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7-05-18 10:15郭昱铄张秀娥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业环境创业意愿创新创业教育

郭昱铄+张秀娥

摘要:在现今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创业的生力军,而创业意愿是个人实施创业行为的重要先决因素。大学生只有拥有一定水平的创业意愿才会进行自主创业,所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对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利于改善我国创业现状,提升创业水平。以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为基础,以思维为中介变量,以环境为调节变量,提出双创作用下的全新模型和五项假设,为未来深入探究夯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意愿 创新思维 创业环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创业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核心地位。“坚持创新发展”必须依托于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全方位的创新思维。近幾年来,我国通过了许多关于创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里强调,全国各类高校应积极开展双创教育并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于自主创业之中。这不仅能培养我国大学生双创精神,而且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与此同时,达到创业带动就业的最终目的。

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创造者,创新的主体,创业的中坚,对他们的双创业教育倍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是当下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创业可以有效推动创新与经济增长、增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缺乏创业认知,匮乏理论知识。调研结果也显示,我国高学历创业者占比例较小,而且创业失败率较高。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意愿低,创业水平不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双创教育在某种程序上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探讨双创教育,是剖析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作用机制,理清双创教育和创业意愿相互关系,捋顺双创教育与创业能力潜在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理论价值。

一、研究文献回顾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的过程让已有的资源以新的方式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根本和实现途径是创业,不同程度的创新决定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教育教授给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观念与技能,让大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双创的教育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过创新和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培养出更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不等于创业教育,这是两种即有着联系却又不相同的概念,我国学者把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得到了创新创业这种双创教育的基本概念(刘宝存,2015)。

创业教育更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减少创业者的风险,指导其企业成功度过初创期(Izedonmi,2010)。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拥有自主辨别出商业机会,并能够组织创办新企业的能力为目标。这可以帮助开发年轻人的技能特质,使他们拥有创新精神和识别、创办并成功管理自己企业的能力。全美创业领导信息中心定义创业教育是指提供人们创业的技能和概念,培养人们的洞察力去辨别他人忽略的机会,拥有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去果断地做出决策实践于行动的过程。Adenipekun(2004)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成为创业者的过程中使其具备不断寻求机会,敢于冒险并坚持将想法付诸于现实的自我导向的能力。Kyro等认为,创业教育是培育个体能力的过程。彭刚认为,创业教育包含着很多类别的知识和能力,如像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相关能力和创业心理等。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授过程也是改变人们日常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远不止是一种简单的学科教育(Bechard和Toulouse,1998)。双创教育不是不同于创业教育,又不同于创新教育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他即与两者相关,又不是两者的简单的重合(李志义,2014)。研究认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有意识去进行创业,拥有创新性的思维并具备企业家精神,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目的是培养个体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性,开发团队的决策力与沟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李志义,2014)。与此同时,双创教育更为着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创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创业的意识,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观点,确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实践技能,构思和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董晓玲,2012)。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分别研究创业教育或创新教育的较多,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少。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明确区分的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双创教育是在大学教育环境下,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以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的过程。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影响着创新动力的形成,同时其也是创新教育形成的关键所在,这两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不可分离,思维是活动的主观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拥有创新思维能把创业教育的知识有效发挥应用,并将相关其他知识进行迁移融合利用。Gorman,Hanlo和King(1997)提出“创业教育是对潜在创业者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岳晓东和龚放认为,创新思维与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开始接受教育时起就开始普及。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日常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创新的思维模式的养成是关键的。

因此,本研究认为创新思维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并对创业意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创业环境

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创业更是做为当前经济体内那的推动力,周遭环境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愿以及新创企业的数量和它们的初期成长。因此,构建一个优良的创业环境越来越被各国家和地区所重视。Gartner认为,创业环境由四个方面构成,分别是资源的可获取性、附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的影响和个体对于创业的态度等。创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新创企业成长产生影响的多个方面,它们为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援助,并对个体的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创业环境是影响着创业产生、发展等一系列过程的周边环境,是创业的基础, 也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有机结构,是包含了创业文化、政策、经济、技术的社会大系统。Lee等认为,高效的商业环境以及支持、鼓励、尊重创新思维多元化发展的大众环境是对于创业活动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张玉利提出“创业环境是一系列对创业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及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在Gartner等学者的观点基础之上,蔡莉(2007)提出“创业环境是在企业创建的整个过程中,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及其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创业环境作用,尤其是环境在双创教育作用机制中的调节功能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组合,并且这种要素合体对于创业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四)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大学生只有具有了创业意愿之后才会进行自主的创业。Bird(1988)指出,创业意愿是一种心理状态,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创业意愿才能实现其创业想法。Michael认为,创业意愿是创业者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评估,关注其是否适合开展创业行为或创立新的企业,也反映了这些潜在创业者与创业者所拥有的特质的相似程度,可以有效地预测创业行为。Thompson认为具有创业意愿的人们有一定的可能性在今后从事创建新企业的活动。Bird & Brush认为,个体的创业意愿对于个体的创业行为有着很强的预测效力。范巍和王重鸣指出,创业意愿是一种主观态度,这种态度始于创业主体,见于主体的创业活动。简丹丹和段锦云则指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个体对创建新企业或进行创业行为的综合的主观心理准备状态及其程度,主要包括其对自身素质和外界因素的评估。

结合以上对于创业意愿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体对于创业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且对创业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是指潜在创业者通过评估自身情况和外部因素,对实施创业活动的主观倾向。它能够有效预测个体的创业行为,创业意愿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采取创业行为。提升个体的创业意愿水平,是促进创新经济型发展、提升创业率的重要途径。

(五)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的关系

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而且可以提升大学生素质及创业意愿(Cooper,Bottomley和Gordan,2004),是增加潜在创业者和新生创业者的关键工具(Pittaway和Cope;Potter)。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能让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系统深刻的认识。通过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很多研究也证明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双创教育的推广和普及,能提高大学生对于创业创新的認识,通过双创教育,不仅有增强学生的双创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直接或间接训练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出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在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和学术著作中也提出并证明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思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Sánchez(2013)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对729名西班牙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起到了促进作用。Martin等(2013)通过多元分析的方法,发现了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存在相关关系。然而,现有的研究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一部分研究认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有负向影响的结论(Oosterbeek等;Chamard;Georg等)。还有研究认为,一个人对创业固有的认知和态度很难被改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从根本上也并不是由创业教育所决定的,而是由接受创业教育前的信念决定的(Wu和Wu,2008;Volery;Heuer和Kolveereid)。

另外,Gorman, Hanlo和King认为,“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为潜在创业者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研究认为,创新思维是激发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而教育环境会影响青年的创新思维(Hills)。而个体的创造性越强,创业积极性越高(Gorman,Hanlo和King;Feldman和Bolino)。也有研究注意到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产生的重要影响。李楠等(2011)研究发现,个体周边环境的支持态度越高,个体越有可能倾向于实施创业活动,且教育在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创业环境不受创业者的控制,但是会影响创业企业成败(Austin等)。

以上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总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具体作用还不明晰,影响途径和影响程度不够清楚,各个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创新思维、创业环境等重要变量在两者之间的作用还未探明。因此,课题组将进一步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厘清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具体影响机制,从而弥补当前研究不足,拓展当前研究理论。

二、理论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构建双创教育、创新思维、创业环境以及创业意愿之间关系模型。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

双创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高校在识别和开发有创业特质和意愿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他们具备创业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并创造就业岗位(Debackere和Veugelers)。Solesvik等通过创业事件模型发现,学生的可行性感知和合意性感知确实与创业意愿相关,并且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Kolvereid和Moen研究发现,参加过创业课程的个体相比于没有参加过创业课程的个体有更大的兴趣成为创业者。郭洪等实证研究发现,如果创业教育能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的培养与指导,将能够显著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一些学者(Holcombe;苗青;杨金展)认为,社会资本和先前知识也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影响作用。叶映华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要素为以下四类,即创业自我认知、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社会资源和创业先前知识。所以我国高校顺应创业和创新的需求,开设创业创新教育相关课程,使学生获取创业理论与知识,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先前知识通常是指相关专业知识、市场知识和创业兴趣。而其中创业兴趣对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影响作用,并且这种兴趣的培养建立在学生对创业理论与知识的了解基础上(叶映华)。可见,高校在传授创业知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应提高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于创业教育的投资力度,进而才能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和创业意愿。基于上述学者多年不懈研究与归纳,本文借以提出如下假设:

H1: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思维

研究认为,创新思维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是创业活动的核心和关键,双创教育最为首要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鲁宇红;卢书欣)。双创教育要以培养思维、提高意识、完善人格和健全能力,架构知识为核心,构筑潜在创业者的创业基础(Gorman,Hanlo和King)。通过创新教育能够让个体找到形成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思维作为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实现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二者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如果没有了创新思维,创新教育将等同于脱离实际本质,无源可寻。因此,培育个体创新思维应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只有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主,才能不断地提高创新思考能力,使双创教育学以致用。因此,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思维具有正向影响。

(三)创新思维与创业意愿

创新思维是提供创新性决策的源泉,有助于个体发现新的创业机会,提高创业意愿。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卢书欣)。Hamidi,Wennberg和Berglund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测验得分越高,其未来创业的意愿越强烈。Zampetakis et al.的研究发现自我评估为创新思维越强的个体,其创业意愿也更强。Gorman等、Feldman和Bolino等的研究也反向印证出,创业积极性高的个体,其创造性也往往越强。因此,可以推断创新思维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创新思维对创业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四)创新思维的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对于创新意愿的提升过程来说,创新思维在双创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地得以实现的。Amabile指出,教育环境会影响年轻人的创新思维。而创业意愿也正需要创新思维的激发(Hills等)。现如今的普及的高校双创教育更着重于创新技能的传授,对于创新思念和意识的培养侧重就相比较少了,这不仅会挫伤学生们的创业意愿,同时也会挫败学生们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Zampetakis等)。所以,探讨创新思维的中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在双创教育过程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影响作用这方面。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创新思维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间起中介作用。

(五)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

创业环境是研究创业意愿时不可忽略的因素。环境是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进行活动时所面临的重要外部因素,创业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活跃程度。创业环境离不开政府政策、大学教育、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会对自身决定实施创业有一定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个体的创业倾向与自身特质、周围环境及个人背景有关。李楠等研究认为,如果潜在创业者面临的周围环境对创业活动有高的支持度,那么个体更有可能倾向于实施创业活动,且教育在创业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为创业活动的实践性和风险性特点,创业环境对其的就影响尤为明显。特别是对于本研究的对象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先前经验往往只来自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来自社会的先前创业经验,所以他们尤其不能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创业环境。还些學者研究认为,外部创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段利民、陈文娟)。上述得出,外部创业环境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思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论断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5:创业环境在创新思维与创业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创业环境越好,大学生创新思维对其创业意愿的正向影响越强。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在现有的研究中,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还没得到完全证实,各个研究结果之间不一致。因此,本项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探明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在现有文献中,多数的研究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间关系,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创业环境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等,都是单一的研究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是对单一变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思维、创业意愿及创业环境多变量放在一起研究的模型。所以,本课题以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为基础,以创新性的以创新思维为中介变量,以外部创新环境为调节变量,提出双创作用下的全新关系模型,并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思维、创业环境及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解析双创教育对于创新思维和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剖析了创业环境在创新思维与创业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而提出了五项假设,丰富了创新创业理论,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Izedonmi,P.F.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Glob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Research,2010,(6).

[2]Brown,C.“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eaching Guide”,Kansas City.MO:Kauffman Centre for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Clearing House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2000.1-13.

[3]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7.

[4]Gorman G,Hanlon D,King W.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15):56-77.

[5]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50-56.

[6]Bird,B.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the case for inten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03):442-453.

[7]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01):162-169.

[8]Pittaway,L.,Cope,J.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J].2007,(25):479-510.

[9]Sánchez,J.C.The impact of 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intention.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3,(3):447-465.

[10]Martin,B.C.,Mcnally,J.J.,& Kay,M.J.Examining the form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entrepreneurship:a meta-analysi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utcom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02):211-224.

[11]Gorman G,Hanlon D,King W.Som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 Ten-Year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1997,(15):56-77.

[12]Feldman D C,Bolino M C.Career Patterns of the Self-Employed:Career Motivations and Career Outcom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0,(3):53-67.

[13]郭洪,毛雨,白游.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9,(09):69-74.

[1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15]鲁宇红,张素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1,(06):106-108.

猜你喜欢
创业环境创业意愿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