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用技术创造信用

2017-05-23 11:40王砾尧
中国信用 2017年4期
关键词:时文底层普惠

◎文/本刊记者 王砾尧

区块链:用技术创造信用

◎文/本刊记者 王砾尧

近年来,区块链发展如火如荼,从政府到社会各方面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为可能给征信业带来颠覆的区块链技术,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引起热议。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分论坛上,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等来自银行和IT领域的专家围绕区块链技术当前的潜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征信的影响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说颠覆为时过早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时文朝表示,区块链技术当前仍有诸多局限性。例如区块链技术自身尚未形成一个主流统一的标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既不神秘也不玄妙。”在谈到该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时,时文朝认为,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区块链,都是一种技术,需要把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的应用领域。所以,“说它能够颠覆什么还为时过早。 ”时文朝表示,银联和Visa面对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反应实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大家都在说区块链技术是颠覆去中心化的,卡组织正是属于典型中心化的机构。但是,中国银联和Visa这样的组织都不认为这些技术能够在短期内对我们的运作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时文朝透露,尽管区块链被看做是一种具有平等、民主以及合作特征的技术体系,但在区块链技术研究中有实质性进展的,其后面都有中心化的大机构在牵头推动,比如Visa和中国银联。如果没有牵头企业或机构,将很难找到相应的责任主体。“可能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突然有一种新的技术发生了飞跃式的应用,可能会带来一种我们现在还不可预测的新的应用场景,但是这是以后的事。”

李礼辉对此表示赞同:“区块链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像比特币一样的去中心化结构,然而完全“去中心化”的结构只适用于比特币这类流量很低、每秒几笔的交易。金融交易特点是高频次、跨平台,每秒交易是几万币,必须是高速度、高容量,而且必须有高可靠性。无论是从技术可行性还是经济可行性来看,区块链金融应用的最佳路径都是分布式结构。”李礼辉认为,新技术的金融应用不应“去中心化”,更不能“去政府”“去监管”。“当前IBM和一些其他联盟在研究区块链的并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联盟的方式。”对于适用于中国的区块链模式,李礼辉表示,现在已经建立了很好的中心化体系,应该把这种中心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帐本结构,可能比较适合未来的发展。”

用技术创造信任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有创造信任的能力。“区块链金融具有自定共识规则、自动实施规则、用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的能力。传统的信任都是靠个人诚信的积累和第三方平台,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加以验证。但区块链理论上具有自己制订规则的能力和自动执行的规则,而且可以把交易双方和交易多方之间的商务契约、商务条款变成一个技术程序写在智能合约里。 ”李礼辉说,通过“共识协议”和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制定和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商业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这种功能可以创造信用,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能够容纳更多的金融业者。这样就可以提高信任程度,或者在信任环境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创造信任。

李礼辉强调,信任的积累和形成对普惠金融非常重要。“现在80%的小微企业、70%、80%的个人,很难得到一般的融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个人的诚信和信任程度不被认可。所以区块链的应用能够在技术上解决信任问题,是有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

“在不同场景的区块链金融应用研发中,都必须把有效保护信息作为最重要的技术标准。这是维护金融诚信的要求,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李礼辉表示,区块链在创造信用的同时,还可以保护信息安全。区块链通过构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和参与者共识协议,能够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通过生成一定时间段的信息区块以及区块之回首尾相连的数据链,能够形成可追本溯源、可逐笔验证、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数据;每个参与者在生成信息区块时加盖时间戳,能够证明原创性和所有权归属。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功能,运用密钥机制保证所有者真正掌握自己的数据,通过签名授权避免使用者发生数据道德风险,有利于保护信息的私密性。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区块链分布式点对点的结构,如果运转良好,能够实现多点之间直接的交易和所有信息的处理。原先按照传统和互联网业务流程可能要分好多步才能完成的事情,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可能在瞬间就同时完成。 李礼辉说,从创造信任、保护信息安全以及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来看,区块链金融对未来金融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底层技术突破是最大挑战

当谈到区块链当前面临的挑战时,李礼辉表示,当前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较快,但最大的障碍还在于底层技术方面,相关的研发、取得的初步进展在系统速度、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都还没有得到认证。

“最重要的底层技术有三个,第一就是共识算法、第二是保密算法、第三是保密合约。底层技术既能实现每秒可以处理几千几万笔交易,也能保证安全可靠,是金融交易最重要基本的要求,而这点现在还没有突破。”另外在技术标准建立以及相关法律建设方面也做得不够。

李礼辉希望国家能投入更大力量加大底层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做好智能合约、共识算法、保密算法等核心底层基础技术的研发,完善金融场景应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技术保准的制定,从而让区块链尽早真正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时文朝补充道,技术方面底层结构、标准体系、监管环境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技术本身没有突破性进展,应用场景乃至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就很难找。

“现在的业务做得好好的,干嘛非要用这个东西呢,而且这个东西不是没成本的。在诸多成本中最明显的一个成本就是,由于所有区块链中的结点信息都是全量的,就会产生一个存储的资源大量膨胀甚至浪费的潜在问题。” 是用新的技术来做还是用老技术来做,或者新技术来补充完善老技术,融合起来更好?时文朝认为,处理好运用新老技术系统之间的替代和成本关系,也影响着区块链向前推进的速度。

“区块链作为新生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在理论上很有发展前景,当前从央行到银联卡以及各金融单位再到部分民营企业和机构都投入了巨大力量,但需要稳步推进,在创新的同时管住风险,从而更好地推动整个经济和金融的进步。 ”李礼辉强调,在应用新技术的时候还需要防止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任何金融创新都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都不可能是无政府、无监管的,这种事情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走得通。”李礼辉认为,区块链应用最大的领域是金融领域,所以势必需要受到法律监管。

四个新领域值得关注

李礼辉认为,需要将区块链放在金融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大背景下来考察。这几年中国的科技金融取得了很好很大的进展,未来会有四个新的领域应该特别引起关注。

一是大数据应用的升级。“未来大数据应该是一个跨平台、跨系统、跨机构的综合数据应用。”李礼辉表示,过去大数据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单一的少数几个企业范围内应用的,当前大数据基本停留在企业层面,未来政府层面、监管层面会更多的使用大数据。

二是人工智能。例如人脸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都会成为身份识别的重要工具。百度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准确率高达99.7%。如果该技术用来做身份认证,且把这种身份认证跟大数据的应用结合起来,就能够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三是超级电商金融。当前的电商金融基本仍停留在电商取代实体店的程度。但是未来电商应该是线上电商加实体店、生产厂商、设计师以及现代物流的超级电商的模式。这种超级电商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会带动很多供应链金融、新的消费金融等业务的发展。

四是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有改变金融的潜力,但目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重要底层技术尚未完全突破。

技术推广需条件配套

在论坛上,有人问到,区块链被称为价值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其对征信、特别是对小微企业业主的信用积累和普惠金融方面有什么样的突破? 时文朝回应道: “价值互联网首先取决于对价值的定义,当前金融系统帐户里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现在的互联网,包括各家银行做的所有带有智能性越来越高的业务运营的技术体系,本身就是价值互联网。” 时文朝表示,征信的典型应用普惠金融范畴非常广泛,从政府到各大金融机构,包括社会上很多市场化机构都在参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都想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如果说支付是普惠金融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当前很多机构都在共同努力,尽可能地把效率高、成本低、又安全的支付方式带到偏远地区,带到现在还没有享受高效金融服务的老百姓手里。区块链新技术仍然在初级阶段,找到普惠金融中支付运用区块链的方式和场景正在探索中。

但时文朝也指出,如果运用新技术做普惠金融的成本高,可能会延迟新技术的应用。“运用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获利,改善老百姓的体验。”时文朝说,需要等到技术的成本、效率、安全性比现有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良时,才可能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根据区块链当前的一些特征,不能赋予它很多定义。李礼辉预测,区块链底层研究最快一到三年,成熟投入应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底层技术的建立和完善会成为未来数字货币重要的基础。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会场 新华社发

猜你喜欢
时文底层普惠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谈时文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灵活运用时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时文阅读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