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引发的思考

2017-05-17 00:14龚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高校学生

龚娟

内容摘要:随着大学生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加,大学校园中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出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从一则心理危机个案分析入手,探讨了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及诱因,进而进一步思索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加强危机干预意识,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增强大学生危机干预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机制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学校危机干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从而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紧急性、无助性和危险性的特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是对于处于困境、遭受挫折、经历个人危机的师生及时给予心理关怀和短期帮助的一种方式,以帮助他们平衡已失衡的心理状态,获得成长。在目前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案例的处理中,主要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导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尚未完全形成完整的危机干预体系,因此规范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十分必要。

1.案例概况

小C,女,1995年生,某民办高校大三学生。该生假期返校后情绪一直低落,少言寡语,上课睡觉,旷课情况严重,与宿舍同学几乎无交流。此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该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擅自离校出走一周,期间拒绝接听家长,老师和同学电话,信息也均未回复,造成失踪的假象,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该生离校的当天,辅导员即与该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情况,并询问学生假期情况,了解到其家庭些许矛盾。后期在学校心理中心老师,校保卫处以及警方的帮助下,在异地找到该生。通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沟通了解,该生称想自我调节一段时间,因不想沉迷于手机,便故意将手机放在公交车上离开。被问到是否担心遗失时,称公交站有遗失中心,并不担心。在與该生家长的沟通以及心理中心老师的建议下,该生入院接受治疗,检查诊断为轻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深度辅导,谈话和疏导,该生目前心理状态平稳。

2.案例评价

案例中,小C的心理危机表现方式在高校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校对该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比较恰当、及时,整个过程都给予较为规范的掌控,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维护了校园的稳定。如果没有基本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与体系,没有心理咨询中心及辅导员的疏导,很难保证学生的安全,也很难使该生继续完成学业。

3.从案例中折射出的几点思考

3.1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困境及问题

(1)从干预内容上看,多是关注境遇性危机事件,而忽视发展性危机

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大部分注重的是对突发的或重大的生活事件引发的境遇性危机的干预,心理危机主要包括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和发展性危机。所谓发展性危机是指大学生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情感问题或人际交往问题等各种困难而导致出现一些异常的反映,继而可能逐渐发展为心理失衡,并由此带来情绪、认知、行为甚至生理上的问题。由于这种危机是慢性的并呈弥漫性的,因此很容易被教育者忽视。而忽视发展性危机带来的问题极易引发各种矛盾,直接导致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2)从干预过程上看,缺乏正确有效的危机后干预

当前,随着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目前危机干预已发展为一个既包括危机前的预防、预警、危机中的应急处置,更要有危机后的干预。危机后干预是危机干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危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向那些还没有顺利度过心理危机的个体继续提供心理援助,以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后干预是对危机个体的积极关注和干预效果的长期巩固,是构建危机干预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3)从从业人员标准上看,忽略危机干预实施者的专业素质要求

目前,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匮乏,尤其在高校,接受过心理危机培训、具备面对重大群体事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专业人员很少。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往往是由平时负责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代替专业人员进行危机干预,其效果不但不明显,有时反而或因不专业的引导和干预对危机个体造成二次伤害。

(4)从干预主题上看,仅以学校作为单一的干预主体,缺乏多方联动机制

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身体、心理因素乃至社会因素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当然,很多高校的危机干预元,迅速介入,为危机干预争取了宝贵时间。但是,恰恰是因为这样,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学校也自然而然成了危机干预的唯一主体。这种现状从根本上来讲对危机事件的当事人是不利的。大学生的成长,处理需要学校的培养和关注之外,也离不开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因为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这些因素都会产生作用。

3.2应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危机干预意识

意识层面的问题是解决危机干预困境的首要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行政部门、全校师生都应该增强危机干预的意识,认识危机干预的意义和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会议、讲座、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针对全校师生普及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常识,以及干预的具体策略方法。在全校形成干预危机、人人参与的校园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力量去及时发现危机、关注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同时加强对学校领导、相关部门以及辅导员的重点培训,引导一线的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状况,高度关注问题人群,及时发现危机,及时处理危机。只有学校将危机干预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很好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危机干预工作,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2)完善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

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预警系统、应对系统和善后系统。预警系统是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群体中潜在的危机时间,将可能出现危机事件的个体和群体筛查出来,定期和不定期高度关注,并适当时候可以采取一些预防干预措施,同时上报相关情况,以便学校及时掌握情况,妥善处理预防事件的发生,将危及扼杀在萌芽中。应对系统是整个学生工作岗位及干预系统中的核心和关键部分,在发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因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善后系统是征对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进行善后处理,避免因善后不当造成更大的危机。学校可通过学校网页、校园广播等多媒体途径,引导师生对已发生的危机事件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需要对所有参与者,以及有所影响的班级同学和老师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避免因此次危机事件影响更多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另外,学校需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3)提升危机干预队伍专业化水平

高校大学生危机干预队伍残次不齐,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且缺乏危机干预实战经验,这样对危机干预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案例讨论、督导指导等多种形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给这支队伍提供各种平台。加强学习和时间,将危机干预队伍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结合起来,建立一支真正专业化的危机干预队伍。

(4)家长、学校、同学三方形成合力。危机干预需要学生所在的学校、同学和家长沟通并配合,很多家长往往关心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有的学生以往已确诊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家长往往害怕影响到孩子而采取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因此,学校应做好与家长及孩子的沟通工作,打消顾虑,让他们积极参入到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来,形成学校、家长、同学共同预防、干预和辅导相结合的危机干预模式。

4.结语及意义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时间上,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努力,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