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音符训练提高语中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音符听辨能力的临床研究

2017-05-17 08:25毛昳楠李广盛汪贺媛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9期

毛昳楠 李广盛 汪贺媛

【摘要】 目的:探讨交互式音乐音符训练对语中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符听辨能力提高的效果。方法:30例语中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参加了这项试验,在音符听辨训练之前,先用Quick Test和Quick Star软件进行评估,评估后采用诺尔训Sound and Beyond训练软件进行基准测试至少4次。之后所有试验者进行音符听辨训练,1周5 d,每天练习30 min,持续4周,共训练600 min。满600 min后立即用Quick Test和 Quick Star软件进行评估,3个月后再次进行1次评估。结果:训练前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为(23.71±9.45)%,训练后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为(39.4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交互式的音乐音符训练能够使语中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符听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可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 音乐音符训练; 人工耳蜗; 音乐音符听辨能力; 语中聋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12-03

人工耳蜗(CI)可以让极重度耳聋患者获得听力,为听力障碍人士的听力康复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植入人工耳蜗仅使患者听力改善,尚不能有效识别声音,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来说,对他们进行听觉训练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1],尤其对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效果,这是因为与安静环境时的语音识别相比较,音乐感知更需要注意在时频谱上的细小差别[2]。

Galvin等[3]开发出Sound and Beyond语训软件,该软件采用音乐音符感知能力的测试-旋律轮廓,无需具体的音乐上的经验,能有效进行音乐音符训练,在美国应用于人工耳蜗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在通过正规训练后受试者的旋律轮廓识别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使受试者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当时在国内无这方面的研究,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应用该音乐音符训练模块,于2008年12月-2011年3月对30位语前聋的植入人工耳蜗青少年进行训练,训练后受试者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2,P=0.0002)。双耳纯音听阈变化并不明显。进而得出结论:交互式的音乐音符训练能够使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符听辨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使得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4]。

为研究该训练对语中聋患儿有无效果,笔者选择2013年

5月-2016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中聋患者,所有患者均植入诺尔康人工耳蜗,术后3个月开始采用诺尔训Sound and Beyond人工耳蜗语训软件进行术后语训,训练后对聋儿的音乐音符分辨能力进行测试,研究该软件对语中聋人工耳蜗术后的语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植入人工耳蜗的语中聋青少年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28岁,平均19.54岁;植入人工耳蜗时间2个月~3年,所有聋儿均为语中聋,即在语言发育期(一般2~5岁)出现的后天性耳聋,发病年龄平均3.5岁,植入人工耳蜗平均年龄18.2岁。

1.2 方法

1.2.1 训练方法 测试材料:在进行训练前均用Quick Star、Quick Test软件对患儿进行评估。Quick Star测试内容如下:HOUSE短句;301双字词;301短句。Quick Test测试内容如下,(1)基本评估:声母、韵母识别,声调识别,环境声音。(2)高级评估:音乐音符。

Quick Star、Quick Test均属于言语听觉评估方法,能够对听觉径路全过程的听觉功能进行反映,对诊断耳聋、听力重建效果评价以及制定康复方案至关重要,在听力学评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两项测试均全部测验1遍后再复测1次,每次项目顺序随机。如果同一测试内容两次测试前后之间相差10%以上复测,达到相差小于10%后实施音符听辨训练。

在音符聽辨训练前,预先进行4次基准测试。若测试成绩起伏超过5%,则进行复测,直到至少连续4次测试结果的成绩差异未超过5%,此时代表基准点建立。

1.2.2 培训 诺尔训Sound and Beyond音乐音符训练基频采用A5(880 Hz)。音符听辨训练有4个等级,等级越低,音符之间的频率差异越大,相应分辨难度越大。所有聋儿1周进行5 d的训练,30 min/d的练习时间,持续4周。每次训练分为25个序列的旋律,随机选出。若选对,则播放新的旋律。若选错,则会将正确答案以及声音反馈显示出来,使用者能够进行反复的对比练习。下一训练的难易会根据每次训练的结果进行相应调整。训练结束后马上进行软件测试,3个月后复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美国SAS公司的SAS统计软件THE SAS SYSTEM FOR WINDOWSTM RELEASE 6.12行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训练前后(Quick Test和Quick Star评估)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的变化:训练前识别正确率为(23.71±9.45)%,训练后识别正确率为(39.4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2,P=0.0002)。训练前与训练后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前与训练后3个月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与训练后3个月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根據研究,听觉言语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功能恢复训练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康复,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Gfeller及Kong等[5-6]研究发现通过音乐音符训练,能够使耳蜗术后聋儿识别音乐旋律及音色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少患者的言语感知能力有很大的提高[7]。

在既往研究中,借助MIDI软件、数字音乐技术建立的音乐感知检测系统,发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通过耳蜗接收到的频率信息在低频至高频频段都不足,目前患者所使用的言语处理策略很难让患者准确感知音乐,造成耳蜗植入者常难以欣赏音乐[8-9]。

Quick Test和Quick Star均属于言语听觉评估系统,可以对聋儿在试验前后感知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估。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建立音符听辨基准点后,实施4周音乐音符听辨训练,聋儿的旋律轮廓识别正确率明显提高,说明这样的训练能够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中聋患儿的音乐音符听辨能力,提高欣赏音乐能力。在耳蜗基地的课堂上,教师发现这些聋儿理解力及反应力都得到了提高,这反映了人工耳蜗植入青少年的大脑具有听觉可塑性。

参考文献

[1] Eetow R,Palmer C V.Efficacy of individual auditory training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 Am Acad Audiol,2005,16(7):494-504.

[2] Smith Z M,Delgutte B,Oxenham A J.Chimaeric sounds reveal dichotomies in auditory perception[J].Nature,2002,416(6876):87-90.

[3] Galvin J J,Fu Q J,Nogaki G.Melodic contour identification by cochlear implant listeners[J].Ear Hear,2007,28(3):302-319.

[4]李广盛,李健鹰,汪贺媛,等.音乐音符训练提高人工耳蜗植入青少年音符听辨能力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5):2255-2257.

[5] Gfeller K,Christ A,Knutson J F,et al.Musical backgrounds,listening habits,and aesthetic enjoyment of adult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J].J Am Acad Audiol,2000,11(7):390-406.

[6] Kong Y Y,Cruz R,Jones J A,et al.Music perception with temporal cues in acoustic and electric hearing[J].Ear Hear,2004,25(4):173-185.

[7] Gfeller K,Wiit S,Adamek M,et al.Effects of training on timbre recognition and appraisal by postlingually deafened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J].J Am Acad Audiol,2002,13(3):132-145.

[8] Niparko J K.人工耳蜗植入:原理与实践[M].王直中,曹克利,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6-227.

[9] Gfeller K, Turner C,Woodworth G,et al.Recognition of familiar melodies by adult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 and normal–hearing adults[J].Cochlear Implant International,2002,3(1):29-53.

(收稿日期:201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