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银行与保险应有的联系

2017-05-19 08:23肖泽华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4期

肖泽华

摘要:中小企业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是肯定的,然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点除世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原因: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国不讲信用、银行对中小企业“惧贷惜贷”、信息严重不对称。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日益凸显,我们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去解决这一难题。为此,我提出:成立中小企业融资保险公司,推出“中小企业融资保险”这一保险产品,将保险业务整合到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借贷关系中,调和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紧张博弈,最终达到使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共赢,使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惧贷;中小企业融资保险

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们在经济上,在社会稳定上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性我们都十分地清楚,所以在此就不在赘述。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倘若这星星之火得不到维护,得不到“燎原之风”,那么这星星之火会不会熄灭也尚未可知。

资金于一个企业而言,其重要性不亚于血液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在国内制造业范围,已经有大批的中小企业相继破产。其原因多种多样,不排除一些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比如财务结构不完善、固定资产少、企业信用差等等。但是所谓“嫌贫爱富”的银行是确确实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银行的“惧贷”、“惜贷”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筹借不到资金,或者是即使借得了贷款,也会因贷款成本过高昂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所谓渡过难关,更不要谈发展。

但从理性的角度、从银行的角度去看,其实银行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首先,银行是为了将其坏账率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它绝不至于冒过大的风险,否则其坏账率太高,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据美国《财富》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而美国大约是7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普遍较低,其破产风险太大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其次,我国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普遍较低,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国内的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又参差不齐,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导致银行对其进行调查的成本太大。因此种种原因,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只能是望而兴叹,惧贷惜贷。银行是一个天生资本家,逐利是其天性,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它的本职工作。所以从理l生的角度来看,银行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能否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既不让中小企业因筹借不到资金而倒闭,也让银行尽可能放心的去放款,尽可能的降低银行的后顾之忧—企业破产,还不了贷怎么办?

我的想法是,无论一个中小企业的实力怎样,发展前景如何,其发展需要资金的事实是不变的。一个企业,在它被市场淘汰之前,我们都不能妄下论断就说继续经营它们是在浪费社会的资源,所以我们应该给它们一个公平的机会。把钱借给他们,让他们去接受市场的检验,倘若发现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其面临的困境并不是其资金不足造成的,那么我们就让它们破产,我们不再借钱给他们,而是去选择经受住市场检验的那些企业。在这个筛选的过程中,大浪淘沙,沉者为金。由此一来,我们的资源便可以从没有效率的企业流向有效率的企业,从而最终达到社会资源被最大效率利用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怎样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关系便成为关键。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最终的结论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分配、如何管理、如何协调这些资金,如何能够让这些资本平稳的从低效企业向高效企业过度,而不给银行造成大的困扰。其实我们华夏子孙都很崇尚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人方正,处事圆滑”。处事要圆滑,其内涵不就是一种和谐、平衡的美吗?上面的分析指出,我们想要的是,让银行和中小企业到达这样一个平衡:银行获取与其风险相适应的报酬,中小企业不因借不到贷款而致发展停滞甚至破产,资源从效率低的过度到效率高的。那我们为何不能够在这两个“圆环”之间加上几颗“滚珠”呢!而这个“滚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早已存在,但我觉得特别可惜,因为没有人将其应用于这两个团体之间。这个“滚珠”就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保险行业。

假若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加入一个保险业,推出“中小企业融资保险”保险产品,我认为银行的顾虑、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都可以尽可能的降到最低。我的想法是,我们让中小企业购买“中小企业融资保险”这一保险产品,然后由保险公司统一管理和监控。即使这样,我们也清楚,总有一些中小企业会破产。对于银行借给这些破产企业的贷款,保险公司履行一定的赔付义务,从而可以避免銀行大的损失。但是这个时候,这些破产的企业里边,质量低、前景差的企业将会占大多数。这于银行、保险公司、社会都是有益的。而且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企业会得到发展。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社会的资本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质量差的企业被市场淘汰,质量好的企业得到发展。而保险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便是:降低银行不敢借贷、高息借贷的顾虑,帮助中小企业更加容易筹集资金,让社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然而,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保险业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应该实行怎样的计划,应该怎样去寻求一个平衡点,并不能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笔者为此深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