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

2017-05-20 23:21周康才邹陈勇樊丛丛
农业与技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

周康才++邹陈勇++樊丛丛

摘 要:为探索绿色、生态稻米栽培新途径,创新研究“稻鸭共作”高效模式,遵循水稻生长自然规律和生态环保原则,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与养殖业之间的关系,确保食品安全,提升品质,从而实现农业产品的绿色、生态、安全,达到高产、高效、质优之目的。

关键词:稻鸭共作;绿色稻米;高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27

1 实施概况

“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模式实施地设在浦口区汤泉农场试验基地,紧邻滁河,水源充足,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土壤肥沃,土壤属河淤土,无污染源。稻麦1a 2熟。地区土地平整,农田林网较好,沟、渠、路建设配套比较完善,交通便捷。自2013年开始,连续4a对“稻鸭共作”高效新模式栽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实施“稻鸭共作”连片种植面积20hm2。

2 模式成效

“稻鸭共作”技术利用鸭子的杂食性特点,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及害虫,特别是栖息在水稻植株以下的害虫,如螟虫、稻飞虱等;同时鸭在水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利用鸭的粪便起到浑水培肥的作用,不断刺激水稻生长,促进分蘖生根,形成壮秆大穗,提高产量和品质。

2.1 良好的生态除草效果

“稻鸭共作”的各种效果中,除草效果尤为明显,几乎可以替代人工除草,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工除草成本。稻鸭共作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d;除草方式多,鸭采食杂草,不仅包括杂草植株,还包括杂草籽实、地下块茎、根茎;抑制后生杂草明显,鸭群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形成“稻鸭共作”另一种特有的浑水现象,抑制了杂草种子的萌发。

2.2 明显的控病除虫效果

鸭群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活化了耕作层土壤,能增强水稻根系的活力,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鸭群来回穿梭,有利于增加水稻行间的通透性,减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鸭子直接取食栖息在稻株中下部的稻飞虱、稻叶蝉等,控制效果突出。稻鸭共作对稻纵卷叶螟、螟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稻纵卷叶螟、螟虫初孵后要吐丝下垂或爬行,此时遇到鸭子活動造成水稻植株摆动,造成虫体掉落入水中,而被取食或是淹死,减轻发生危害。

2.3 辅助的增肥效应

在“稻鸭共作”时期内,一只鸭子排泄在水田里的粪便约为10kg。鸭子粪便是养分含量高、成分齐全、易于吸收的优质有机肥料。鸭群活动能活化耕作层土壤,有利于土壤中潜在养分的分解释放,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加土壤供肥能力。

2.4 显著的产量和效益

采用“稻鸭共作”模式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水稻田间人工除草的费用。产出的鸭子属于生态草鸭,肉质鲜美,品质好,价格高。实现了绿色稻米和鸭子双收益。

2.4.1 产量稳定

“稻鸭共作”产量能接近常规种稻的产量,由于不施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节本效果明显,生产出的绿色稻米食用安全,米价高,效益好;虽然增加了鸭苗、鸭饲料、围网等养鸭的投入,但鸭在完成稻鸭共作之后,用很少的饲料投人,换来了优质的鸭肉,鸭肉产出虽不显著,但足以抵消养鸭的投入,增收效果较为明显。据调查表明,该实施基地“稻鸭共作”平均每667m2产绿色稻谷530kg,与常规粳稻621kg相比减91kg,减14.7%;折合稻米360.4kg(68折),与常规粳稻米416.1(67折)比减55.7kg/667m2,减13.4%。

2.4.2 增效显著

“稻鸭共作”绿色稻谷通过精选、烘干等流程处理,机械加工成稻米后分级包装,以销售绿色稻米为主,按4a市场平均销售价8元/kg计算,每667m2产值2883.2元,扣除成本1477元,每667m2效益1406.2元。麻鸭平均每667m2饲养25只,每只产值100元,扣除成本80元,每只净效益20元,每667m2效益500元。稻鸭共作模式净效益1906.2元,是常规粳稻收入的1.9倍。

3 主要配套措施

3.1 选择优质品种,确定适宜稻田

“稻鸭共作”选择的水稻品种,以优质高产南粳46、南粳5055等为栽培品种为好;鸭品种选用品质优良商用价值高金湖麻鸭。稻田选择土壤肥力较好(最好是种养地相结合)的田块,且交通便捷,田块平整成方,水源充足,排灌畅通,四周与外河相连,以利群鸭活动空间。

3.2 搭建简易鸭舍,搭建初放区

鸭子放入稻田时,鸭的日龄在7~10d,仅身着绒毛,还不可能长时间呆在水中,需在稻田边上的陆地上为鸭子搭建简易鸭舍,以避风雨,以供憩息。

鸭子刚放入水稻大田,需有一个适应过程,不宜让雏鸭满田跑。为此宜设置初放区,让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d,一般一个0.33hm2左右的田块,初放区的面积以20m2大小为宜。

3.3 设置防护网

没有隔离防护装置的稻田,还要在稻田外围设置一层塑料围网或铁丝网、竹网等,网高100cm左右,可防止鸭子离开稻田,确保共作的效果;同时也对群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简介:周康才(1967-),男,汉族,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
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高寒山地“紫糯玉米—黑饭豆”富硒高效栽培技术
堤坝坡地核桃高效栽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