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017-05-24 15:44申金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培养策略幼儿

【摘 要】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点向四周辐射式的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的这种思维能力,可养成幼儿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进而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结构游戏;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一、在幼儿期通过结构游戏培养其发散性思维的可行性

1.从幼儿期创造思维特点来看,国内外心理学家领域对幼儿创造思维的测试表明,幼儿期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四至四岁半幼儿创造思维有较大的提高,五岁时达到了顶峰。在这期间学习和教育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一研究儿童的各种游戏对在各年龄所占的比重的结论是:建造游戏的比例在五岁时达到顶峰,可以说五岁儿童喜欢玩拼版、插塑、积木等,是他们创造思维发展所需要的;他们追求创造、塑造各种物体形象的意愿和表现是突出的。

2.在幼儿园的各类游戏中,结构游戏占有一定的地位,幼儿几乎天天都要玩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因为结构玩具是一种素材玩具,结构游戏的活动方式是造型结构,作为素材的结构玩具是由各种无形象主义的结构元件组成的,这种结构元件只有在构造活动中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所以结构玩具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使结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美国心理学家帕普拉和罗斯对游戏材料进行了研究,认为有复合型和发散型之分。复合型的游戏材料只有一种答案、一种结果是正确的、发散型的材料则可有不同的答案和结果。用后者做游戏、儿童会产生更多的探究行为。而这些探究行为和发散性思维是正相关。有的心理学家把发散性材料称之为低结构的,认为活动方法限制越少的的玩具、越有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1.以认识结构材料的各种性能、用途为发散点,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结构游戏是靠玩具材料引起和支持的,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然而幼儿的游戏材料不应全由老师提供现成的,实际上可在幼儿认识一两种(类)的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已获得的经验进行放射性联想、自己去寻求、挖掘一些自然品、废旧品、来不断补充游戏材料,这样可使幼儿产生新鲜感、产生新的探究行为,将游戏活动不断推进。比如,当幼儿认识了一般的积木并可进行简单的构造活动时,教师可用各种纸盒做空心积木进行游戏,并引导幼儿讨论、思考寻求类似的材料来游戏。这样幼儿便会联想到可用各种小药盒、各类小包装盒、瓶盖等,来玩结构游戏。这类活动可进行多次,以便激发幼儿更多的经验,认识。比如,可以引导幼儿用火柴棒拼图;联想到用牙签、冰棒棍、塑料管、曲别针、麦秆等拼图;引导幼儿用从商店买来的几何拼版做拼版游戏,联想到用糖纸、硬纸板,布帖纸板等做拼版游戏。

2.以探究结构游戏方法和活动方式为发散点,来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艺术活动,一个小小的结构元件只有通过孩子们排列、连接、拼搭等构造活动,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造型。所以说,幼儿占有了游戏材料,并不等于进行游戏,重要的是幼儿要探究各种游戏和活动方式方法,通过自己的动作作用于游戏材料、玩具才具有表现力、可玩性。归根到底、千变万化的结构造型, 来自于千变万化的游戏方法和活动方式,最终是受求异性的发散性思维活动支配的。因此,要在结构游戏中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就要牢牢把握住引导幼儿探究游戏的方法和活动方式这一环。

(1)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结构游戏是以敏锐观察、创造思维为基础的。游戲前,教师可用提问、建议、讨论方式引导幼儿多角度的观察同一物体。例如:一架脚踏琴,我们除了从正面观察它的结构,形状外,还可以从背面、侧面、侧角去观察,站在方位不同、看到物体某一面的形状也不同,经过多次实践,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幼儿便可逐步的迁移和运用所获得的经验,即:对任何物体都可多角度的去观察。这样,就可使幼儿在在学习观察的方法中,对物体、事物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为结构游戏储存丰富的表象。

(2)从不同角度去反映物体形象

由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得到的视觉映象不同,自然就诱发了幼儿在游戏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某一物体的想法,便增强了他们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意识。也为他们加工、改造原有表象,产生新形象,唤起想象奠定了基础。例:某一幼儿用火柴拼出的椅子有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倒放在地上的、甚至是倒立的等。

3.以游玩内容为发散点、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1)以单个物体为原型、同中求异

幼儿的结构游戏一般都是由结构单个物体到复合物体以至有情节主题的造型。在幼儿建造一种物体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此进行变式结构。比如:当幼儿会建造一种常见的小桥后,可引导他们自己在构思、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桥,再同中求异。这一活动可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并可构成不同层次的发散点。幼儿不拘一格,很乐于和别人比不同,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情感。

(2)从建造单个物体到结构主体游戏

当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建造出各种各样的物体后,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分类,合理布局,把毫无关系的单个造型连结成相互联系、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的有情节的主体结构游戏。例如:将幼儿拼搭、接插的各种动物放在一起,布置成一动物园。还可以使幼儿在建构一种物体后,有联想到与它有关系、有联系的其他物体,让他们在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开辟更多的创造渠道。

(3)用混合材料进行命题结构游戏

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积木、插塑、拼板、彩棒、纸盒、瓶盖等,让幼儿围绕一定的命题、分工、合作,共建造一座“公园”或“剧院”等等。在这种活动中,促使幼儿联想一些积累的信息并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去构思新的设想,探究更多的结构方法和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游戏主题、幼儿会表现得思路开扩,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这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总之,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力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清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研究其新方法,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现代心理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作者简介】

申金凤,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从教19年,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培养策略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