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来了,普通高中教师发展如何未雨绸缪

2017-05-16 01:35陈云超
教育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校本新课程新课改

文│陈云超

新高考来了,普通高中教师发展如何未雨绸缪

文│陈云超

学校: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

到2021年,全国大部分省份将实行新高考,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尽快在这场改革浪潮中立足,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在积极学习、酝酿和实践新课改,而教师发展是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队伍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决定着课改的成败。在新课程背景下率先精心设计学校教师发展前景,打造精品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适应新课改,顺利完成教育转型,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注教师发展必须明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发展将面临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形式的调研,发现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课改新观念认识和转型困难、专业素养跟不上、面临全国卷和新课改的双重压力、教师习惯于现有考评体系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处于新课改过渡期的学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实践:

未雨绸缪,稳妥过渡

新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主动迎接挑战是所有高中学校的必修课。学校应通过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及早布局。到2021年,还有不到4年的时间,可以把2017年当作过渡期,把2018-2021年定为发展期。在这期间,完成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发展的全部过程,实现迎接新高考的顺利过渡。

这段时期,教师们将面临参加现行高考和筹备新高考的双重任务。为了不影响现行高考,过渡期内,学校可以分期分学科分年级试点,实践以下工作:让非高考学科(音、体、美、信息和通用)教师在高一、高二年级尝试选科和走班;让高一年级的各学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鼓励教师重视学术,崇尚创新,将艺术、体育、心理、科技等大批社团纳入学校的校本研修范畴,加以整合和丰富,形成学校的校本特色教材和体系,营造学校强大的文化磁场;让部分教师成立以学生综合评价和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研修工作室;开展学科中心建设,打造“品牌学科”,为今后学生自主选科打好坚实基础;把2017年设定为“教改年”,在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等关键点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改试点,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规划的课改。

强化培训,提升素养

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决定学校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最严峻的挑战。这项挑战更是对学校管理团队的挑战,所以,通过强化教师培训,让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教研中实践是学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的摸索和过渡时期,教师需要重点提升的专业素养有四大领域。

一是教学模式的转型。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真正走出来,必须加强学习和实践磨炼,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堂结构进行大胆改革,以适应新高考。

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以教研组牵头,以学科内容、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多元化素材为主体内容,以课程教材化为途径的课程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一套特色鲜明、选择性强、适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科研。新课改的实施必须改变学校轻视教学科研的观念,让其在教学反思、教学模式、校本课程中发挥阵地性作用。

四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改。同时,教师还应在指导学生适应新高考方面提升自己的三大能力: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的指导能力,学生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力以及学生形成综合素养的指导能力。

搭建平台,成长先行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扮演着执行者这个最重要的角色,要使学校在新课改中立足并脱颖而出,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发展,即为教师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抓好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上,应该是全员培训,但重点应该是2021年首届参加新高考教学的教师;培训时间上,最好不与教师假期冲突;培训形式上,可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注重与新高考成熟地区教师间的交流;培训内容上,重点放在课堂理念、学科素养、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转型、学生生涯规划、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

设计好教师成长的通道 通常情况下,教师的发展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一是职称途径,从二级教师到一级、高级、正高;二是专业途径,从校级骨干教师到市级、省级、全国名师;三是管理途径,从学科教师到学科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新高考背景下,尽管教师发展可能面临新一轮洗牌,但学校要按新高考元素建设好这些通道,把这些丰富的发展途径和可选择的发展机会提供给教师,让教师们能找准方向,看到希望。

建立好教师荣誉体系 荣誉体系是学校教师业绩考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荣誉评价环境,有利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让教师们有存在感和集体观念,让大家愿意为荣誉而战,为学校声誉而战,积极投身到这轮新高考改革中来。学校可以设立多元化的荣誉评比体系,从短期效应上,可以针对课改年评比“课改先锋”;从长效机制上,可以分类设置,逐级攀升,从选评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星级教师、首席教师等等。

分流好教师队伍 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中教师掉队现象不可避免,关键是学校要积极引导,正面扶持,让更多的教师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达稳定教师队伍之目的。学校可依据教师个体差异和个体愿望对少数教师先进行教学和行政后勤分流,特别是对那些年龄较大而转型意愿不强烈的教师适当给予政策性照顾,安排到督学岗位或行政后勤岗位,然后再对大部分教师按学考和选考进行分流,并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健全机制,多元发展

重新构建考评机制 导向正确、合理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不但可以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应该本着内容全面、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注重过程、结果客观的原则,重新谋划构建教师考评机制的策略。新的考评机制首先要有继承性,其次要重点融入新课改元素,力争做到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适应新课改下的新高考,全面促进教师成长。

为适应新课改,考评机制考核内容也要发生改变。过去,学校注重考评的三大维度为工作量计算、教学质量评估和常规检查。以后,考评还应加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教学模式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效等内容。丰富考评机制的内容来增强其导向性和实用性。

通过考评机制的构建,做到考核有记录,过程公正客观,结果可查询,情况有反馈,发挥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功能,倒逼学校和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以期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新高考下,学校人事管理制度也要积极深化调整,为教师发展和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制度,探索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绩效多元化、教职工岗位津贴、高考和选考科目与学考科目差异津贴等制度。优质的人事分配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教师聘任制。建立“学校引导,学生选择”的全新教师聘用机制,即学校既要根据教师的平时表现和业绩考评结果,统筹安排,又要把部分选择权交给学生。

其他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也不可或缺。如强化教师年度考核,并与岗位安排、岗位晋级挂钩;做好教师的人才储备工作,做好老年教师分流与照顾工作,让他们发挥余热;实行学校干部轮岗制度,能上能下,让更多的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校本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