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Ⅱ)
——坝光区域淡水水域生态学特征

2017-05-18 09:28杨立君温海洋段振亮黄玉源嵩叶魏若宇高俊合余欣繁杨慧纳蒋呈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3期
关键词:红树红树林群落

许 斌 梁 鸿 王 帆, 杨立君 温海洋, 段振亮 黄玉源 马 嵩叶 蓁 魏若宇,4 高俊合 余欣繁, 杨慧纳 蒋呈曦

(1. 深圳市大鹏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深圳 518120;2.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 518049;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225;4.深圳市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深圳 518119)

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Ⅱ)
——坝光区域淡水水域生态学特征

许 斌1梁 鸿2王 帆1,3杨立君2温海洋2,3段振亮1黄玉源3马 嵩2叶 蓁3魏若宇3,4高俊合1余欣繁2,3杨慧纳3蒋呈曦3

(1. 深圳市大鹏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深圳 518120;2.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 518049;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510225;4.深圳市大鹏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站,深圳 518119)

本文对深圳市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的16条与海相连的河溪红树林群落结构组成与植物多样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区域的所有河溪由于潮汐的作用因而均有红树植物分布,特色明显;而且各类红树植物及非红树植物的组成种类较丰富,各红树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高,结构较好;而且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较高。该区域为海岸附近潮间带淡水河溪红树林植物分布较多的区域,是研究红树林从海边滩涂向内河过渡分布与栖息的生态学特征很好的研究地。本文提出必须严格保护所有河溪的红树林群落,使之能成为与海边红树植物一起构成一个好的水系植被生态系统,因而在把坝光国际生物谷建成“绿色生态宜居社区”方面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大作用。

深圳;坝光;水域;红树林;生态系统

在深圳坝光区域的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过程中,能否保住当地优良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其中其淡水水系及其沿岸周围共同组成的植被系统的生态状况是必须要了解的,只有这样,在规划过程中才能做到把陆地与各河溪的生态状况作为生态系统的整体进行统筹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做好当地全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与各类工程建设有机地融合,达到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共同协调发展。因此,笔者对坝光区域的陆地及淡水水域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坝光区域建设国际生物谷科技工业园如何能同时保住入海口密布的河溪水域生态系统而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内容,为实现深圳市政府提出的把该区域建成“绿色生态宜居社区”的目标在规划和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近海淡水水域红树林群落结构特征等研究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地与方法

1.1 研究地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坝光区域滨海河溪带(22°65′N-22°63′N,114°50′E-114°55′E)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北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1℃,1月份均温13.9℃,极端最高温度36.6℃,极端最低温度1.4℃,年平均相对湿度79%,降水量1800.4mm(简曙光等,2005)。区域北部临近惠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整个区域在排牙山和笔架山包围下形成一个港湾,西边面向白沙湾,东边临近坳仔湾。在三面地高,一面低洼的情况下,导致区域内河流众多,但大多流量较小,且交叉错落,调查时以入海河溪口为依据选取河溪。

坝光区域内河流众多,但大多流量较小,且交叉错落,调查时以入海河溪口为依据选取河溪,最终选取河溪16条,具体河溪分布与编号见图1与见表1(1~15号河溪经纬度为入海口处,16号河溪经纬度为红树植物分布终点处);由于研究仅针对该区域内的红树植物群落,故调查时仅在红树植物分布的范围内选取样方,河溪内其他区域不作调查研究;各河溪红树植物分布范围详见图2。其中4号河溪由于已经完成初步施工,河溪内无水流量,红树植物也仅出现在小范围的沿海滩涂及海岸,河溪内无红树植物分布,因此不做群落数据分析研究;其次图2中,左下角的16号河溪较为特殊,为内陆河溪,分别与7号河溪、8号河溪交汇入海,尽管其不具有独立入海口,但由于其特殊的形成原因及红树植物分布状况,仍将其作为独立河溪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

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区域淡水水域研究区见图1。

图1 研究地所在地示意图

图2 坝光区域河溪分布及红树林分布图(虚线范围为红树林分布区域)

河溪序号具体地点河道名称纬度(度)经度(度)H1白沙湾1号河溪22°65'89.13"114°.49'99.07"H2白沙湾2号河溪22°65'80.03"114°.49'87.18"H3白沙湾3号河溪22°65'67.56"114°.49'80.23"H4白沙湾4号河溪22°39'09.50"114°.30'06.90"H5白沙湾5号河溪22°39'06.30"114°.30'05.40"H6白沙湾6号河溪22°65'28.50"114°.49'64.12"H7坝光村7号河溪22°65'17.19"114°.49'88.38"H8坝光村8号河溪22°38'46.90"114°.30'17.40"H9-9号河溪22°64'61.02"114°.50'57.98"H10盐灶村10号河溪22°65'04.90"114°.51'35.45"H11盐灶村11号河溪22°65'13.70"114°.51'51.93"H12产头村12号河溪22°65'15.82"114°.51'65.20"H13产头村13号河溪22°65'29.51"114°.51'89.00"14双坑村14号河溪22°65'10.64"114°.54'52.60"H15双坑村15号河溪22°65'15.80"114°.54'72.92"H16坝光村16号河溪22°63'94.17"114°.5015.34"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对16条河溪的样方测定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总结归纳其主要的特征如下:

2.1 各河溪红树林分布情况

从坝光区域各河溪红树植物群落总体植物情况来看,坝光区域的16条河溪全部都有红树林分布,只是河溪4受到施工的填堵影响较大,红树植物只剩很少的零星的分布。虽然少数河溪的一部分河段为过去工程填土构成的,但是未填土部分的河段及其他从未填过土石方的、而且是距海边较远处的河段也都有红树林群落分布。可以说分布的区域很广,部分为近海区域,部分为距海面较远的距离的区域。

2.2 红树植物的主要种类组成及分析

红树植物主要种类为:桐花树、秋茄、老鼠簕、银叶树、木榄、白骨壤、海漆、卤蕨、无瓣海桑、苦郎树、海榄雌、蜡烛果、草海桐、黄槿、海马齿等,含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各种类的植株高度,除了草本的和葡生的种类外,其余直立的木本植物,大多数在0.5~0.7m之间,而银叶树的高度则可以达到7~10m,而海漆的高度也通常在1.6~2m的范围。坝光区域红树植物种类组成见表2。

表2 坝光区域滨海河溪红树植物种类表

其在各河溪的分布情况不同河溪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特点是以河溪岸边为主,成片分布,一些河段可以占据河溪的65%的水面,部分为30%,但较多河段红树植物占据面积可以达到40%~50%。各种类虽然混合分布,但是还是有种群的分布中心区,构成不同的镶嵌样式,形成很好的景观。

同时群落中夹杂大量红树林伴生植物和普通植物,许多群落红树植物优势度不突出,属于典型的次生林群落。

本研究调查到红树植物共有12科14种,包括真红树植物7种、半红树植物7种。全世界的红树植物共24科38属84种,国内的红树植物42种,其中真红树植物12科15属28种(含变种)(包括银叶树和卤蕨),半红树植物11科13属14种(不包括木麻黄和露兜树)(张磊等,2014),广东地区的红树植物共26科40种(包括木麻黄和露兜树)。与上述数据相比,坝光区域红树植物科数水平看似仅达到世界红树植物科的一半,但是从坝光的只有31.6km2的面积看,可以说其科的含量也应该是多的。但种类虽然为广东境内40种的32%,但是,坝光如此小的区域,仅仅是16条河溪里就能达到此种类水平也是说明其植物多样性是较高的。

根据李丽凤等对广西钦州湾红树林所做的调查,当地真红树植物共8科11种(包括卤蕨)、半红树植物共4科4种(李丽凤等,2013),但钦州湾的沿途面积比坝光大许多,海岸线也要长很多。与上述情况相比,坝光区域真红树植物种类较少,而半红树植物种类略多于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群落。根据辛欣等(2016)对海南红树植物资源现状所做的调查研究来看,海南现有红树植物共38种,其中包括真红树植物11科26种、半红树植物10科12种(辛欣等,2016)。与如此宽阔的海南省的海岸线和滩涂区域的情况相比,坝光区域红树植物种类事要少很多。

同时,根据陈国贵等对福建各地区红树植物所做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地真红树植物主要有6种(陈国贵等,2016),而与作为一个沿海省的区域相比,坝光一个15km长海岸线的很小的范围区域里真红树植物种类还较之多出1种。这是很难得的现象。根据王震等(2017)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植物群落所做调查研究,当地真红树植物共10科15种、半红树植物共7科9种(王震等,2017),同时李皓宇等对粤东沿海红树植物群落所做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地现存红树植物共25种(李皓宇等,2016)。按照红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坝光区域的红树植物种类虽然较福建地区要略多一点,但较相近环境和面积区域的红树植物分布区还是要少较多,从该地区整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人为干扰和破坏是影响该地区红树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只是次要因素。同时该地区正在进行相关项目开发,当地红树植物群落的保护与修复更加不能忽视。红树植物作为特殊物种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些植物又受到国家立法保护,应当引起各开发部门的重视,配合保护与开发工作。

2.3 河溪内几附近其他非红树植物组成状况

根据各河溪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多样性数据中各河溪植物种类分布情况表现为:坝光区域红树植物群落大多以半红树植物为主,并伴有大量非红树植物,群落中常见的非红树植物有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银合欢(Leucaenaeucocephala)、光荚含羞草(Mimosa sepiaria)、潺槁木姜子(Litseaglutinosa)、土蜜树(Brideliamonoica))、南方碱蓬(Suaedaaustralis)、草海桐(Scaevolasericea)、朴树(Celtissinensis)、针葵(Phoenix carnariensis)、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芦竹(Arundodonax)、白花鬼针草(Bidenspilosa var. radiata)、南美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海马齿(Sesuviumportulacastrum)、海刀豆(Canavalialineata)、铺地黍(Panicumrepens)、厚藤(Ipomoea pescaprae)、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等植物。

与陈远生等对广东省沿海部分区域红树林分布概况所做的调查相比较(陈远生等,2001),坝光区域滨海河溪红树植物群落中出现的非红树植物种类要较前者提到的红树林伴生植物种类多得多,但常见的非红树植物与他人研究基本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台湾相思、银合欢、潺槁木姜子、五节芒、白花鬼针草等植物,造成与差异的原因除了调查时间与地理环境的有所不同外,坝光区域滨海红树植物群落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人为干扰也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各河溪的植物α-多样性及发育状况差异比较及形成原因分析

由于每条河溪在所测的范围内含了几个以上的优势种组成的群落,相当于一些其他研究的较大的样地内的含有的多个群落一样。因此,把每个河溪的所有的群落合计为群丛组来统计。16条河溪的植物多样性指标见表3。

表3 各河溪红树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标

注:河溪4由于受施工严重影响,红树植物过少,未做统计。

从表3看,在15条河溪范围里,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处在相当高的水平,除群落2、群落15等少数河溪外,其他多数群落比陆地上山地自然林或近自然林的部分植物群落的综合多样性指标还高,较多与这些地区的指标持平或接近(鲁绍伟等,2008;黄玉源等,2016)。说明坝光地区的各入海河溪的红树植物及伴生植物等构成的植物群落种类多,且各种类的个体数等比例较为均匀,因而其各层次的生态优势度也相应地低。而丰富度指标也处在很高或较高的水平。

根据坝光区域滨海16条河溪红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可知,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在前8位的群落中有5位于坝光海湾正中区域。结合各河溪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数据可以发现,河溪6群落和河溪7群落的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是所有群落中最高的,而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都要较其他大多数群落低一些;河溪8群落、河溪16群落和河溪9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虽然较河溪6群落和河溪7群落较低一些,但结合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数据可以发现,这两个群落的乔木层植物多样性要较高一些,植物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也较大一些。据对坝光区域河溪的初步调查了解到,该区域各河溪的鱼、虾、蟹、软体动物等种类繁多((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2010),结合坝光地区新旧地图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信息资料(董超文,2011;屈宏伟,2013)可知,这5条河溪中有4条河溪为早期当地居民围海造渔所形成的河溪,分别是6号河溪、7号河溪、8号河溪和16号河溪,其中6号河溪的西北岸和16号河溪的西岸均为最早的海岸,而7号河溪和8号河溪完全为填海所形成的河溪。根据张宏达等(1957)对雷州半岛红树植物群落生长环境和郑德璋等(1989)对海南清澜港和东寨港红树林生境的调查研究,填海使当初的海岸和原河溪入海口滩涂远离海边风浪,也使水流减缓,而少风浪和水流速度的减缓都可以是红树植物得到稳定的生长环境,这可能是河溪16群落中红树植物在平均高度和平均胸径方面较其他四条河溪要高的主要原因。

6号河溪与7号河溪之间、7号河溪与8号河溪之间、8号河溪与9号河溪之间的鱼塘在曾经拟开展的“精细化工工业园”建设时期前期的开工工程经历一次填渔场平工程,2014年“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项目启动之后又再次经历场平以及拦河建路,8号河溪东南侧鱼塘和9号河溪两侧鱼塘在两次开发中暂时得到幸免,也许正是导致这两个群落红树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较好于河溪6群落和河溪7群落的主要原因;而6号河溪与7号河溪之间、7号河溪与8号河溪之间的区域经历在经历多次人为破坏之后,草本植物作为群落演替初期的主要植物快速生长,而乔灌木植物大多还处于幼苗与苗木阶段。由此可见,反复的人为干扰和破坏是影响该区块红树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应在施工的同时加强保护力度。

坝光区域滨海16个河溪红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在前8位的另外3个群落分别为河溪11群落、河溪12群落和河溪13群落,这三个河溪群落与河溪10群落临近,共同位于坝光区域海湾的东侧边缘。结合各河溪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数据可以发现,尽管河溪11、12、13群落在物种多样性上要高于河溪10群落,红树植物沿河溪分布范围也要较河溪10群落大一些,但群落中红树植物的种类数以及各层红树植物的平均高度与平均胸径都要较河溪10群落小许多,同时河溪11、12、13群落也是除了河溪6群落和河溪7群落外,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群落。江晓蚕等(2011)的现场简要调查发现,早年的鱼塘对河溪10群落影响较小,同时深圳市政府在河溪10群落附近建立了银叶树保护区,对该群落的红树植物群落起到了较好地保护作用。而河溪11群落、河溪12群落和河溪13群落受早期鱼塘人工干扰较为严重,如今还在遭受场平施工的破坏,其中河溪13群落则已经完全被改造为人工水渠,以上的这些因素或许是导致河溪11群落、河溪12群落以及河溪13群落在红树植物的种类数和植株大小上较低于同地理环境的河溪10群落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划定保护范围对红树植物的保护和恢复还是比较重要的。

2.5 各河溪的植物β-多样性及发育状况差异比较及形成原因分析

15条河溪的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值见表4。

由表4可知,15条河涌红树植物群落之间的Sorensen相似性系数在0.0370~0.6842之间,而约42%的比例为低于0.40,在这样的窄域范围里,以及水中水生植物远比陆地植物种类少很多的前提下,15条河溪的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值还能如此的较低,说明各河溪之间的植物种类的组成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这对于大区域而言,是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多样性的。其中约50%多的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都在0.4~0.6842之间。

其中,2个小于0.1的相似性系数均出现在河涌1群落分别为河涌1群落与河涌12群落之间的0.0370和河涌1群落与河涌14群落之间的0.0541。结合三条河涌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来看,三条河涌的乔灌木优势种均为木麻黄和黄槿,河涌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于河涌12群落而较高于河涌14群落,但河涌1群落有5种真红树植物、5种半红树植物共10种红树植物,河涌12群落只有2种真红树植物、6种半红树植物共8种红树植物,河涌14群落仅有1种红树植物、5种半红树植物共6种红树植物。河涌1群落红树植物种类丰富且生长情况良好,整个群落以红树植物为主,河涌12群落虽然物种丰富但多为普通植物,真红树植物种类不多且生长情况不好,群落植物主体多为普通植物,河涌14群落本身物种多样性就比较低,红树植物种类又少,故造成河涌1群落与河涌12群落和河涌14群落相似性系数低,差异性大的情况。从数据分析可知,由于红树林内的组成植物种类是较明显少于陆地陆生植物的,而本研究的不同河涌的红树植物群丛组居然还能有较为普遍低的相似性,说明坝光区域的各河涌分布区域小环境的差异还是较多的,因而组成各个群落的种类也构成了较多的差异。这样也说明该大区域内的红树植物等植物的组成有较多差异,当地这些湿地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还是较高的。

表4 各河涌红树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

注:上表群落编号分别对应:1.河溪1群落、2.河溪2群落,依次类推。

3 结 论

在此对深圳坝光区域的淡水河溪中的红树林群落的特征做以下归纳:

(1)深圳坝光区域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16条河溪都有红树林分布,说明此区域的红树植物资源分布广,而且其中有在我国分布地点不多的银叶树,这是很难得和珍贵的。

(2)该区域淡水河溪的红树林群落中,与其他一些海边的同等面积的区域相比,真红树种类处在中等水平,半红树植物种类处在较多的水平。

(3)沿所有的河溪周围均分布着较多的亲水、喜湿植物,这些众多的植物与水中的红树植物一起构成了很好的植被结构,因而也对河内的红树植物的涵养、生长和繁衍具备了很好的相互依托和庇护的作用。

(4)所有16条河溪的红树林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处在较高的水平,甚至比陆地部分山地近自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要偏高或接近,说明这些河溪的红树林发育的时期很长,各种类个体数的比例及分布是相对均匀的;这是良好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5)各河内的鱼、虾、蟹、贝类等较丰富,较多的海鸟及其他鸟类在期间分布,因此,这16条河溪的植物群落是维系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架。

(6)在坝光国际生物谷的规划与施工建设中,必须严格实行对这16条河溪的保护,不要在河涌铺设水泥等人工构建和设施,让红树林得以良好生长发育;严谨各类排污管道与这些河溪相连,即便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也不能进入。因为按照标准,处理后的水一般只能达到Ⅳ类水的水平,部分甚至只能达到Ⅴ类水,属于较严重和严重污染水,只是比未处理的水污染物少了许多倍而已。

(7)由于河溪内的红树植物是靠海水涨潮后,海水成分进入到河溪内的红树林区域,红树植物、尤其是真红树植物才能以较好生长和繁衍,因此,在规划和施工过程中,不可堵塞任何河溪与海水相连的通道;需要道路通过的,需要架桥,或者在路的下方建较大的涵道,让水可以畅通。

(8)各河溪红树林的景观很优美,由于红树林是国家作为珍稀植物整体保护的对象,世界各国对红树林也是高度重视,视为水系生态系统优劣的评价指标和象征;因此,坝光区域各河溪是很好的休闲、观光的场所,需把保护与旅游、生态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使得坝光国际生物谷具备更多休闲和游览的场所,而更具亲近大自然、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魅力。

[1]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深圳市坝光盐灶村古银叶树保护小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EB/OL].2010.04.02.http://gongyi.qq.com/a/20100402/000032.htm.

[2]陈国贵,戴聪杰,李元跃,等.福建各地区红树植物形态特征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6(19):178-182.

[3]陈晓霞,李瑜,茹正忠等.深圳坝光银叶树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5,34(6):1487-1498.

[4]陈远生,甘先华,吴中亨等.广东省沿海红树林现状和发展[J].广东林业科技,2001,1(1):20-26.

[5]董超文.坝光目前已不需要填海[N].深圳商报,2011.1.17.

[6]黄玉源,余欣繁,招康赛等.深圳小南山与应人石山地植物多样性比较研究.广西植物,2016,36(7):795-805.

[7]简曙光,韦强,唐恬等.深圳盐灶银叶树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04):84-87.

[8]江晓蚕,彭晨.坝光未来:发展保护并重[N].深圳商报,2011.

[9]李皓宇,彭逸生,刘嘉健等.粤东沿海红树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16(01):252-260.

[10]李丽凤,刘文爱,莫竹承.广西钦州湾红树林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J].林业科技开发,2013(06):21-25.

[11]鲁绍伟,王雄宾,余新晓等.封育对人工针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恢复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S2):121-126.

[12]屈宏伟.坝光将打造国际生物谷[N].深圳商报,2013.

[13]王 震,陈卫军,管伟等.珠海市淇澳岛主要红树林群落特征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04):86-91.

[14]辛欣,宋希强,雷金睿等.海南红树林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策略[J].热带生物学报,2016(04):477-483.

[15]张宏达,张超常,王伯荪.雷州半岛的红树植物群落[J].中山大学学报,1957 (2):122-145.

[16]张磊,吴莺,王菲等.红树林植物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4(4):8-12.

[17]郑德璋,廖宝文.海南岛清澜港和东寨港红树林及其生境的调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9(05):433-441.

Study on Ecological Situation and Protecting Strategy of the Planning Area of Baguang International Bio Valley,Shenzhen,China(Ⅱ):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water Areas of Baguang

XU Bin1LIANG Hong2WANG Fan1,3YANG Li-jun2WEN Haiyang2,3DUAN Zhenliang1HUANG Yuyuan3MA Song2YE Zhen3WEI Ruiyu3,4GAO Junhe1YU Xinfan2,3YANG Huina2JIANG Chengxi2

(1.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enter of Dapeng New District,Shenzhen Guangdong 518120,China;2.Shenzh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Shenzhen,Guangdong 518049,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4.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of Dapeng New District,Shenzhen Guangdong 518119,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composition and plant diversity of the mangrove of 16 streams in Baguang International Bio Valley,Shenzhen,pointed out that because of sea tidal action,therefore all streams have mangrove,and have special feature,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mangrove plants and non mangrove plants are richness,every mangrove community has a high plant diversity with the good structure;furthermore,the plant diversity level in large area is also high. The area is the region where mangroves distributed more and wider in freshwater area of sea coastal mesolittoral zone,so there is the well research area on the mangrov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ngroves transitional distribution and inhabit from seashore to freshwater streams.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must strict protect all mangrove communities of all streams,therefore constructed a well water ecosystem combining the seashore mangrove communities,so that it ca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spect of constructing “green,ecological and livable region” of Baguang.

Shenzhen;Baguang;water area;mangrove;ecosystem

许斌,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建设工程项目与生态保护关系等方面研究

黄玉源,教授,博士,从事城市生态学、植物生态与生态经济学研究

X21

A

1673-288X(2017)03-0015-06

项目资助: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委托项目(D11520349),深圳市大鹏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科技项目(QT 2016-166,QT 2016-167)

引用文献格式:许 斌,等.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规划区域生态状况与保护策略研究(Ⅱ)[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3):15-20.

猜你喜欢
红树红树林群落
红树林诞生记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会“上”树的鱼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走过红树林
红树植物老鼠簕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lavipes AIL8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