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2017-05-24 12:13曹磊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2期
关键词:习作同学教师

曹磊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是,过去长期的填鸭式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降,甚至变得内向、被动……我们不是没有给学生提供、创造条件,而是过于“一厢情愿”,使学生不但“要我学”,苦恼异常,更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性。那么,怎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呢?笔者十分推崇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不断地复制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这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获得了有效的保障,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引导学生质疑解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存在疑问,才会深入思考,才会有新发现、新创造。无论在课前、课上、课后,都要鼓励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开启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不敢问到敢于问,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从而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再辅以巧妙地引导,使学生能逐步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并且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亦能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素养。

为此,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倡导和激励使学生逐渐做到乐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质疑。在此基础上,教师善于处理学生的疑难,将学生的质疑信息有机地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的疑有效地参与教师的教,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有效契合力。同时,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悟自释。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除非是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疑难,教师方可作适当帮助外,凡可自我释疑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要让他们自悟自释、自达无疑。引导学生质疑,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主性,这是他们的进取之本。

二、鼓励学生“我说我心”

有人发现,现在的孩子太过“现实”,公开课上,学生甘心受教师的牵制,努力迎合教师,往他们设好的“圈套”中钻,没有一丝主见,而当有同学略有不同敢于提出时,必被大多数同学嗤之以鼻。于是,有人哀叹,有人担忧:孩子们小小年纪变得如此“世故”!笔者认为要改变如此情状,教师是责无旁贷的。如果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让学生自能地选择、探索、体验,教师悉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求同存异,学生就不会如此“少年老成”,师生互动活动势必浑然一体而添色增效。

如教学《军神》一课开始,就有学生不能理解:“一个人不用麻醉剂动手术,怎么可能?还数出了医生的刀数?”话一出口,居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底下点头应诺。诚然,现在的孩子连摔一跤都会觉得委屈,打一针都恨不得号啕大哭,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文中所述差之甚远,怎么能相信文中的言语?学生道出了心中所疑,但这一疑惑对课文内容的真正理解,对人物形象、精神的真正认识却有着推波助澜的启示。于是我建议学生细读课文,找寻关键语句,推己及人,共同解疑。大家兴致很高,这问题像一根绳索一样串起了课文的重难点,一节课下来,效果特别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作文中,更应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作文应是生活的还原。学生习作时,所需做的不是搜肠刮肚,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无中生有。生活中的点滴在脑中自然浮现,心中所感油然而生,加以教师的适当点拨,作文不再是思竭笔涩,而是自然舒心地提炼生活。如在一次习作《扫墓》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居然提出:“扫墓时,我们未必要保持肃穆的神情去哀悼烈士,也可以在花草纷呈的时节,用欢歌笑语的方式来缅怀和宽慰先烈。因为他们在昨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是我们明媚和幸福的今天。”此语一出,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这不礼貌,有的认为有道理,有的沉默不语。我更是惊叹,这位同学的奇思妙想,不仅激活了课堂氛围,更是拓展了习作思路。于是,我欣喜万分地赞赏了该同学的妙想,并鼓励大家,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提炼生活,大胆合理地畅想,新颖奇巧的构思就在我们心灵闪烁的一瞬间。接着,同学们便带着更多的自信和真挚纷纷投入到他们的创作中去了……

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写自己所想,抒内心之感,每一堂习作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心灵交流的空间,而且给了他们展示自我、探索进取的美妙天地。

三、启迪学生大胆想象

智慧来自实践,想象力可以开启人的智慧。不失时机地灵活诱发学生借助想象,身临其境,不仅能大大缩短语言文字与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而且有时还能有意外收获。其中最离不开想象的奠过于诗歌教学了。学习简净典雅的诗句,若脱离了丰富的想象力,又怎能品味出诗人淋漓尽致的挥洒和入情入理的意境?如笔者在教学《咏柳》时,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柳树,然后带领他们反复诵读诗句,并要求闭眼设想,阳春三月我们正漫步在小池旁的柳树丛中,从色泽、外形等方面来感受它的生机美和朦胧美。五分钟左右,绝大多数同学便能吟诵这首诗了。于是,我便提问同学:“诗歌除了赞美柳树之外,还赞美了什么呢?”两三分钟后陆续有学生答道:“是春风!”我肯定之后继续问道:“假如美丽的柳树就是我们美好的生活,那么这功不可没的春风又代表什么呢?”同学们小组讨论了两分钟后,有的说是父母,有的说是农民,有的还说是工人……我微笑着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并小结道:“是劳动,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包括在座每位同学的辛勤努力,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是似剪刀的二月春风。”可见,借助想象,身临其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品味美的诗章,也有利于启迪他们美好的心灵。

在这“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课堂的掌控权将逐步交还给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主動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它将成为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必将成为学生的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同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习作展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