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冷天气对意大利蜜蜂采集效率的影响

2017-05-25 00:37赵元洪黄景南Aqaikalan苏松坤
中国蜂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阴冷糖水蜂群

赵元洪 黄景南 Aqai kalan,H.苏松坤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阴冷天气对意大利蜜蜂采集效率的影响

赵元洪 黄景南 Aqai kalan,H.苏松坤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有研究已经揭示了阴冷天气能够负面影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采集蜂出巢的数量,但到目前为止,未有研究证明阴冷天气对意大利蜜蜂采集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中,我们将采集蜂引到固定点采集糖水,并采用了新标记方法标记它们,然后抓取刚采集和采集糖水1分钟的蜜蜂,我们通过比较这两种蜜蜂在阴冷天和晴朗天的头胸部和腹部重量,从而评估阴冷天气对蜜蜂采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冷天气显著降低了西方蜜蜂的采集效率。

阴冷天气;采集效率;采集蜂;意大利蜜蜂

1 引言

意大利蜜蜂是我国目前饲养最多的蜂种[1],连续的阴冷天气曾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蜂蜜大减产[2~4],而蜂群中的采集蜂专门负责采集外界的花蜜[5];因此,研究清楚阴冷天气对意蜂采集蜂各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冰峰等的研究表明,在阴天的环境下,当外界温度低于7℃时,意大利蜜蜂不出巢采集,7~10.5℃时采集蜂容易被冻僵,温度越低被冻僵的比例越高[6],低温天气也显著降低了意大利蜜蜂的出巢采集的数量[7,8]。

阴冷天气不仅造成中蜂的出巢数量减少,而且个体中蜂的采集量也会降低[9],但目前为止,国内外仍没有人研究阴冷天气对意大利蜜蜂个体采集量的影响,蜂群的产蜜能力和蜂群采集蜂的出巢数量、个体蜜蜂的采集效率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如果能够弄清阴冷天气对意蜂个体采集效率(采集量/min)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阴冷天气是如何造成了意蜂蜂群产蜜能力的下降,这对于提高意大利蜜蜂的饲养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图1 标记后的采集蜂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健康蜂群;玻璃观察箱;特制圆柱形饲喂器;白砂糖;带颜色的号码标签;无色无味瞬干胶水;蓝色凳子;秒表;镊子;剪刀;液氮;干冰;微型电子天平。

2.2 试验方法

2.2.1 标记方法

先抓住蜜蜂的双翅,然后将蜜蜂轻放于凳子上进行支撑,随后用牙签较粗的一头粘取适量胶水,并将胶水涂于蜜蜂的背板正中间,用牙签较细的一头取标签,并将该标签置于蜜蜂的背板的胶水上。

2.2.2 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北区后山树林中;试验时间:2016年11月9~12日和2016年11月17日;采样时间:每天的14∶00~16∶00。

2.2.3 试验步骤

我们将蜂箱放置在树林中小路旁边,并将蜂箱中的蜜蜂转移到玻璃观察箱,然后沿着小路用2 M(684 g/ l)蔗糖水吸引该蜂群的采集蜂到150 m左右的位置进行采集,试验前先对来进行采集的蜜蜂使用号码标签进行标记(见2.2.1)。

观察有舞蹈行为的标记蜂,并将这些蜜蜂背板上的标签所对应的号码和颜色记录下来,即为当天跳过舞的蜜蜂。随后,我们在饲喂器处抓取刚采集(刚接触糖水的蜜蜂)和采集1分钟糖水的上述已记录蜜蜂,并将这些蜜蜂放置于液氮中进行暂时保存,放于-80℃长期保存;用微型天平称量(精确到0.1 mg)这些蜜蜂个体的头胸、腹的重量(称重时用干冰来保护样品处于冷冻状态,防止出现水珠对试验造成干扰)。

2.2.3 数据分析

采用专业数据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Excel 2016绘制图表。

3 结果

3.1 采集1 min糖水后蜜蜂体重极显著增加

图2 刚采集糖水蜜蜂的腹部重量比较

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刚采集糖水蜜蜂的平均体重分别为81.3±3.94 mg(mean±SD,n=8)、87.0±3.91 mg(mean±SD,n=14)、79.6±5.0 mg(mean±SD, n=16),11月09日、11月10日、11月11日采集糖水1分钟的蜜蜂平均体重分别为115.6±9.92 mg(mean±SD, n=9)、127.2±9.45 mg(mean±SD,n=12)、137.5±9.18 mg (mean±SD,n=14),因此采集糖水1分钟的蜜蜂平均体重比刚开始采集糖水蜜蜂的体重分别增加了34.3 mg、40.2 mg、57.9 mg。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天采集1分钟糖水的蜜蜂体重与刚采集糖水的蜜蜂体重,结果表明,在这3天中,前者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

表1 不同天气条件下蜜蜂的采集效率

3.2 采集1分钟糖水对蜜蜂头胸重量的影响

蜜蜂的蜜囊是专门用来储存花蜜的组织,但是采集过程中,花蜜要经过头胸的食道管才能进入腹部的蜜囊,未有人对蜜蜂采集前后头胸部的重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为此,我们测定并比较了这两类蜜蜂头胸部的重量:刚采集蜜蜂的头胸重量为 52.46±3.64 mg (mean±SD,n=34)和采集1分钟蜜蜂头胸的重量为51.04±3.20 mg(mean±SD,n=34),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差异不显著,这意味着蜜蜂在采集2 M糖水1分钟时,糖水已经全部转移到腹部。

3.3 不同天气条件下,刚采集蜜蜂腹部重量及蜜蜂的采集效率的比较

从3.2可知,蜜蜂采集1分钟糖水后,腹部重量的变化就等于蜜蜂在1分钟所采集到的糖水重量。我们通过测定刚采集糖水的蜜蜂的腹部重量和采集1分钟糖水的蜜蜂腹部重量,然后再用后者的腹部均重减去前者的腹部均重,就能够算出个体蜜蜂的平均采集效率。

由图2可知,不同天里,刚采集糖水蜜蜂的腹部重量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比较采集1分钟糖水的蜜蜂腹部重量来判断蜜蜂在不同天中的采集效率是否存在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刚采集蜜蜂的腹部平均重量作为每只采集1分钟糖水蜜蜂腹部的初始重量。这样我们就能够算出每只蜜蜂采集量,从而使得不同天的蜜蜂的采集效率能够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

由表1可知,11月9日天气条件最差,为阴冷天气,从图3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这天蜜蜂的采集效率也是最低的;11月10日的最高外界温度为20℃,外界温度均低于另外3天,但高于11月9日。结果显示,11月10日的蜜蜂采集效率均极显著低于后面3天,但显著高于11月9日;11月11日虽然外界的最高温度仅为21℃,也不是晴朗天气,但采集效率和后面两天没有显著性差异;11月12日和11月17日均为晴天,虽然11月17日的外界温度比11月12更高,但蜜蜂的采集效率的均值反而下降(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4 结论

阴冷天气不仅造成意大利蜜蜂出巢数量减少[7,8],而且使得意大利蜜蜂的采集效率显著下降,因此,阴冷天气通过影响采集蜂的出巢数量和采集效率,从而能够造成蜂群蜂蜜产量的下降。

5 讨论

之前的试验中发现,不同蜂群到同一个饲喂器采集糖水时,会发生争抢糖水的行为。这使得我们无法采到连续采集1分钟糖水的蜜蜂,因此选择在树林中进行这个试验,从而可以排除其他蜂群的采集蜂对试验的干扰;在福州的11月份外界处于枯蜜期,这使得我们能够用糖水将较多蜜蜂引到较远位置进行试验。

11月11日的外界温度虽然只比11月10日的温度提高了1℃,但是蜜蜂的采集量变化却是最大的,因此20℃也许可以作为外界是否适宜意大利蜜蜂采集的关键温度。

11月9日温度最低,前来采集的蜜蜂也最少,这和前人的研究是高度一致的,但是这天中我们较难抓取采集1分钟糖水的蜜蜂。因为许多蜜蜂的采集时间小于1分钟,而且中途容易停止吸取糖水。在其他天里,我们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因此,阴冷天气也可能会造成蜜蜂采集时间的减少。

图3 (A)不同天中,蜜蜂的采集效率比较;注:大写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极显著(p<0.01),小写字母不同代表差异显著(p<0.05);(B)11月09日和11月12日采集1分钟糖水的蜜蜂的腹部。

Afik等在温室中的研究结果和本试验的结果存在相似之处:当外界温度达到某个温度范围后,蜜蜂的采集量并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6],但他们试验中的采集蜂只能在温室环境中进行采集,采集距离仅为2m,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达到32℃后蜜蜂的采集量才不会继续增加。但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当外界温度达到20℃以上时,蜜蜂1分钟的采集量并不再继续升高。

在本试验中所进行分析的蜜蜂,全是当天在巢内有过舞蹈行为的采集蜂,这些蜜蜂全部是在前一天或者更早之前被标记,这样就确保了它们多次采集了饲喂器的糖水,从而规避了不同采集蜂采集次数的巨大差异及因标记而造成的试验干扰。

周冰峰等的研究探明了在阴冷天气下,中华蜜蜂采集量显著减少[9],但他们并没有测定阴冷天气和晴朗天气蜜蜂的采集时间,从而无法判断中蜂的采集效率是否也受到阴冷天气的负面影响。

本试验中,不同天中除了外界温度不同外,其他外界因素也存在着差异,如相对湿度、风速、晴朗与否等,因此本试验只能从天气条件这个角度来进行蜜蜂采集能力的论述。虽然我们推测外界温度对于蜜蜂的采集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想要证明外界温度对蜜蜂采集效率的影响并不是易事,因为外界的相对湿度、晴朗与否通常和外界温度是紧密联系的,此外研究外界温度对蜜蜂效率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到蜂群内的情况,如果研究时间过长,将无法排除蜂群内的其他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1]吴杰.蜜蜂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350-351.

[2]颜志立.湖北油菜花蜜减产过半[J].蜜蜂杂志,2012,32(5):44.

[3]杨寒冰.受天气影响全国蜂蜜严重减产[J].中国蜂业,2010(8): 14.

[4]薛超雄.广西荔枝龙眼蜜减产已成定局 [J].中国蜂业,2012 (19):13.

[5]周冰峰.蜜蜂饲养管理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332.

[6]周冰峰,许正鼎.蜜蜂低温采集活动的研究 [J].中国蜂业, 1988(05):7-9.

[7]陈士华,王其林,虞纪浩.密山地区放蜂的气候资源--气温条件的分析[J].中国蜂业,2001,52(1):6-9.

[8]Tan K,Yang S,Wang Z W,et al.Differences in foraging and brood nest temperature in the honey bees Apis cerana,and A.mellifera[J].Apidologie,2012,43(6):618-623.

[9]周冰峰,姜文娟,张良才.中华蜜蜂个体采蜜能力的研究[J].中国蜂业,1991(4):3-6.

[10]Afik O,Shafir S.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crop loading in the Honey Bee,Apis mellifera (Hymenoptera:Apidae)[J].Entomologia Generalis,2007,29(2):135-148.

Effect of bleak weather on colleting efficiency of honeybee(Apis mellifera L.)

Zhao Yuanhong,Huang Jingnan,Aqai kalan H.,Su Songkun
(College of Bee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Some researches have been revealed that bleak weather can adversely affect on the number of honeybee foragers (Apis mellifera L.)departing from the hive to field,but till now having no evidence to confirm the effect of bleak weather on colleting efficiency of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L.).In our study we marked foragers by using new marking method,then we captured those foragers that they had just collecting and collecting from sucrose solution for 1 min.We compared the two foragers’weight of cephalothorax and head in the bleak and sunny day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bleak weather on foragers’collecting efficiency.Results had showed that the bleak weather reduces significantly collecting efficiency of honeybee(Apis mellifera L.).

bleak weather,collecting efficiency,forager,Apis mellifera L.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5-KXJ3)

赵元洪(1990.9-),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蜜蜂行为,E-mail:191160694@qq.com。

苏松坤,研究员、博士,蜜蜂科学研究,E-mail:susongkun@zju.edu.cn。

猜你喜欢
阴冷糖水蜂群
趣说“糖水不等式”
诠释蜜蜂中毒的诸种“怪象”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尝出来的不等式
“蜂群”席卷天下
在广东,有糖水的夏天才算真正的夏天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
戴墨镜穿泳衣的冬日
不一样的鬼故事:猜猜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