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

2017-05-16 01:13费琼
河北农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板栗病虫虫害

费琼

林果园艺

板栗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

费琼

为害板栗的病虫害种类较多。由于各板栗产区生态条件不同,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为害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仅某一种病虫害发生严重,有的果实、枝干、叶部、根部病虫害都很严重;有的主要是虫害,有的虫害、病害同时或交替发生为害,对板栗树的生长发育、果实产量与品质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去由于板栗园长期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尤其是使用毒性大、残效期长的农药,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在产地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生产无公害果品必须依赖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防治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是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将病虫害消灭在未发生前或初发阶段。综合防治是充分利用自然界抑制病虫害的各种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及为害的环境条件,灵活、有机地选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即以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物理措施、生物技术及化学药剂防治等,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既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又要将可能产生的负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以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

从板栗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各种防治措施都要考虑病虫害与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既要注意当时的防治效果,又要考虑多年持续性的生产特点,同时还要保护有益生物;注意各种措施的有机协调与配合,充分利用农业综合措施,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并配合使用物理的、生物的及化学药剂的有效方法,因时、因地、因病虫害种类不同而采取必要的防治技术,最终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目的;要全面考虑经济、安全、有效三者的有机结合,无论采取任何措施,都要做到既要控制病虫为害,又要注意节约人力财力,降低防治成本,最终达到丰产、优质、高效,并要保证人畜安全,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2、抓住主要病虫害,主次兼治

要善于抓住主要病害或虫害种类,集中力量解决对生产为害最大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次要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和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防治。

(1)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防治的重点及措施不同

①新建板栗园。调运苗木时,主要应考虑并坚决避免苗木所传带的危险性病虫,如菌核性根腐病等。

②幼龄板栗园。以保叶促长为主,病虫害的防治重点是为害叶片的病虫害和严重为害枝干的害虫,如板栗疫病、板栗透翅蛾、金龟子等。

③盛果期栗园。以保果保树为主,防治重点是为害果实的病虫害和枝干病害,如桃蛀螟、栗麦花蛾、板栗透翅蛾、栗疫病等。

(2)不同物候期防治的重点及措施不同。应从全局出发、有主有次、全面安排、统筹兼顾。

①休眠期。防治重点是依据当地的主要病害及虫害种类,搞好果园卫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消灭越冬的病原物和害虫。

②展叶开花期。是防治病害的初侵染和害虫的始发阶段,应注意选好药剂种类、药剂浓度和用药时机等,主要针对当年可能严重发生的病害及虫害,而且要尽量兼顾其它病虫害。

③结果期至成熟采收期。以保证果实正常生长发育为主,主要措施以保果为中心,兼顾保叶。

(3)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病虫害,防治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干旱年份或地区,以防治叶螨类为主;而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应以防治病害为主。

3、立足群体,点面结合。单株发病往往是群体发病的基础和先兆。防治板栗病虫害应点面结合,在注意群体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单株;在全面防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少数植株的病虫害治疗。例如,介壳虫类、栗瘿螨等害虫在园内扩展蔓延速度缓慢,发生为害具有相对的局限性,甚至只发生在个别植株上,就应以单株为单位进行防治,预防病虫害由点到面扩大流行。既达到防治目的,又可节约投入成本。

4、措施得当,抓住要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虫为害。利用板栗有些害虫幼虫白天在树皮缝隐蔽和老熟幼虫下树作茧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绑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6~7月上旬成虫大量出现期间,可设黑光灯诱杀。对叶部病虫害,只要能控制叶片不早期大量脱落,保证果实和树体正常的营养供应即可;对果实病虫害,只要能控制到病虫果率不超过5%即可。过高的要求,只能用过高的防治投资成本来实现,不符合经济高效的防治原则。

5、重点突出,防治高效。有的食叶害虫或为害叶片的病害,属于偶发性害虫或病害,一般只是零星发生,只为害极少数叶片,而并不影响板栗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并不能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这类虫害或病害并不需要防治;而板栗透翅蛾、栗疫病等病虫害,在板栗主产区普遍发生,每年都有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必须进行针对性防治,以控制或减轻其为害程度。另外,如板栗疫病虽然一般只是零星发生,但一旦发生后,常造成受害树的死亡,能迅速蔓延扩展,损失较大,所以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治疗。

6、保护环境,科学用药。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虫能力,同时,创造不利于病虫活动、繁殖和侵染的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的为害程度,是最理想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加强土肥水管理,可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微生物活跃,提高肥力,有利于根系生长,可以减轻根部病害。

农药使用不当,往往污染环境、增加成本,造成农药残留,使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诱发许多病虫严重发生,进而导致农药用量进一步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首先应该筛选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专化性药剂,逐渐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广谱性药剂;其次对症下药,避免滥用农药;推广病虫害的非农药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技术,逐渐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

二、防治现状和用药分析

1、见病就治。多数果农无清园习惯,采果后不用药,给真菌、细菌潜伏与繁殖提供了机会,造成翌年病原基数大、发病率高、为害重,形成了见病用药不惜代价治病的恶性循环。

2、关键时期不用药。春季是杀菌防病的关键时期,应抓住时机,合理用药;很多果农不见果,不喷药预防。

3、常规药剂抗药性强。连续使用有限的几种药剂,往往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效果降低,成本提高。

三、综合防治措施

1、标本兼治。防治病害,仅靠见症治症,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症状显现,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主要应复壮树体,增强抗逆性,解决病菌侵染途径,在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早防重治。菌源能够远距离传播;生理性病害一旦形成,在树势较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难以根除;所以,要加强日常管理,从极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解决侵染菌源的数量和侵染条件;在发病条件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最佳方案,尽最大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最终达到无病、病轻、速效、省工的效果。

3、营养复壮。常规化学农药,不具有营养复壮的作用。而中(草)药制剂是药食同源,药肥双效,营养复壮,有利于展叶,叶绿体制造的叶绿素多,形成的有机质多,树体健壮。

(作者单位:青龙县林业局)

猜你喜欢
板栗病虫虫害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吃个板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