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17-05-18 10:46李海峰赵福路石东恒
淮海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管脓腔颌面部

李海峰,赵福路,石东恒

·临床经验·

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李海峰1,赵福路2,石东恒3

目的:探究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双管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术式安全性较高。

口腔颌面部; 多间隙感染; 双管负压引流; 治疗结果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该症通常发病急骤,且病程进展较快,若未及时治疗,常会诱发呼吸困难、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既往临床常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双管负压引流术是近年治疗软组织严重干扰创面的新型治疗手段,据相关前沿报道[1],双管负压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可取得与传统术式相似的疗效,且可规避传统术式的弊端。我院对收治的4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予以双管负压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84岁,平均年龄(42.56±2.37)岁。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6~83岁,平均年龄(42.55±2.39)岁。所有患者均有抗炎病史,效果不佳,经穿刺检查均有脓液抽出,对脓液实验室培养均有细菌检出,辅助超声检查可见灶区有低回声改变伴有液化影。排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全身性免疫疾病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在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将脓肿部位广泛性切开引流,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或含有抗生素的冲洗液行开放式清创冲洗换药,每天清创4~6次,连续清创1周,同时辅以营养支持、全身抗感染等综合支持治疗。观察组予以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操作:全身麻醉满意后,经超声检查脓腔范围、大小及位置,在脓肿低位处切开,尽可能将脓液完全排出,并清除坏死组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按照创面大小修建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脓腔两侧放置负压引流管2根,根据感染间隙深度,决定侧方孔数量,并通过创口内置伤口负压引流瓶的引流管,切口部位间断缝合,并用3M生物透明敷贴黏贴于创口周围,并采用系膜法封闭引流管,保持创面和腔系形成不漏气的真空环境,并于置管后8 h开始持续负压吸引,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待持续负压吸引2~3 d后,撤离负压球,双管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换药,治疗期间根据药敏及脓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并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1周,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随访1个月,记录伤口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2]显效:脓腔消失,疼痛及肿胀感消退或明显减轻,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拔管后48 h无肿胀疼痛,血常规恢复正常。有效:脓腔部分消失,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肉芽组织部分覆盖,但仍有炎性反应,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或略高。无效:脓腔未消失,主要症状未发生改变,甚至病情加重,感染扩散,出现脓毒血症等危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2组患者伤口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比较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伤口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比较 ±s,d)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42),均为血管损伤2例;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8/42),分别为颌面部神经损伤例、血管损伤例、严重瘢痕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口腔科危急疾病,引起复杂的解剖特点,且各间隙互相联系,若发生感染易扩散,因此需及时妥善治疗。既往临床常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但该术式可伤及血管、神经,且术后换药时患者难耐局部疼痛,此外病愈后颜面瘢痕较明显[3]。

双管负压引流是一种治疗软组织严重感染创面的新疗法,与传统橡胶引流条引流治疗比较,术中彻底分离脓腔,双管呈对流循环结构,可满足对深部脓腔换药冲洗及引流的双重要求,且利用持续负压引流及时清除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可防止感染间隙闭合及脓液滞留,引流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4];同时,负压引流可降低局部软组织张力及毛细血管负压,有助于促进脓腔创面修复细胞分裂增殖,有助于消除组织水肿,加速创面愈合,缩短病程[5-6];此外,该术式日常换药更为简洁方便,减少传统治疗频繁换药增加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资料结果显示,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伤口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19.0%。结果提示,采用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可取得传统术式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可缩短切口愈合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此外,该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少。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用双管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可缩短康复时间,术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 方敏,王玲.5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116-117.

[2] 俞丹,陈舜岳,王姝,等.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108-110.

[3] 曾大顺,陈剑云,喻棣,等.闭式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4(28):108-109.

[4] 马永清.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用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7(6):70-71.

[5] 章功杰,陈松军,郑珉,等.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探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8(4):393-396.

[6] 姚志波,范亚伟.双管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9):78-80.

1.河南省嵩县中医院 眼耳鼻喉科,471400;2.河南省巩义瑞康医院 耳鼻喉科,451200;3.河南省鲁山县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467300

李海峰(1976-),男,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3.020

R 782.3

A

1008-7044(2017)03-0297-02

2016-09-01)

猜你喜欢
双管脓腔颌面部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德国猎豹35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基于TM5103双管正激开关电源的设计
美国Double Tap防卫公司Double Tap袖珍双管手枪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煤层气同心双管排采新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