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16 21:43王佳珩
青苹果·高一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正弦学案三角形

王佳珩

无论什么学科,都需要导学案辅助教师们开展教学工作,对于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科来说更是这样。教师们以导学案为起点,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探究,这样不但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使整个课堂从注重知识的传递逐步转变为注重技能的学习,而且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也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导学案应用的原则和策略。

1 把握高中数学导学案应用原则

在利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遵循活动性和层次性两个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师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生们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再自由组合成小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当然也可以以个人为主体进行研究,从而达到理解知识、锻炼自主探究技能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们首先要让学生们搞清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举例三个较为相似的方程引导学生们归纳知识点,从而推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程ax2+bx+c=0(a≠0)的根就是与它相对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a≠0)圖像与x轴的交点,从而将问题拓展到y与f(x)的相等关系,进而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理解函数y=f(x)计算零点的方程f(x)=0的实数根以及y=f(x)的图像与x轴之间的关系。像这样开展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会将引导学生进行开展探究活动作为教学目标,一改传统模式中的教师纯讲学生纯听的模式,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活动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们也可以很快地进行提示,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难题。活动性原则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地位,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师生交流合作。

除了活动性原则之外,层次性原则也是教师们需要遵守的,即教学任务由简到难依次展开。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基本是依靠问题贯穿课堂,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问题的设计,从浅入深,一步步迈进。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奇偶性”这一教学任务时,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如:(1)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对称,(2)偶函数的图像关于()对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对称,(4)若0属于奇函数的定义域,则(),(5)函数的绝对值与奇函数偶函数之间的关系等。以及问题引导学生们学习函数的奇偶性质,从而解决教学目标。层次性原则尊重学生们的学习规律,将教学知识点打破成多个小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从而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2 优化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实施

导学案是一个依然处于试验阶段的教学方法,但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其基本步骤与常见流程,例如,在学习“解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时,教师们可以运用如下方法:首先制订一个教学目标,导学既要引导也要学习,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的,这节课的共同目标就是掌握正弦定理的知识点,学会证明正弦定理并且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部分三角形问题。其次是进行课前准备,要让学生通过教材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认知。接下来是引导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要引导学生们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到=sinA,=sinB,1=sinC从而推断出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再进行一般三角形的讨论,让学生们仿照这个方法针对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展开讨论,最终得出正弦定理,即在三角形中,每条边与它所对角的比相等,。

在掌握了知识点之后,教师要对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重点解决学生在小组探究后遗留下来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教材中例题的讲解,能够强化学生们的思维记忆,引导学生们学会应用。最后是布置一些课堂练习,这也是检查学生们掌握程度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师要在课堂中预留出10分钟的时间做一些课堂练习,鼓励学生们利用本堂课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着重观察学生们的解题过程并做出一些指导。

3 丰富高中数学导学案趣味应用

除了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案以外,教师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实验,利用导学案开展活动。例如,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张三角形状的纸片,在角上标注A、B、C,以A为起点作出一条直线AD,使得AD⊥BC,再以直线AD为对称轴将三角形ABC对折并撑至一定角度,再将整张纸片以BD和CD为底放在桌面上,将桌面看作平面α。通过这样的操作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翻折之后的三角形中,AD、BD的直线关系是什么?AD、CD之间的直线关系又是什么?平面α与直线AD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在课后,教师们还要设计巩固性的导学案。因为教师在整个课堂中都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因此教学中心不能仅仅围绕一些理论基础,还要针对学生们的解题技巧和思维锻炼进行培训, 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们可以以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参考:(1)A处发生爆炸,女生所在的位置B处比男生所在的位置C处先听到爆炸声两秒,请判断这A、B、C三点的位置关系。(2)在问题1的基础之上,假如女生和男生之间的距离为900米,并且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每秒,判断A、B的位置关系。

教师们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利用导学案教学可以还原教师的教学本质,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教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们高中中学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们要合理科学的利用导学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斜桥中学)

猜你喜欢
正弦学案三角形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三角形,不扭腰
利用正弦定理解决拓展问题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应用中的误区
画一画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