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7-05-22 08:10徐明桃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徐明桃

摘要 介绍了宣城市宣州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机科技;现状;问题;对策;安徽宣城;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23;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74-01

宣城市宣州区农机局近年来的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主要围绕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及机械化打捆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方面开展新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机械化程度显著提升

到2016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87.9万kW,大中型拖拉机1 020万台,联合收割机2 180台,水稻插秧机240台,粮食烘干机339台。全区机械化结构不断优化,由传统的数量型、低层次增长方式逐渐向效益型、高层次增方式发展。此外,机械化程度逐步提升。小麦、水稻机收水平超过98%。机械化秸秆还田、油菜机收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主要农作物种收方面机械化程度高达75%,同比略有提升。

1.2 农机技术广泛推广

近年来,全区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引进先进的新技术、新机具,经过成功示范后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油菜联合收割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以及设施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1.3 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完备

经过几年的农机化体系建设,宣州区农机化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小麦联合收割技术更加成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更上新台阶;二是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研究开发重点逐步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方面;三是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主要体现在蔬菜种植方面,为先进农艺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稻机插秧面积和插秧机数量下降

宣州区地处皖东南地区,积温、光照、种植品种等生态条件与生产条件能够满足水稻直播要求。水稻人工撒播、抛秧技术在宣州区被大力推广,人工撒播技术具备效率较高、操作容易等特点。然而,近几年来,宣州区水稻机插秧面积和插秧机数量逐年下降。

2.2 基层农机推广力量薄弱

区农机局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只有1人,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兼职其他工作的现象,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意识不强,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

2.3 缺乏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

每次开展新技术示范推广及召开农机技术现场演示会,都要找合适的地点,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4 农机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

目前,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高,除粮食种植环节之外,其他环节基本上都实现了农机化运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在经济作物、农副产品等方面的机械化创新工作起步较晚,其发展相对较慢,在创新力驱动方面略显不足。

2.5 农机化发展滞后于生产经营需求

农机化发展与农业生产经营之间存在脱节问题,通常情况下,农机化科技创新不仅紧跟农机生产经营需求,更多注重社会效益,进而很难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自身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农机化科技创新经费相对不足,农机化科技创新缺乏活力。

3 对策

3.1 示范和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补贴标准

建议今后在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时,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合当地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沿江江南地区可将水稻机直播作为水稻机械化种植主要技术进行推广,在确定购机补贴额时,大幅度提高水稻穴直播机的补贴标准,按照整机(含动力部分)价格的30%确定补贴额[1]。

3.2 完善健全农机创新激励体系

通常情况下,基层农机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较艰苦,薪资待遇较低,为了充分调动、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各级各部门不仅应当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还应当建立完善健全的农机科技创新奖励体系,对于在农机化进程上做出创新成果的先进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使其起到表率、带头作用,带领更多的农机从业人员投身于农机科技创新工作中去[2]。

3.3 加强对农机化创新重要性的认知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需要由农业机械来完成,为农机化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化科技的多功能、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反过来,农机化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支撑点,成为科技带动、市场带动、龙头带动的发动机,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孵化器。因此,大力实施农机化(下转第176页)

(上接第174页)

科技创新工程,是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应当充分抓住发展机遇,提高认知度,将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到具体日程中[3-4]。

3.4 拓展融资渠道,争取对农机化创新加大投入

传统融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融资渠道应进一步拓宽,不断构建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进一步探索科研、开发、产业推广多方面融合方式。通过优质的农机产品、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社会服务,以及广阔的销售市场赢得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进而建立更健康、更高效的投资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安排的农业开发项目和科技项目资金;二是调动生产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联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三是鼓励农村集体、农民个体投资;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农机新技术,吸引外资投入;五是积极利用银行科技贷款[5]。

3.5 加强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借助于农机化科技创新力量,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以“三个延伸”为基本抓手,首先,由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农副产品生产机械化发展;其次,由耕作环节机械化不断向生产全流程机械化发展;最后,由农业机械化向设施机械化发展。

3.6 完善优化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

农机技术是将农机科学技术向农业实际生产生活转化的重要推动力,应当不断优化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将其作为各级各单位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农机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并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以不断提升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素质为长期任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基础,服务为手段的新型推广机制,形成开发、经营、推广、服务一体化,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运行机制。

4 参考文献

[1] 王磊.忻州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农机,2015(12):65-66.

[2] 谢秋影,侯祥辉.宿州市埇桥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4):299.

[3] 张仕力.我国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农机,2014(7):3-4.

[4] 廖禺,潘松,黄芳,等.江西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2):9-11.

[5] 姜心祿,池忠志,李旭毅,等.发展丘陵山地农机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2(6):12-14.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