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的推广研究

2017-05-24 09:29李响
现代交际 2016年23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推广

李响

摘要:高等学校是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本文以民族健身操项目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民族健身操在北京市高校的推广进行研究,了解该项目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民族健身操在北京市高校更好地开展提出对策建议,理出一条适合北京市高校开展民族健身操的共性路径,为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推广献计献策。

关键词:民族健身操 北京高校 推广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20-03

目前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广民族健身操就是力求融科学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利用朝气蓬勃的形式,将传统民族文化传递出去。民族健身操是一项将众多民族舞蹈的经典动作与健身需求相结合,用大众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将民族舞蹈健身动作流畅地串联起来,在美妙的乐曲和优美的舞蹈中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的运动项目,是一项目将健身操科学的练习方式、欢快的节奏、时尚的韵律气息与民族舞蹈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富有现代气息和和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健身方式。它具有表演性强、观赏价值高、活力十足等特点,且所需场地器材要求少,易于开展,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为高校体育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欲。另外,它具有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对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有很高的价值。

通过走访对北京高校进行调查了解,并从以上高校中选取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这四所高校作为典型,为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的发展找到最优化的推广形式。不仅能为北京高校和社会各界对民族健身操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研究依据,同时也为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路径与方法,推广民族健身操就是发展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本土文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民族健身操在北京四所高校的推广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法对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的推广进行研究,在用问卷调查法时,共计发放了220份问卷,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14份,有效率为9727%。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1.师生对民族健身操了解程度的情况与分析

现阶段,民族健身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种历史及现实条件的制约,当前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程度与现代社会的健康标准及社会追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对民族健身操这一项目还是有所了解的。通过学校体育课程了解民族健身操114人占调查人数的7703%,其他人介绍94人,占比6351%,其他途径占比5068%(调查总人数148人)。由此可知,学校体育课程作为师生对新项目认知途径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该数据也说明了师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2.开展校对民族健身操重视程度的情况与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校对民族健身操课程及活动的开展持非常重视的态度,体育部门对这新兴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课程的开发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满意,希望将其一直坚持发展下去,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普及的样本。与高校体育教师交谈过程中,部分教师希望校方能对新课程的纳入引起重视,这样教师就能组织学生更多地参加民族健身操比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我们民族的本土文化,也有利于课程的发展。

3.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原因的情况与分析

在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目的的调查中,9333%的教师选择开设的原因是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认为这是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关键要素;7333%的教师选择了民族健身操的开设可以为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或大型文艺汇演活动中的表演做展示,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选择健身操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传承民族文化,还利于民族团结民族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667%;还有5333%的教师选择了参加北京高校举办的民族健身操比赛这一选项。

(二)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1.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推广必要性的情况与分析

由表3-2可知,师生一致认为民族健身操课程有必要开展的主要原因是能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且能够传承民族文化,利于民族团结。即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民族文化并对各民族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准确提取出各民族相应的文化符号和动作元素,巧妙地将健美操的律动和舞蹈的元素融为一体,通过合理的编排,合理的运动量,结合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创作出优秀的民族健身操成套作品,使大家对民族文化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发挥以学校为单位的民族健身操推广模式,调动学生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技能。不仅丰富体育课堂内容,还能增加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提高主观锻炼的能动性的同时,树立终生锻炼的思想,为全民健身贡献力量。另外,通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民族健身操相关的課余活动、宣传表演及比赛交流,作为推广民族健身操有效的载体和积极的举措。

还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将民族健身操课程引入高校的原因是民族健身操运动氛围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业的老师。若想把民族健身操普及到各高校课堂中,民族健身操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还需针对学校教学优势在有限的学时里,通过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们对民族健身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感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兴趣。学校还应加强对民族健身操这一民族传统运动的重视,积极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给老师提供相关学习的机会,培训出专业的师资力量,使其具备民族健身操的编排及辅导能力。

2.学生对民族健身操课程继续学习意愿程度的情况与分析

可知,有7273%的学生非常希望能继续学习民族健身操这门课程,大家是建立在喜爱民族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选择的并且有意愿通过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反观之,对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持无所谓和反对态度的学生则占少数,仅有2727%,综合四所高校的调查数据可以直观得出继续开设民族健身操课程及活动很有必要这一结论。

校本课程的开设,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实际发展需求。学校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理所应当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所以,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平衡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去了解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其民族文化的知识和综合运动能力,即学生的意愿对民族健身操课程开设尤为重要。

3.学生对民族健身操课程与同类体育课程比较结果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体育课程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课程正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健身操是一项将西方的健身操与我国的民族舞蹈相结合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民族特点突出、内容健康,还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内涵,与其他课程相比,彰显了其独有的魅力。

由图3-2可知,在众多精品课程的相比之下,民族健身操课程毫不逊色,结果既说明了学生对民族健身操课程的期待,又说明学生希望校方开设的体育课程多元化。现如今高校体育课程越来越多样化,但多数课程项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希望能通过民族健身操课程这个平台,既能丰富高校体育课堂,又能展现民族健身操独有魅力。建议教师在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上,做到积极主动的探讨,深入挖掘其合理成分,更多地从学生视角出发,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让更多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使其更加广泛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运动能力。

4.学生参加民族健身操课程后个人收获的情况与分析

可知,学生参与民族健身操锻炼后收获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建立在喜爱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选择的,学生参加民族健身操课程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锻炼需求,感受到其中的运动乐趣,提高了身体各方面机能,也更加丰富了自己的校园文娱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三)影响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推广因素

由表3-4的师生排序我们不难看出:师生都将民族健身操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作为影响其推广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这是保证民族健身操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且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其推广能够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技能,既能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又能使其更加了解本土文化知识,提高主观锻炼的能动性,树立终生锻炼的思想,为全民健身贡献力量。但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进入高校,自然也就对其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只有具备其专业的技术技能,才能领会当中所包含的价值及作用;因此,还需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当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创编优秀的成套作品、完善场地器材设施等都将会使民族健身操在北京高校推广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第一,大多数师生对民族健身操项目有一定的了解,且学校体育课程是师生对民族健身操项目认知的主要途径,对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民族体育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民族健身操是在北京高校推广的主要模式,其推广丰富了高校体育课堂内容,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便于学校大型活动开展和民族健身操高校比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民族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

第三,受访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在民族健身操在高校的推广力度的认知方面没有差异,一致认为将民族健身操项目纳入到高校体育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与同类课程相比,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了民族健身操独有的魅力。

第四,学生参与民族健身操课程后,满足了自身的运动需求,加强了身体各方面机能,丰富了自己的校园文娱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感受到其中的运动乐趣,提高了对运动的主动性,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第五,民族健身操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是影响其推广的主要因素,其他诸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专业水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度等对民族健身操的发展也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二)建议

第一,应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地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培训出专业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教师了解民族健身操,有利于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第二,应提高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完善、积极开展民族健身操相关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创编出优秀的民族健身操作品。

第三,通过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民族健身操相关的课余活动、宣传表演及比赛交流,作为推广民族健身操有效的载体和积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李俊怡,胡悦,方征.論民族健身操在学校开展的前景——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08(1): 95-97.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8-119.

[3]张瑞珠.民族健身操引入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4]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5]吴军.新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推广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北京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关于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设想
2008奥运北京高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