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7-05-25 07:43张艳敏
广西民族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 要】壮族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是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平台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引领,提升的价值导向,创新的发展方向。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于对壮族伦理思想有益资源的挖掘、宣传和学习,通过保护、开发与创新,推进壮族伦理思想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凝聚功能。

【关键词】壮族伦理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作 者】张艳敏,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讲师。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B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7)01 - 0087 - 007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精准的凝练和精辟而简明的概括。[1 ]壮族地区的群众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壮乡群众的价值认同,外化为壮族地区群众的行为习惯,对于营造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和谐环境、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壮族伦理思想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

壮族伦理思想发端于远古社会。一直以来,壮族伦理思想作为壮族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对壮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丰富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壮族优秀伦理思想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

追求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裕的统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孟子·离娄上》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荀子在《荀子·富国》里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国富与民富是统一的,民富是国富之本。壮族优秀伦理思想延续了富强这一理念。壮族民歌《送郎当兵》用朴素的语言唱到“古国中华是伟大的国体”,“繁荣昌盛是我们的希骥”,“狗死了跳蚤无处可依,国亡了家也分崩离析”。[2 ]37-38这些朴素的诗句中都体现了壮族人民期盼国富民强的强烈愿望,可作为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念的源头活水。

《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壮族那文化深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以民为本的思想有近乎相似的理解和认同,但作为稻作民族的壮族先民用朴素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民本观,“我不种田地,叫你肚子扁。”[3 ]113如果穷人一年到头“饥肠软如蒙,拔草流虚汗。日晒土冒烟,无一天得闲”[3 ]114,如果“穷人操碎心,富人吃不完”[3 ]114,那么穷人一定会进行抗争而不仅仅是“深夜泪沾裳”[3 ]114。因此,他们劝诫执政者掌印为民,为民考虑,同时对“做官忘国事,掌印不为民”[3 ]113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更为可贵的是,壮族先民對人的权利还有一定的思考,他们用“土不如石重,秤不如戥均。地不平如水,有高下之分”[3 ]112来描述由于人的经济地位差异而导致的不同的阶级、阶层的局面。但是,虽然穷人“位卑没名堂”[3 ]115,不过“人皆父母生,家贫人不贱”[3 ]116,尤其是要 “莫欺穷家汉”[3 ]116,这就是壮族先民在人的尊严方面提出要求,这些权利应是人类最早享有的权利。虽然壮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其中对普通民众利益、权利等的尊重却有可能成为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思想资源。

壮族及其先民的优秀伦理思想对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首先,壮族及其先民在水稻种植及食用水稻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据“那”而作,凭“那”而居,赖“那”而食,靠“那”而穿,依“那”而乐,以“那”为本的生活生产模式,[3 ]7是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其次,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至今我们仍可观察到的壮语言及古壮字、花山岩壁画、歌圩文化、石器、铜鼓、干栏建筑、陶瓷工艺、棉麻纺织等,无不展示着壮族优秀伦理思想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掘壮族及其先民的优秀伦理思想,并予以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以彰显壮族优秀伦理思想的深厚的底蕴和持久的精神价值。

壮族优秀伦理思中想蕴含着深邃的和谐意蕴,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等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世代居住的自然环境和长久的社会实践形成了壮族人民追求和谐的伦理观念。一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壮族及其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周围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灵的,他们追求和谐,崇拜自然,“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粮”[3 ]123是壮家历来的古训,“人靠树保护,树安人更安”[3 ]123的观念延续至今。即使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壮族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人与植物、动物和谐相处的习俗、神话故事等,如古树崇拜、“舂墙供糍粑”“上梁抛糍粑”以及花婆神话传说等。这些都体现了壮人追求和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另一方面,壮族地区多属于山区,在传统社会,对于山区人们而言,农业发展及其他副业的经营依赖于大自然界的馈赠,更依赖于彼此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长期依赖自然更需借助人类力量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壮人深刻地意识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传扬歌》中就警示后人“聪明像灵猴,到处结冤仇。多少蛮横人,家败祸临头”[3 ]123,提倡“春耕待插秧,有牛要相帮,挨家轮流种,合力度大忙”[3 ]126。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人际交往的社会伦理规范。《传扬歌》就有“莫为树相争,莫为菜动手。既然做邻居,相敬如亲友”[3 ]126的倡导,在与人交往和相处时做到“莫挑拨同辈,让人结冤家。有时偶顶撞,让两句也罢”[3 ]127。在邻里关系上应“有事当相助,莫用话伤人”[3 ]127。这种质朴的和谐伦理思想所折射出的意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有着相契合的共同元素。因此,借鉴和创新壮族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壮人追求和谐的伦理观念,对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社会公共生活层面,壮族优秀伦理思想体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传统理念。壮族人民具有革命精神,从秦始皇统一岭南到民国时期的2000多年间,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壮族及其先民争取自由、反抗统治阶级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斗争从未间断,比如近代影响较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壮族社会伦理注重公平公正,“六族讲公道,兄弟都公平”[3 ]134,但是面对不断加重的阶级剥削和利益的分配不公,壮族先民也在追问“当初立天地,为何分不平”[3 ]111,提出了公平、平等的要求。“大家都是父母生,为什么有人命贵有人命贱”。[2 ]108虽如此,但是人穷志不穷,壮人主张以刚正和善的修身之道和安分守常的处世之道去净化社会环境,并在社会上提出弱化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若以上补下,搭配才公平”[3 ]112。壮族优秀伦理思想一直告诫人们不偷、不赌、不抢、不占,不要走歪门邪道,“伤天害理,将遭雷砍”[2 ]12,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善良人为本,勤是富的根”[4 ]21,《传扬歌》也倡导“儿女要做人,牢记在心间”[3 ]119 。“一生来世间,安分走正道。”[3 ]119壮人崇尚法治,“无人当寨老,谁来讲公正”[3 ]112,但掌权者如果“为官心不正,人间乱纲纪”[2 ]11,所以“办事要公正”[3 ]111,“善恶要分明”[3 ]119,这些主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壮族优秀伦理思想特别推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爱国主义是壮族社会伦理最高层次的追求和体现。“假如我们有力不出力抵抗,人亡家亡国亡危在旦夕。”[2 ]37在历次抵御外族入侵、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勤劳勇敢善良、饱经忧患多灾多难的壮族人民用自己的鲜血浓重的书写着家国一体的爱国传奇。汉代爱国女英雄班夫人的民族大义、明代女英雄瓦氏夫人千里抗倭、辛亥革命、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发展的每一步,无不抒写了壮族儿女对故土家园、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与荣誉感,壮族人民对祖国、家乡无比的热爱。爱国主义已深深融入壮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敬业”即“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壮族及其先民养成了不畏困难、吃苦耐劳、敬业不辍、耐心忍性的稻作农耕品格。《传扬歌》里说“春耕真正到,季节要抓好”[3 ]192,洪水河流域的壮族歌谣《节令农事歌》[2 ]138吟诵了全年二十四节气里的农事活动,《麼经布洛陀》的“麼赎稻魂”一章更生动详细的描述了稻作生产的过程:“父去疏通水渠,儿去引水灌田。拉雌水牛去驯,牵公水牛去犁。选糯谷粳谷种,三天浸水里,四天拿出晾,选吉日播种。……二十五天可拔秧,二十六天可插田。……三周苗返青,五周便耕田,出更有复耕,七月稻出穗,八月稻收获。”[5 ]297-300這些经文诗句把稻作生产从开耕、浸种、插秧、耕田、长势到收获的时节、方法、周期的有关知识做了明晰的概括,将壮族这种稻作农耕敬业品格描绘得淋漓尽致。讲诚实,守信用是壮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古代的西瓯、骆越人就有“与而不求其报”的观念,壮族山歌关于诚信有“大风刮不散,钢钎撬不开”的传唱,《传扬歌》也唱到的“欠债人变矮,还了才平安”[3 ]223。在日常生活中,壮人待人诚实、处事诚实,他们不仅认为守诚信行为是善良的,而且也要求别人对自己诚信。在壮人眼里,不守信用是十分不道德的事,是会遭到报应的。他们认为“懒汉不可怜,常去骗人钱”[3 ]121。“骗些不义财,富贵何处有?” [3 ]123而“利钱翻几番,借来不胆寒”[3 ]121。当人们看到牛粪插上树枝,茅草边上打结,即使周围没人,他们是不会要的。对于结交朋友,壮族人民更加崇尚有言必信,有约必至,有事必帮,真诚相处。壮族故事“老虎拔骨刺”[5 ]12-14中的老虎有困难时就诚心诚意的和动物们好好相处,可是刚刚好了就忘记了自己的诺言,以后再遇到困难就没有人愿意帮助它了。所以壮族人民对朋友的欺诈、背叛行为不仅十分反感,对失信者,以后都不愿再次交往。壮族是一个邻里和睦、热情好客的民族,交友睦邻、为人友善是壮族优秀伦理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很重要的方面。《传扬歌》中唱到“言语当谨慎,做人要谦让”[3 ]136,同时“交友重交心”[3 ]124“交友重情谊”[3 ]226,要有礼貌,“出门交朋友,相敬不相扰”[3 ]124,倡导“儿女当有礼,客来勤款待。入席先让座,亲朋乐开怀”[3 ]124。但交朋友一定要交正直善良的好人,“劝你众男儿,善恶要分明。野牛出游荡,千万莫跟去”[3 ]119。壮族村寨一般聚居而住,处理好邻里关系也非常重要,所以要“几姓共一村,和善做睦邻”[3 ]127,邻里之间有互助互济、一家有事百家帮的风尚,从建房子、生产到婚丧嫁娶都互帮互助。这些精神要素可以成为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基本道德品质和观念的思想营养和有益补充。

二、壮族伦理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

(一)壮族伦理思想是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壮族有着悠久的伦理道德传统,是一个很讲究道德、礼节、伦理的民族。”[7 ]391壮族群众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了爱国爱家、遵纪守法、乐于助人、诚实勇敢、团结互助、追求和谐等社会公共道德行为规范;壮族人们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在家庭伦理方面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互敬互爱等等。

壮族伦理思想中的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体现在壮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节庆文化、歌舞文化、风俗习惯、乡规民约乃至崇尚、禁忌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无不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规范、教育和引导人们的言行举止,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壮族群众已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细化为人与人、自然及社会文明交往的具体行动,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已蕴含在壮族的伦理思想中并在壮族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具体践行。

(二)壮族伦理思想是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壮族伦理思想资源非常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且突出,是壮族地区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一是壮族伦理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壮族的伦理思想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萌芽,经过漫长的岁月,到明代中叶出现较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即后来成为传统的道德规范。[8 ]261由于种种原因,壮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没有自己通行的文字,壮族人民的文学创作主要为口头创作,并在集体口头流传,但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了丰富的文化典籍,比如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诗经》、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等。

二是壮族伦理思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壮族倫理思想表现在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神话传说、礼仪风俗等诸多方面,既有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现代文化的大量吸纳。壮族艺术种类繁多,包括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等,仅壮族山歌按情感就可以分为情歌、风俗歌、生产劳动歌、盘歌等十几种,歌曲题材更加多样。壮族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三月三歌节、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年三十等等,都是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盛会。

三是壮族伦理思想地域特色浓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有壮、汉、侗、毛、京族等12个世居民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如刘三姐的传说、布洛陀的传说、“三月三”、铜鼓文化、花山岩画、师公舞等等。

如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浓郁的壮族伦理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它极大地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内涵,是壮族地区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三)壮族伦理思想是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壮族伦理思想形式多样,载体丰富,是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其一,壮族文化艺术多姿多彩。壮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壮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和别有特色的民族艺术。如神话、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各种艺术、技艺及礼仪、节庆和体育竞技活动种类,[9 ]建造了很多雄伟壮观、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充分展示了壮族先民的聪明才智与独特的艺术风采。目前广西有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布洛陀、壮族歌圩、壮族铜鼓、壮族嘹歌等。在193项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13项是多民族融合文化遗产,壮族非遗项目58项,占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的43.6%。

其二,壮族风俗习惯独具特色。集中表现在服饰、饮食、建筑、节庆及婚丧嫁娶等方面。比如壮族的交往礼仪蕴涵着待人热情、真诚、正直、重义,讲文明礼貌,尊老爱幼、推崇孝道等伦理思想,并成为壮族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壮族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其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食物的种类加工及烹调方法,饮食礼仪,宴客饮食礼仪等方面,包含着勤劳节俭、和谐相处、长幼有序、热情待客等思想;壮族在恋爱婚姻习俗方面,一直都有自由恋爱、倚歌择偶,仔大出嫁、女大招郎的习俗,反映了壮族人们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的传统婚姻伦理思想观念。

其三,壮族节日种类繁多。壮民族的节日繁多,形式多样,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之称,包括春节、社节、清明节、三月三歌节、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中秋节、年三十等。这些节日有些是来源于生产生活,有些是来源于对祖先的祭祀,以求神灵护佑,有些是来源于对自然的崇拜,有些是来源对英雄的纪念,有些是群众自己的娱乐,给生活增添乐趣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等等。在众多丰富多彩的壮族传统节日中,既有表现热爱生活、壮族祭拜先人的三月三,也有反映壮族人民勤劳勇敢的莫一大王节,有表现壮族人民崇尚自然的蚂■节,又有表现尊老孝亲,慎终追远的中元节,以及团结和睦的春节等。壮族节日是表现壮族人民伦理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是壮族群众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时机,充分展示了壮族人民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很强的凝心聚力功能。壮族传统节日中的伦理思想所具有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寓意深刻,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独特的方式,也可借鉴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和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丰富多样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被民族成员所认同和践行。壮族伦理思想的多种形式的文化载体可以蕴含、渗透、表征、承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而成为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引领

优秀的民族伦理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着民族的历史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凝聚着该民族的情感与追求,对于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想品德以及价值观等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下壮族伦理思想面临适应和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当前社会环境如何发挥壮族伦理思想资源优势,弘扬优秀壮族伦理思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基础,必须对壮族地区的社会价值认同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引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同时积极吸收世界上各种价值观的优秀成分,有利于人们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所必需的文化认同,能够帮助人们跨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以及社会阶层等差异,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10 ]作为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它体现了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导向、个体行为准则在价值目标上的高度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主体的价值愿望和追求。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在壮族地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壮族伦理思想的发展,从宣传学习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要素的壮族伦理思想做起,发现壮族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将其引导到对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上来,对于抵御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境外价值观念渗透、构建壮乡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导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壮族伦理思想创新的发展方向

壮族伦理思想具有历史性,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于封建社会时代。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传统文化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物,[11 ]51必然呈现出精华和糟粕错综交织的复杂状态,因此,在继承和弘扬壮族伦理思想时,我们要依据时代特征,根据壮乡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壮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科学地加工改造,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赋予现代意义,充分挖掘和利用壮族伦理思想优秀成分。

如何实现壮族伦理思想的创新发展?一是吸收消化壮族倫理思想中积极向上的内容,特别是壮族伦理思想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最具活力的价值观念,激发壮族伦理思想中活的因子。例如,壮族“和谐”伦理观,对壮族地区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是通过对壮族伦理思想的批判和反思,发掘壮族伦理思想中具有超越时空性的思想因子,成为壮族伦理思想对中华民族伦理思想贡献或引领的内容,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因素。总之,我们应在对壮族伦理思想进行全面考察、深入剖析的基础之上,对于精华部分应当继承、弘扬和创新,对于不合时宜部分应当扬弃和革新。[11 ]

四、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照壮族伦理思想的丰富多样性、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区域性。

(一)挖掘壮族伦理思想有益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注重优秀民族文化的发掘、整理与传承,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12 ]壮族伦理思想蕴含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之中,在中华民族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壮族伦理思想中的 “精华”可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和资源,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尊重壮族伦理思想的地位,重视发挥壮族伦理思想的应有作用。

要充分发挥壮族伦理思想所拥有的了解历史与传统、教导后人、凝心聚力、鼓舞人心、陶冶情操等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壮族伦理思想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继承、弘扬其精华的部分,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发挥其积极的影响,借鉴吸收使其成为壮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珍贵精神资源。

(二)在对壮族伦理思想的宣传学习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切忌纸上谈兵,需要全体民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壮族地区不但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化和大众化,还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因此挖掘壮族伦理思想有益资源,通过宣传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壮族伦理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山歌文化,被称为“壮乡百科全书”,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简洁通俗,蕴含深刻,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教育者一代又一代的壮乡人。就其内容而言,有表达壮乡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等题材的,有表现壮族人民积极要求进步、希望社会和谐稳定、劝诫人心向善的,还劝诫人们珍爱生命、乐观向上、待人处事的等,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就如“住在高山爱高山,扎根壮乡爱壮乡,人嫌高山离城远,我爱高山近太阳”[13 ],就是教育我们壮乡人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还体现了壮乡人一种乐观平和的心态。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高度吻合,所以,要充分利用壮族伦理思想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植入民心。这需要地方各级部门、全体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地方高校和各类中小学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利用课堂教育主渠道,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三)在对壮族伦理思想的保护、开发和创新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必然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实现,要善于在对壮族伦理思想的保护、开发、创新和发展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充分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搜集、整理、翻译工作,对壮族伦理思想多种承载形式及形态进行区分类别,形成多样化的作品,并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去宣传和呈现,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接受、学习和掌握,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其次,开发校本课程,使壮族伦理思想的优秀文化成为极具潜力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把壮族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渗透到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发挥育人的优势。再次,必须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壮族伦理思想的优秀资源进行再开发利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壮族的风俗习俗、民间宗教信仰、节庆文化等各种载体,以恰当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其中,实现寓教与行、寓教与境、寓教与情,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化。依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积极进步的民族习俗,充分挖掘和利用有益的文化资源,使其融入壮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之中。

(四)发挥壮族伦理思想的凝聚功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壮族居住的地域十分稳定,东起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贵,北达湖南,南接越南,广西是壮族分布的主要地区。[13 ]壮族伦理思想是壮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反映,不仅是壮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壮民族存续和发展的血液。虽说这种创造曾出现过某种历史滞缓性和断裂现象,但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绝不能被忽视。壮族伦理思想是长久历史的积淀,作为民族成员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于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凝聚作用,对民族成员有特殊的情感维系功能,它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

目前我国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期,又面临全球化背景下多种价值观念碰撞及各种文化交融的冲击,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的桥头堡,各种挑战尤为明显。因此,发挥壮族伦理思想的凝聚人心的功能,在尊重各民族文化、习俗等差异及多样的前提下,培育具有普遍号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的剖析、统领和整合民族主义思潮和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对于保持全社会共同社会理想,规范公民道德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形成全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纽带具有强大作用。

当然,壮族伦理思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呈现出精华和糟粕一体的情形,具有鲜明的历史局限性。在壮族地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壮族伦理思想,既要善于正确地扬弃,又要兼收并蓄而使其保持一种开放精神,在传承、借鉴、利用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继承和发扬壮族伦理思想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李作应.歌海拾珠:下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3] 梁庭望.壯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译注[M]. 罗宾,译注.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

[4] 李作应.歌海拾珠:上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5] 张声震.布洛陀经诗译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6]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诚信故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7] 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 张声震.壮族通史[M]. 北京: 民族出版社,1997.

[9] 黄桂秋,黄燕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2) .

[10] 夏周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 .海南日报,2012-11-20(A5).

[11] 覃彩銮.论壮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改革[J] .社会科学家, 1990(6).

[12] 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13] 莫家仁.壮族文化创造对祖国的贡献[J] .广西民族研究,1989(3).

ETHICAL THOUGHT OF THE ZHUA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 Yanmin

Abstract:The rich spiritual element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tained in ethical thought of the Zhuang can be served as the ideological basis,cultural basis,platform and carrier of foster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region distributed by the Zhuang people.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guidance as well a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uang ethical thoughts. The effective way to nurtur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region distributed by the Zhuang people lies in the excavation,propaganda and learning of the beneficial resources of the Zhuang ethical thoughts,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thical thoughts of the Zhuang through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giving full play to its cohesive function.

Keywords:ethical thought of the Zhuang;socialist core values;cultivation

﹝责任编辑:罗柳宁﹞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