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怎么就慢下来了

2017-05-17 00:45韩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慢就业毕业毕业生

韩晨

临近毕业季节,微信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关注,笔者朋友的父亲(某著名高校教授)恳求女儿寻找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该女儿之前在某报社担任记者,工作虽然劳累但是光鲜体面,却突然辞了工作说要做自己喜欢的户外行业,目前偶尔接一些户外领队的活儿,虽然也时常“哭穷”但仍旧表示完全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也完全不着急去寻找一份所谓稳定的工作。再看看周围,似乎不着急求职的毕业生大有人在,“慢就业”已经变成大家并不陌生并且逐渐接受的现象。其实近些年,在中国快速发展几十年后,“慢”这个字反而更加频繁地被提起,“慢脚步”、“慢生活”、“慢城市”,似乎都很受欢迎。而对于“慢就业”却是褒贬不一,针对有的大四毕业生毕业后或支教、或游学、或在家等待就业时机、或考察创业市场等不着急就业的现象,有的批评者直接指出这实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更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但是也有支持者认为不盲目就业其实是对自身长远的考虑,毕竟“入错行”带来的代价更大,而且前期的厚积才能换来未来的猛烈发展。

1.怎么就“慢”下来?

就业难、就业压力大是大环境,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将达到795万,较2016年新增30万,其实如果再加上留学归国学生还有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的人数更加庞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一直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在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注定是个不小的挑战。毕业前后无法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直接导致部分毕业生“待业”。

2.有业不就

由于就业难的大背景而成为慢就业一族的毕业生似乎带着几许无奈和被迫,但事实上,“慢就业”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也脱不了干系。比如笔者在工作中就接触到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明确表示在毕业季节不找工作,而是集中时间和精力准备9月份的国家司法考试,只有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才能对自己的将来的事业有实质性的帮助,类似于这样“有业不就”而造成的“慢就业”并不在少数。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思想独立性非常强,他们有着坚定的自我认知,为了实现精准就业,并不急着进入职场,他们愿意继续念书或参加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在未来的就业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升自身就业含金量的选择是值得支持的,这比“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就业观相比,是毕业生更加成熟和理性的选择。但同时另一方面,由于高不成低不就而错失就业机会的“有业不就”却是对自身认知不足的典型。另外,对比60后、70后,现在的80后和90后有着丰厚的家庭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有了家庭的支持,使得慢就业这个“过渡期”有了经济保障。

3.慢就业是就业新形式

笔者从工作中了解到部分毕业生“慢就业”其实并不是“不就业”,他们有的做代购当直播,看似不稳定,但是收入也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比初入职场的同班同学还略高一些,而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自己心目中的梦想,背起行囊去看世界,旅途中也打打工,或者靠着写微博聚拢人气拉一点广告,这有些类似于国外流行的“间隔年”,这部分追梦型更在意视野的开阔以及经验的积累;还有部分同学成立各式各样的工作室,接单做做设计、做微商、开淘宝等等,處在“就业不足,创业未满”的状态,他们不想为别人打工,认为自己有实力有技术,将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其实这几类慢就业的毕业生也并不是完全无所事事闲赋在家,这也正是灵活就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造就了各种新型就业模式,在老一辈眼中这些“不务正业”的就业形式正是当下流行的一种新型就业模式。笔者在国外访学时也曾接触到一批为了梦想、为了兴趣、为了未来而选择慢就业的外国年轻毕业生。同时随着国内社会宽容度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慢就业”越来越为大众所了解和接受,并且快速成为一种可能的存在。

4.慢就业≠懒就业

慢就业确实对于充实个人的经历和实力大有好处,但是现实中却还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因为“慢就业”,结果造成了“拖就业”、“懒就业”甚至不就业的“啃老族”,这些其实是对慢就业的误解,当然也可以说是慢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暂时不就业、不急于一毕业就立刻就业并不是坐在家里等着就业机会来敲门,更不等于不准备就业。因此毕业生急需警惕自身由于慢就业而加重自身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最后导致难就业、无法就业。

其实笔者所理解的慢就业并不是被动等待,更不应该是由于受大环境所迫而选择的消极待工,如果说“懒就业”、“闲下来”、“啃老”这些现象是消极的,慢就业则应该是毕业生基于对自身深层次的了解和对长远的考虑而做的正确抉择,是在对自身负责任的前提下给自己的一个缓冲期、调整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论慢就业的具体表现形态是怎样的,是兼职、创业试水、考察市场、支教、追寻梦想还是探索世界,并不存在绝对的是与非,毕业生更应该着眼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为了老来捶胸钝足的后悔。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就业与创业工作处)

猜你喜欢
慢就业毕业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最“叛逆”的毕业生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