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浅析

2017-05-17 00:45陈熙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生产力公平效率

陈熙

公平与效率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公平体现着人类美好的主观愿望,效率则体现着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二者之间的和谐和统一成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以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

公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内容受到具体的社会现状的制约。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公平问题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问题,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其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主要有这样几种:1.平均主义公平观。一种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追求平均,“均贫富”。太平天国的“无处不饱暖,无处不均匀”就是其典型的代表。2.等级主义公平观。这是一种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基础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认为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什么样的等级(或出身),就应该做与这个等级(或出身)相适应的事情,受到与之相适应的待遇,而不能有“越轨”,这样就是公平。3.资产阶级公平观。包括功利主义公平观和自由主义公平观。功利主义公平观是一种建立在西方功利主义思想上的公平观念。它主张以实现国家和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公平的目的,主张按照贡献来分配。自由主义公平观,其核心就是给予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出身、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人以同等的竞争机会,也就是机会平等或起点平等。资产阶级这两种形态的公平观,其共同的起源都是来自个人的权利的平等以及个人的自由层面的平等。从人权宣言开始直到当代的资本主義社会,权利的平等以及个人的自由层面的平等是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始终的。这一种权利的平等、个人的自由是抛开了一切个人的差别,把人的所有具体属性统统抽象掉,最后在纯粹的“人”的基础上来探讨的。也就是说,整个资产阶级公平观的理论基础是纯粹的“人”的概念,而不是现实的人。4.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资产阶级公平观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认为只有在社会经济领域内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即消灭了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也就是说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了阶级本身,无产阶级才能在实际上取得平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建立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的,这里的现实的人是处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当中的个人,而不再是资产阶级公平观当中的只有“人”的抽象概念的人,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资产阶级公平观的理论先天缺陷。

效率是一个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率指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效率问题是生产力发展问题。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效率是指人类价值活动过程劳动输入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效率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准。效率高,则生产力发展快,效率低,则生产力发展慢,甚至停滞。所以说,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效率的过程。所不同的就是在近代以前,这种追求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到了近代一直到现代,这种追求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

在人类追求效率的过程中,贯穿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效率问题是生产力发展问题,公平问题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问题。那么,“效率最基本的(不是全部)是指生产效率,是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公平主要的是指社会公平,是生产关系的外在表现。”公平与效率之间体现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辨证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那么,公平与效率之间也具有这样一种辨证关系:效率决定公平,公平对效率具有反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效率决定公平。公平是人类美好的主观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效率的实现。原始共产主义的那种公平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从公平的三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出,公平的本质是要求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不论是财富还是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分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如竞争(无论是公平竞争还是不公平竞争)所带来的优胜劣汰必然产生的贫富差距,使市场在实现公平的过程中丧失了作用。自然的,实现分配公平的责任就落在了政府的身上。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来间接地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通过政府的二次分配来保障因为种种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这一切,只有在生产力达到了一定水平,社会物质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够实现。

其次,公平反作用于效率。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人的劳动来实现。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决定生产力发展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如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使占社会人口极少数的人占有社会总财富的大部分,而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则占有社会财富的一小部分。虽然富人们具有很强的购买力,但是其总量有限,所以这样的社会现实会导致社会整体购买力下降,投资萎缩,社会失业率上升,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就使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是很难谈提高效率的。从心理学角度讲,种种研究表明,被公平对待是对劳动者最大,也是最有效的激励。这样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公平效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跟踪导练(一)2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钱”、“事”脱节效率低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