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碰他人的“禁区”

2017-05-24 14:44南怀瑾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7年1期
关键词:待人短处禁区

别碰他人的“禁区”

□国学说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译文

仲弓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事情。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态度要认真;役使百姓如同承办重大的祭祀活动,要谨慎、严肃地对待。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在朝廷做官,不要为名利而争,口有怨言,在卿大夫家里做事,要容人容事,也不要有怨言。”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是我也要遵照这些话来做啊。”

□南怀瑾

仲弓,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孔子曾说他“可以使南面”,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有帝王之才的人。

看过鲁迅《阿Q正传》的人都知道,阿Q有一头癞疮,他平时最忌恨别人这么说他。老百姓说“打人莫打脸,骂人不揭短”,因为谁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你如果刻薄地非揪住他人的短处不放,那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被人戳到痛处,就不要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毫不顾忌,更不能将这种不尊重视为一种心直口快,千万不可像朱元璋的穷哥们儿那样乱说话,否则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患难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地从老家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还在那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皇帝的脸往哪儿搁?”

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这就是戳人痛处的下场。

在为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反目成仇。

应注意“揭短”和“批评”是两回事,前者针对他人的缺陷,攻击别人的软肋,非君子所为;后者则就事论事,较为客观。

掌握了这一项原则,比掌握许多别的技巧更有效,也更加体现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为人处世时最好时刻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若如此,便能做到“言寡尤,行寡悔”。

猜你喜欢
待人短处禁区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日子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日子
季札挂剑
高个子的骆驼矮个子的猪
大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