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乡注乡情

2017-05-23 09:01沈文涛
建筑建材装饰 2017年2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

沈文涛

摘要:乡村建设逐渐成为城乡规划的主要课题,然而乡村不可能成为繁华都市,也不该成为回溯历史的时光机。许多美丽乡村在未曾设计的情形里慢慢吸引著城市人的目光,真正吸引人停留而不是观光的缘于乡情。于是在编制此乡村导则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乡村的认识,对于乡情的理解,在导则编制完成的同时,也对设计在乡村有了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乡村规划;建筑导则;乡村肌理;材料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2-0076-01

前言

建筑设计全球化,城市规划全覆盖的时代,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不缺少夺人眼球的新鲜设计。然而乡村真正的味道不止于空间的更迭,让人返璞归真的永远是炊烟袅袅的故土情怀。相比城市的匆忙,乡村的居民对于身边环境有着更大的兴趣,我们在乡村更多的体会着关心,体会着未经规划的邻里。于是很多人开始向往乡村,甚至不是因为山水相宜的天然,更多的是因为人性本质关于交往关于兴致关于生活的需求。

1.建,注乡情

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很多时候不自觉的变成变成专业人士的自我表达,乡村城市不是它本来的味道而成了一个阶段共识的产物。于是关于乡村建设的内容,我们始终怀抱谨小慎微的态度。乡村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源于社会发展给予的每一个刺激和反馈。于是即使是对于乡村内新建建筑的设计引导,我们也倾向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始终坚信,解决住需矛盾的根本,再注入优质生活的方案。在为村民设计新环境的同时,也被乡村情怀所感染,使设计师与使用者产生共鸣,才是有效的设计引导。(见图1)

1.1疏密的生活

低密度是原有乡村肌理最直接的表达,新时代社会发展,人口的增加,农林用地得以重视,宅基地规模的限制,各种发展要求的叠加,无疑让乡村建设陷入两难。针对平原地区的乡村,我们的建筑引导倾向于用地的普遍性,住宅仍然保持独门独户的形制,每户基地都是独立的个体,它的建筑可以是低调朴素也可以个性豪华,同时每一户院落通过围墙和植栽与公共道路发生联系,形成独立个体的同时,在外部形成一定关系。(见图2)

乡村建设中村民自身建筑的识别性得以保证,同时通过标准尺度的院落划分和建筑高度控制,保持乡村空间稳定协调的格局。

1.2包容的界面

乡村建筑因其建设的自发性,建筑风貌及材料多数呈现各

图2原有村落肌理分析,摘自《蓟县乡村建筑设计导则》自为战的局面,随着时间及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这一所谓的乱象更为明显。设计师理想中的乡村界面常常与这样混杂的变化多端背道而驰,向往低调的纯净的古朴界面。于是设计引导的第一步,我们致力于了解村民使用建材的初衷,多数选择彩色釉面贴砖的村民需求仅仅是因为便于清洗便于区别而已。于是我们引导选择常用地域材料为代表的建筑材料,不强调新旧的对比,而是强调建筑界面的容纳性。当我们把注意力从空间界面的具象表现挪开,乡村生活的舒适感也更自由。

1.3自豪的中心

即使在城市之中,市民的自豪感也是来自于公共区域的丰富度。标志性的建筑物、适当规模的水和绿地、顺畅链接的林荫道,这些在中国古村落中屡见不鲜的要素在现代乡村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缩小消失。越来越多的乡村打起传统文化的招牌,然而现实的活生生的乡村文化绝不是让现代人回到过去的时光机器,乡村的发展理应是更加个性的更纯粹的彰显创造的。于是乡村中心的营造在我们的引导中始终是开放的,不赋予任何专题性的功能,包含文化体育服务多种需求,但都不是其主导功能。我们坚定的相信,最好的乡村中心是村民最自豪生活的自我选择,而非指定目标。

2.结语

如同写实主义描绘的乡村场景一般,乡村最为引人动容的地方就是醇厚的乡土情结,是人与大地的关系,人与动植物,人与人最直接的关系。因此,乡村建筑设计引导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致力于对于这种情怀及关系的认识与梳理。以尊重村民的生活灵感为基础,谨慎的处理现状情况与优质生活的部分矛盾,重点在于探索乡村发展的共同目标,希冀以这一设计引导为开端,可以更加深刻更加纯粹的理解乡村建设乡村,得以延续浓浓乡情。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
城乡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新时期我国乡村规划农民公众参与模式解析
常熟市乡村概况及乡村规划模式探索
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探讨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从乡村旅游开发视角分析生态乡村建设规划中景观植物的应用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