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蜂农大量流失,“钱景不明”的原因

2017-05-25 00:37卢彬彬娄德龙姜风涛王桂芝
中国蜂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养蜂业蜂农蜂业

卢彬彬娄德龙姜风涛王桂芝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安271018;2山东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泰安201000;3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

探讨蜂农大量流失,“钱景不明”的原因

卢彬彬1娄德龙2姜风涛2王桂芝3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泰安271018;2山东蜂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泰安201000;3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

蜂蜜是大家所熟知的天然滋美素食,具有较好的营养保健功能。蜂蜜甘甜味美,营养丰富,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近年来蜂农大量流失,养蜂者数量逐年减少现象堪忧,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目前蜂农数量减少的现象更为严重。我国是养蜂大国,至2014年,现有蜂农30多万,饲养蜂群800多万群,占全世界蜂群数量的12.5%。然而,同其他国家蜂农生产获利相比却为创效小国。2010年出台《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对我国养蜂业发展的管理与指导,目的为增加蜂农收益。自20世纪以来,对大量蜂农流失问题做了深刻的调查与分析,抓住问题关键,解决蜂农流失现象,从养蜂技术上追赶国内外先进水平,顺应时代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蜂农效益。图1为我国近十年蜂蜜产量,从图1、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蜂蜜绝对产量呈上升趋势,但蜂蜜产量占农产品产量的比例在下降,呈现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

表1 2005~2014年中国蜂蜜占农产品产量的比例

表2 2015年全国蜂农年龄分布

“争取将来不再养蜂”,蜂农们既担心将来无人继承这项工作,使这项“最甜蜜的事业”后继无人,但又不希望子女们继续承受枯燥乏味又艰险的生活,蜂农老龄化日趋严重(表2)。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到底原因何在呢?

图1 2005~2015年中国蜂蜜产量(万吨)

一、蜂产品市场假蜂蜜较多,蜂农苦苦挣扎

蜂蜜是颇受青睐的养生保健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增长,对蜂蜜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近年来,蜂蜜市场鱼龙混杂,掺假造假事件接连不断曝出,为降低成本赚取利益,假蜂蜜横行市场。造假手段多种多样,增稠剂、防腐剂、澄清剂等添加剂的加入,使得假蜂蜜与真蜂蜜口感色泽一致,消费者无法区别辨认,因此“以次充好”,价格压低,排挤真蜂蜜,祸乱市场,赚取高额收益,严重挫伤蜂农积极性,拉低蜂产品质量与价格,蜂农收益微薄,使产业链发展缓慢。另外,假蜂蜜的遍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因为蜂蜜本身为保健品,需求弹性较大,需求量的相对减少而供给量的增多,使得供求失衡,压低蜂产品价格,且蜂产品作为农产品符合“蛛网效应”理论,库存积累,使蜂农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蜂蜜市场掺假现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强烈谴责,针对这样的局面,蜂蜜市场需要严格管制,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打假力度。与美国、欧盟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现行蜂蜜标准无法有效鉴别真假,针对这一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对蜂蜜国标进行修正。

二、蜂农生活艰苦,老龄化现象严重

1.定地养蜂者越来越多,销售成制约养蜂发展的一大问题

养蜂业受其本身蜜蜂繁殖等特点影响,多以家庭继承或发展为主。近年来,我国蜂农老龄化严重,定地养蜂是我国蜂农老龄化后普遍采取的饲养方式。即老龄化蜂农无力继续大规模转地养蜂后,根据家乡的气候特点和蜜粉源状况,利用自身在长期实践中掌握的养殖技术和经验,长年定点饲养蜜蜂,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方式为自产自销,且属于劳动密集型管理方式,受到年龄限制,无法同蜂产品市场中同类产品质量、价格相媲及,获利微薄,效益较小。当收益无法弥补成本时,或体力不支,消耗人工成本太大,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便放弃养蜂而选择其它行业。

2.转地放蜂生活艰苦,困难重重

养蜂人需要常年风餐露宿,在野外生活,且放蜂方式具有很大流动性。本省内小转地的方式是指蜂农全年的放蜂时间基本是在本省内其他地方流动放蜂;“跨省大转地”方式是指蜂农为了获得较多质量较高的蜂产品,一年四季随着不同省份花期盛开时间的不同,辗转大江南北,即所说的追花夺蜜现象。

所说的面临多重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当地农民关系处理。“本省内小转地”或“跨省大转地”蜂农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与当地人处理好关系。外地人迁居追花夺蜜,可能会受到当地人以及当地养蜂人的忽视。

(2)争夺蜂源。当农作物即蜜源一定时,随着外来养蜂人不断迁入,蜜源所分不足,由此为争夺蜂源而发生种群争斗,蜂友们不惜大打出手。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水源减少,大量农药的使用,使得蜂源在逐渐减少,对养蜂人来说又是一个严峻考验。

(3)生活条件。为方便迁徙,追花夺蜜,蜂农大多自备帐篷、简易木桌、折叠床与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拮据,生活艰苦,面临自然天气灾害,面临野生动物威胁与各种危险,风餐露宿,重重考验,只为追寻蜜源。

三、蜂农习得先进养蜂技术机会少,困难多

掌握良好的养蜂技术是蜂农从事养蜂生产的主要条件,也是影响蜂农收入的关键因素。然而从目前蜂农掌握的养蜂生产技术看,大多数蜂农掌握的养蜂技术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技术,几乎所有的蜂农都是凭借多年来老一辈养蜂人传下来的养蜂技术进行自我发展,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都是凭借经验来解决,严重缺乏蜜蜂良种引进与繁殖,蜂产品质量监控与技术服务。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这势必会制约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对于养蜂技术以及先进设备的开发,蜂农无法跟上其发展步伐,甚至形成排斥反应。且我国养蜂业信息传递、养殖监控、良种培育、技术推广等设施还不健全。蜂农所受教育水平有限,接受的知识范围有限,机械水平低,小农经营模式,生产效益低下,对于先进技术无法掌握,先进设备无法灵活使用,加大了与蜂产品集中加工企业产量、质量等的差距,原始养蜂技术使得产量受影响,最终导致获利有限,效益较低。当今形势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严重冲击了以自产自销模式为主的蜂农效益。蜂产品公司也因此通过大批量加工蜂蜜,压低产品价格,而这种低价竞争的结果会背离产品经济价值,质量难以保证,蜂农利益受到损失,行业难以发展。帮助蜂农克服技术难题,给予技术帮扶,应切实引起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高度关注。

四、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技术垄断以及价格冲击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蜂蜜生产量与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5与1/4。由于技术壁垒的实施,蜂业生产与贸易的国际竞争日益激化,交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导致我国蜂产品出口价格连年下降。图2、图3为我国2015年蜂蜜出口情况。

图2 2015年1~12月中国天然蜂蜜出口数量统计

图3 2015年1~12月中国天然蜂蜜出口金额统计

同美国、阿根廷、墨西哥、日本等国家相比,竞争力连年下降。蜂产品出口价格的下降导致生产加工企业获利减少,进而千方百计压低收购价格,而收购价格降低又导致蜂农增产不增收,严重挫伤了蜂农的生产积极性。加上有些生产经营者缺乏“诚信”行为,使我国部分蜂产品的出口质量下降,国际声誉受损,出口价格下降,导致蜂业生产陷入恶性循环。各国出于保护本国贸易发展的目的,纷纷设立起各种形式的技术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产品出口,主要为欧盟、美国与日本,尤其是15 ppb残后标准要求。

蜂业近年来受到了国家政府以及农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以及“三农”问题的提出为全国养蜂行业开启了绿色通道,为指导和培育养蜂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开展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推进产销衔接、维护蜂农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有重要意义。要逐步推行蜂产品优质优价,完善企业与养殖者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转地放蜂集中地区,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治安、收费、蜂产品销售、蜜蜂农药中毒、人蜂安全等问题,切实保护蜂农权益。积极支持建立养蜂业风险救助金制度,不断增强蜂农抵御风险灾害能力。因此养蜂业的发展需要多部门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1]席桂萍.中国养蜂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2]潘军成,金帅.老龄化蜂农养蜂模式的现状与效益调查[J].中国蜂业,2016,67(5):60.

[3]张纯.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02.

猜你喜欢
养蜂业蜂农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贵州省蜂业发展现状及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调查
新冠肺炎对湖北省养蜂业影响的调查
临沂市蜜蜂养殖成本及其收益分析
追花寻“蜜”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