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退热效果观察

2017-05-16 17:05孟宪昆
医学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孟宪昆

小儿高热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近年来高热患儿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有感染、败血症、结核、白血病及结缔组织病等,一旦发生小儿发热,很多家长都十分担心孩子的状况,很多家长都迫切希望医生能够采取措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体温。应用退热药不但可预防发热惊厥和脑损伤的发生,同时能减轻患儿不适,其次再找出高热原因。因此,选用安全有效的解热药成为治疗儿童发热,尤其是缓解持续高热的关键。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0例高热患儿(T≥39℃)作为观察,采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退热治疗并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0例高热患儿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高热的诊断标准,腋下温度≥39℃,所有患儿就诊前6h未用过退热药和抗生素等药物。排除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者;排除非感染性发热及原因不明发热者;排除有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的64例(包括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下呼吸道感染的27例,出疹性疾病(幼儿急疹、风疹、水痘、猩红热)19例;体温39-39.5℃的57例,39.6-40℃的42例,40℃以上的11例。

1.2方法常规治疗(抗感染及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泰诺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每lml含对乙酰氨基酚100mg,按1次10mg/kg给药,如果孩子用药4 h内体温下降<0.5℃或未下降、反而升高,给与口服石药集团生产的布洛芬颗粒每包含布洛芬0.2g,按1次5mg/kg给药。每4-6h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d。同时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地为发热患儿测量体温,观察小儿用药后一般情况,并将测量时间、测量结果和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病历本,在门诊诊疗或复诊时出示给经治医师进行疗效评定。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治疗3 d(72h)内退热,无回升,诸症状消失。②有效:用药3 d体温减为低热,诸症状好转。③无效:用药后3 d体温不减,其他症状未减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总和。

2.结果

2.1疗效观察 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用药后降温效果显著,有效率为95.31%;27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用药后有效率为92.59%;19例出疹性疾病发热患儿用藥后有效率为73.68%,见表1。

由表1也可以看出所有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发热均有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效果最佳,下呼吸道感染者次之,出疹性疾病者稍差但总的有效率为90.91%。

2.2不良反应 除6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未发现其他明显不适。

3.讨论

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症状之一,发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因为发热的机体不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而有利于机体免疫系统更好地抵御感染,但如果治疗与护理不正确,退热不及时,会给儿童身体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会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对乙酰氨基酚为非那西丁的代谢产物,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而达到退热和消炎作用。布洛芬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的作用机制为既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降低高热的作用;其还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散热过程,从而达到退热作用,而对产热过程并不抑制,因此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与对乙酰氨基酚一起为WHO仅推荐的2种经口退热药物。口服给药较为方便,可避免长期以来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给药给儿童带来的恐瞑感,增加儿童的治疗配合性。这两种退热药作用机制不同,而且交替使用在保持退热效果的同时,又可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每种药物剂量相对减少,自然会降低因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但也存在家长容易用错量,增加无谓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让家长们非常准确地知道每次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并且了解所给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保证退热作用的同时使用最小有效剂量。

综上所述,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是临床治疗小儿高热的可靠选择。

猜你喜欢
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孩子发热该这样应对
退热药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北化大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退热药你用对了吗
蓑衣莲酮硫酸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