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2017-05-16 09:42熊克震
文理导航 2017年13期
关键词:意识习惯教师

熊克震

【摘 要】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正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正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正把书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正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做。”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本文从地理学习中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的原因谈起,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提问习惯;原因分析;培养方法

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形式,在这里将其慨括为:阅读自学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有疑必问的习惯。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他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它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在“困惑—问题—探究—解决”过程中既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又创造性地掌握地理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地理学习中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的原因

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日渐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懒得问。学生自古就认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是真理,肯定没有质疑的必要,而如今知识更新迅速,书本知识和老师掌握的知识很容易被过时淘汰;此外许多学生学习中有一种自小养成的惰性,懒得思考,当然没有提问的习惯。

2.不敢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深刻,许多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由于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有面子,或所提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大被认为故意捣乱而使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缺少氛围。传统教学满堂灌,课上学生没有一定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课后缺少提问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不想提问也提不出问题;另外,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解答时不热情或敷衍了事,或日久遗忘解答,没能把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老师的一次不经意地“忽略”往往会成为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导火线。

二、培养学生提问习惯的有效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极富个性地学习,亟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提问动机,使学生想问。根据奥苏·伯乐的成就动机观,潜在的动机要通过个体实践活动并不断地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推动学生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学生经常把取得学业成就看作获得地位和自尊心的先决条件,这种动机会使他们产生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成人的标准和期望的意识,并力图去保持他人的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册绪论,首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日月星辰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为什么有些地方山岭崎岖,另外一些却平原坦荡?为什么有的地方有火山喷发,另外一些地方却地壳下陷?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稠密,另外一些地方却荒无人烟?为什么有的地方是森林,另外一些地方为沙漠?为什么有些地方工厂林立,另外一些地方却是广阔的牧场、农田?为什么有些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另外一些地方却山荒岭秃,河水污染?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它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有趣的问题只是地理知识的一小部分。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到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环境,还可以了解人地关系,探讨浩瀚宇宙的各种神奇现象,丰富自己的知识。

此外,教师须把握好作业、练习、测试后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了解学生出错的情况,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知识体系的漏洞,发现学习上的盲点,及时调整学习的状态,力求投入、产出的良好效益。

2.创设提问情境,使学生能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有的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问。因此,教师必须“授人以渔”,给学生做好示范,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能“跳—跳够得着果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逐渐领悟出提问的一般模式,进而主动地模仿提出问题。例如,讲我国“地形地势概况”一节时,先让观察中国地形立体模型。在学生对中国地形有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感性认识后随即向学生提问题:“这样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然后从汽流交换大河走向与交通、水力资源这三步启发学生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提问,真正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善待学生的提问,使学生愿问。科学合理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沟通;既能正确逼近,又能反向递推;既能直线延伸,又能主体渗透;既有辐射的多触角,又有聚合的闪光点,使学生思维训练真正起到拓展思路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应把教材、学生、学习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摒弃照本宣科或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平等、开放、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消除学生在提问中的恐惧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为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搭建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张扬个性,显露灵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有独立见解的好问题应运而生。例如学习“城市化”,我们南京市一些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此现象能称为逆城市化吗?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的衰退吗?卫星城、新区的建立与逆城市化现象有何关系?你能谈一谈南京的卫星城、新区吗?同时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甚至一些看似“捣乱”,“钻牛角尖”的问题亦应巧妙应答,发挥教学机智,多鼓励,少指责,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有人曾称教师为掌握金钥匙的人,那么可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种良好的意识还将有助于每个人的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意识习惯教师
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上课好习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好习惯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