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7-05-24 07:52濮芹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2期
关键词:习作游戏作文

濮芹

作文是个老大难,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深有体会,许多学生面对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往往瞪着眼睛,皱着眉、托着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即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让人沮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实情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习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这是习作教学的前提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并且也愿意信笔涂鸦,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他们自由地写,定会使学生平添许多写作趣味。比如,在作文课上,我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组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最后问他们赢得冠军有什么“诀窍”,他们有的答“是团结一致的原因”,有的说“坚持就是胜利”,也有的说“要有毅力”。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想法和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序就行。这样,在玩中学,在玩后写,学生作文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二、丰富生活素材,让学生“好写”,这是习作教学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起飞去、更没有可行的预备……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作文内容来源于生活,作文素材就在学生身边,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用心观察,注重积累,表达真情实感。比如,写春游或写一处景物,除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游历、去参观外,还可将重要环节、重要场景摄录下来,然后在作文课上播放,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点之处加深印象,更有利于写得具体、写得详实。也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每天把听到的新闻、趣事讲述给大家听,大家听后谈一谈感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提供了一定的素材。还可以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或者根据写作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先进模范人物、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让孩子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就“好写”了。

三、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会写”,这是习作教学的关键

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也要注意方法的指导。比如学生最熟悉的游戏活动,许多学生只知道简单地介绍游戏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用不了三句话,而且流水账式的记录。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人物玩耍时的表情、动作、语言。这样坚持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为“从内容入手”打下坚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多是记叙文,又多是记叙一些親身经历(或听到,或看到)的事,为此,要有序引导,让学生动手去做一做、试一试,动口去说一说、议一议,动脑去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这样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对于作文的命题尽量少搞“一刀切”,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也就乐意写。写好之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改互评,找一找写得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可以让他们在班级里读一读,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特别是一些名著名篇,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用心观察,注重积累,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作文也就可以实现从“想写”、“会写”到“好写”的转变,习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猜你喜欢
习作游戏作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