候五爱.利用发现法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S1):109- 110

[5]徐兰飞.发现法在高中文科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